浅析会展活动碳足迹核算中的基本概念

2022-01-23 13:07王进
商展经济·上半月 2022年1期

摘 要:推进我国会展活动碳足迹核算体系的建立是会展产业对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有力支持。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会展碳中和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碳中和理念认知和国外碳中和案例的介绍与分析,整个研究领域呈现理论知识碎片化、研究创新滞后化等特点。本文在整理和归纳国外会展活动碳足迹核算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详细分析在会展活动碳足迹核算体系中对责任主体的定义、碳排放源的确认及碳足迹项目的筛选判定流程,为今后我国会展活动碳足迹核算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会展碳排放;会展碳足迹;会展碳中和;会展碳减排;低碳会展

本文索引:王进.<标题>[J].商展经济,2022(01):-014.

中图分类号:F713.83 文献标识码:A

“3060双碳”目标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各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引领性和系统性,其中也包括会展行业。会展活动的碳中和研究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新领域,相较其他领域,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会展碳中和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碳中和理念认知和国外碳中和案例的介绍与分析,整个研究领域呈现理论知识碎片化、研究创新滞后化等特点。在很多方面,诸如碳排放项目判定、核算对象边界确认、核算方法确立一系列核心问题,既没有统一的业内标准,又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对于我国会展碳中和领域的研究,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本文在整理和归纳国外会展活动碳足迹核算的理论基础上,针对我国会展活动碳足迹核算理论体系中的几个基本概念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为我国会展活动碳足迹核算体系的建立和会展活动碳足迹核算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和遵循标准。

1 会展活动碳足迹核算理论体系的发展

纵观全球,会展活动碳中和研究的发展是典型的行业实践在先,理论研究在后。以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季奥运会为起点,会展活动碳中和在各国政府机构与国际组织的不断推动下有序发展,成为会展行业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手段之一。作为早期会议碳足迹核算的研究,Hischier & Hilty (2002)对苏黎世举办的2001年第15届国际环境信息研讨会中交通出行、会议用品、会议组织工作等项目进行碳足迹核算。由于仅核算会议产生的直接环境影响,故核算模型没有将住宿、餐饮和会议室能耗等纳入核算范围。Jones (2008) 对英国举办的2004年世界拉力锦标赛碳足迹进行系统性核算,核算模型涵盖交通出行和赛事相关开支两大部分。交通出行包括观众出行、选手及团队出行两项,赛事相关开支则包括观众开支、赛事主办方的相关开支等。Weidema等(2008)在其研究中指出,在积极探索体育赛事及其他会展活动碳中和的同时,与之相匹配的学术研究却严重滞后,原本在基础知识、方法论等方面理应成为引领者却变成该领域的追随者。随着各相关领域国际组织会展活动碳中和标准的陆续出台,碳足迹核算方法学标准也在不断建立和完善,继续引导学术研究。

Dolf 等 (2011)对201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场篮球赛进行碳足迹核算,系统性地将交通出行、住宿、餐飲、固废垃圾、现场电耗能耗五类项目纳入核算体系。Edwards等 (2016)利用Dolf 等 (2011)的赛事碳足迹核算模型,对2012—2013年亚利桑纳大学举办的各类大型活动进行碳足迹核算。Neugebauer等 (2020)将体育赛事的碳足迹核算应用于学术会议,其核算模型在前人基础上根据会议的特点将会议采购、会议工作组电耗等项目纳入核算范围。Roberts & Godlee (2007)号召医学界要以身作则,对医学学术会议采取节能减排措施,降低会议碳足迹,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表率作用。Olena等(2020)更进一步从交通出行、住宿、餐饮、固废垃圾、会议物资采购五大项目阐述医学学术会议如何采取碳减排措施及如何采取碳抵消的方式达到碳中和效果。

除了在碳足迹核算模型方面的不断完善外,2010年以后,对会展活动碳足迹核算陆续从体育赛事扩展至其他会展活动领域和项目,比如 Dolf & Teehan (2015),Dosumu, Colbeck & Bragg (2017)等侧重对大型体育赛事的交通出行碳足迹进行核算;Achten等(2013),Desiere (2016),Collins & Cooper (2017)等侧重对会议活动交通出行进行碳足迹核算; Spinellis & Louridas (2013)核算会议用纸在其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碳足迹;Zeng 等(2014)核算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固废垃圾处理碳足迹及对应的碳减排措施;Stroud & Feeley (2015),Stavros, Robert & Kiki (2018)讨论场馆选址对会展活动碳足迹的影响;Shefer et al (2017)针对会议活动的餐饮提出节能减排、减少浪费的建议;Jckle (2021)通过对比分析欧洲政治研究联合大会网络会议和传统线下会议两种不同举办形式的碳足迹,针对网络会议比传统会议减少90%碳足迹的结论,提出未来会议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诸多建议。

会展活动碳足迹核算的目的除了对活动本身进行环境评估、实施节能减排措施以外,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不同方式的抵消,达到碳中和的效果。Econ (2009)对即将举办的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碳足迹从交通出行、展前基础设施建设、场馆电耗能耗和住宿四大方面进行预测,并详细阐述了举办城市的政府相关部门所采取的碳抵消方法、政策、措施及整体规划。Diederichs & Robers (2016)分析和讨论作为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和第1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举办城市——南非德班,如何对两场活动所产生的碳足迹进行碳抵消,以及碳抵消方式和碳中和规划给举办城市当地经济所带来的正面效应。Crabb (2018)以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巴西马托格罗索州的一个新建足球场馆为背景,阐述其所产生的碳足迹如何通过当地建造碳汇林进行抵消,并深度分析该项目进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相比国外,我国在会展碳中和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曾少军和岑宁申 (2008)在总结历届奥运会绿色概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许多赛事碳中和的建议,是国内较早介绍碳中和概念的文章之一。 徐锭明和李怒云 (2013)介绍和阐述了会展碳中和的相关概念并罗列国内外会展实施碳中和的案例。刘智 (2016)研究碳中和会展实践及其关键要素,探讨碳中和目标下低碳会展如何推进。总体而言,由于我国会展活动碳中和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建立一个比较清晰的会展碳足迹核算体系及碳中和评价机制,这对于我国会展碳中和领域的研究,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2 会展碳足迹核算中的基本概念

2.1 责任主体判定

会展活动责任主体是指会展活动各环节、各项目所产生的碳排放由谁来负责。由于会展活动碳中和的探索与实施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外没有统一的排放责任主体区分标准,一些较早开展碳中和探索的国际性体育赛事主办方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责任主体的判定。比如,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对排放责任主体的判定是根据碳排放项目是否由主办方出资进行判断。由主办方全资资助的项目活动,碳排放由主办方承担;如果项目活动的出资方与主办方无关,则主办方无需承担该项目的碳排放责任;如果项目活动是由主办方和其他方联合出资,则主办方按照出资比例承担相应的碳排放责任。目前,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也采用类似的方法对责任主体进行判定。除此之外,对于其他领域会展活动的主办方而言,由谁来承担相应的碳排放责任,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仅凭常规逻辑进行确认,参考国际奥委会与国际足联的判定方法,我国会展活动亦可采取“谁出资谁负责”的原则。比如,由会展主办方所属车辆消耗化石燃料所产生的碳排放应该由主办方承担;由观众个人所属的出行车辆消耗化石燃料所产生的碳排放应该由观众个人承担;观众在会展活动现场所产生的垃圾与废弃物,处理阶段所产生的碳排放由观众负责;而同样是垃圾与废弃物,如果是由主办方群体所产生,相关处理阶段的碳排放则由主办方负责;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谁出资谁负责”原则中,“出资”有直接和间接之分。如果嘉宾受主办方邀请,由主办方支付活动期间所有的费用,那么嘉宾虽然是活动期间的出行、住宿、餐饮等项目碳排放的直接产生者,但碳排放由主办方来承担。

2.2 碳排放源判定

在确认责任主体后,通过责任主体所承担的碳排放项目判定碳排放源。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温室气体排放国际标准《ISO 14064》中,将碳排放项目的分类边界根据“直接”和“间接”排放划分为三类,即范围(Scope)1、2和3。结合会展行业的特点,范围1定义为会展活动中机器、设备和车辆化石燃料直接产生的碳排放;范围2定义为会展活动中净购入能源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如供电、供热、制冷等方面;范围3定义为会展活动上下游相关联的其他项目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如出行、采购、垃圾处理等。所有会展活动相关的碳排放项目均可按照此方法一一归类。

2.3 会展活动碳足迹核算项目边界判定

对会展活动碳足迹核算项目边界的选择和判定,核算方需根据会展活动主办方的项目预算花费,结合会展活动规模、特点和性质确定。图1决策树提供了会展活动项目是否应纳入碳足迹核算范围的判定流程和原则。该决策树显示,用于核算会展活动碳足迹总量的各个项目由图1中的①、②和③三类组成。项目是否由会展活动主办方/举办城市出资,可以直接通过责任主体的财务成本报告确定。如果该项目在①的范围之外,就进入第二个环节,需要确认该项目是否在会展活动主办方/举办城市的可控范围内。比如,会展活动举办城市的公共交通和出租车行业不是由会展活动主办方出资运营和管理的,而是由举办城市的相关企业负责,算是在举办城市政府的可控范围内,所以基于公共交通和出租出行的各类项目所产生的碳足迹属于②的项目类目,此类项目不计入会展活动主办方的碳足迹量,但纳入整个会展活动的碳足迹总量核算边界。如果项目在①和②的范围之外,就需要再进一步确认该项目是否由会展活动所引起或者所产生。比如,国际赛事中海外观众飞机出行,虽然不是会展活动主办方/举办城市出资,也不在主办方/举办城市可控范围内,但此项行为是由会展活动所引起和产生的,属于③的项目类目,此类项目不计入会展活动主办方的碳足迹核算边界,但纳入整个会展活动的碳足迹总量核算边界。

对图1中的①、②和③三类项目按照基本功能属性进行分类,常规碳足迹项目包括交通出行、场馆电耗/能耗、采购、酒店住宿、餐饮、物流、垃圾处理、行政办公电耗/能耗等。由于会展活动的类型、规模、性质等的差异,所涉及的碳足迹项目也各有不同。小型会展活动特别是1天以内的小型会议、展览等往往无需采购服务,无需展前基础设施建设和展后场馆管理,会展活动产生的垃圾量可以忽略不计,甚至不涉及住宿和餐饮。相反,大型国际性会展活动除了以上项目碳足迹外,还涉及其他符合其特点的项目。比如,奥运会的碳足迹项目还包括展前基建、展后遗产处理、奥运火炬接力表演、奥运奖牌采购与制造、开幕式/闭幕式等。

3 结语

推进我国会展活动碳足迹核算体系的建立,是会展产业对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有力支持。本文在整理和归纳国外会展活动碳足迹核算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详細分析会展活动碳足迹核算体系中对责任主体的定义、碳排放源的确认及碳足迹项目的筛选判定流程,为今后我国会展活动碳足迹核算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会展举办国,拥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但在会展碳中和方面起步较晚,尽早开展前期研究和布局意义重大。第一,加快会展活动碳足迹核算方法的标准化研究和制定,形成一套既符合我国国情,又满足国际标准的碳足迹核算体系。第二,加大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及企业群体的宣传和教育,积极开展行业峰会、座谈、论坛等活动的低碳宣讲。第三,加强我国会展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通过进一步优化管理措施与采购手段,提高能效利用率。第四,加深与国际会展行业在碳中和领域的沟通和对话,共同探讨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相互学习,携手共进。

參考文献

Hischier, R., Hilty, L.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J].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2002(22):543-557.

Jones, C. Ass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a major sporting event[J].Tourism Economics,2008(14): 343-360.

Weidema, B.P., Thrane, M., Christensen, P.,et al. Carbon footprint: A catalyst for life cycle assessment?[J].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2008,12(1): 3-6.

Dolf, M., Vigneault, A., Storey, S., et al. Measuring the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f a UBC Thunderbirds mens basketball game. Rep[J].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Centre for Sport and Sustainability,2011.

Neugebauer, S., Bolz, M., Mankaa, Rose.,et al. How sustainable are sustainability conferences? -Comprehensive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series in Europe[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0(242): 1-14.

Roberts, I., Godlee, F. Reduc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medical conferences[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07(334): 324-325.

Olena, Z., Petrin-Desrosiers, C., Gopfert, A.,et al. Carbon-neutral medical conferences should be the norm[J]. 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2020,4(2):48-50.

Dolf, M., Teehan, P. Reduc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spectator and team travel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s varsity sports events[J]. 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15(18):244-255.

Dosumu, A., Colbeck, I., Bragg, R.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s a result of spectators travelling to football in England[J].Scientific Reports,2017(7): 69-86.

Achten, W.M.J., Almeida, J., Muys, B.Carbon footprint of science: more than flying[J].Ecological Indicator,2013(34): 352-355.

Desiere, S.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academic conferences: evidence from the 14th EAAE congress in Slovenia[J].EuroChoices,2016(15):56-61.

Collins, A., Cooper, C. Measuring and manag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festival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2017(25):148-162.

Spinellis, D., Louridas, P.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conference papers[J]. PloS ONE,2013, 8(6):66508.

Zeng, L., Zhu, H., Ma, Y., et al.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s from solid waste: an analysis of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J]. Journal of Material Cycles and waste management,2014,16(4): 616-622.

Stroud, J.T., Feeley, K.J. Responsible academia: optimizing conference locations to minimiz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J].Ecography,2015(38): 402-404.

Stavros, T., Robert, J.R., Kiki, K.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of Spectators Transportation in Collegiate Sporting Events: Comparing on-Campus and Off-Campus Stadium Locations[J]. Sustainability,2018,10(241): 1-18.

Shefer, I., Groen, L., Türkeralpay, E.Reduc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academic conferences: lessons learnt from the INOGOV[J]. Spring School in Heerlen,2017.

Jckle, S. Reduc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academic conferences by online participation: the case of the 2020 Virtual European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Research General Conference[J]. 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s,2021: 1-6.

Econ, P?yry. Feasibility study for a carbon neutral 2010 FIFA World Cup in South Africa. Stockholm: South Africa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J].Affairs and Tourism & Norwegian Government,2009.

Diederichs, N., Roberts, D.Climate protection in mega-event greening: the 2010 FIFATM World Cup and COP17/CMP7 experiences in Durban, South Africa[J].Climate and Development,2016,8(4): 376-384.

Crabb, L.A.H. Debating the success of carbon offsetting projects at sports mega-events. A case from the 2014 FIFA world cup[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Forestry,2018,37(2):178-196.

曾少軍,岑宁申. “碳中和”与北京绿色奥运[J].北京社会科学,2008(2): 4-8.

徐锭明,李怒云. 浅谈“碳中和”会议[J]. 秘书工作,2013(7): 27-28.

刘智. 碳中和目标下低碳会展实践与推进策略[J].求索,2016(6): 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