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刀的故事

2022-01-25 07:20胡国强
金属加工(冷加工) 2022年1期
关键词:刃口操作者孔径

胡国强

胡国强金切刀具技能大师工作室 江苏苏州 215123

我于《金属加工(冷加工)》2020年第8期、第10期工匠故事栏目分别刊登了“刀具工匠在路上”“难忘送技在江西”两篇文章,这期与大家分享一篇关于铰刀的故事。

对带有精密孔零件的常规加工中,孔径的尺寸和精度,最终大多是由铰刀来决定的。因此,铰刀精度的优劣将直接影响零件的质量。通常这类精密孔零件,要求其孔径尺寸最佳为中间公差,表面粗糙度值不低于1.6μm。我在长期的刀具生涯中,练就了一种可使零件孔径发生不同变化的铰刀修磨法。在生产加工中,能立竿见影提高产品质量,且令同行们一时难以理解。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任厂里工具车间主任。一天机加工车间传来消息,他们在使用直径22mm硬质合金机用铰刀对40Cr材料铰孔时,孔径一直为负公差,不符合质量要求。经查,铰削用量及冷却方式如往常无变化,检查铰刀直径和精度也合格,但就是铰削孔径达不到要求。操作者及厂工艺技术人员多次到现场观察和分析找不到原因,因此,该零件被迫暂停加工。

我了解情况后,将铰刀带到办公室,认真地审视其6等分切削刃的每一条刃口,始终没发现有何弊端。后来又到加工现场,仔细询问和查看了全部加工工艺过程,也找不到一条合理的解释。我不甘心,第二天来到该车间工具库,找到一把他们原来多次使用过且已被报废的直径22mm的硬质合金机用铰刀,回来用5倍放大镜分别对两把铰刀的刃口,逐条仔细地反复对比和观察,终于有了新的发现。初步判断,其症结可能就出在铰刀过渡刃的几何角度上。

发现问题后,我拿着铰刀立刻安装在M6025工具磨床的两顶尖上,将铰刀过渡刃的偏后角向上作5°倾斜,用碟型金刚石砂轮对其6条刃口重新修磨。

改磨完成后,我将铰刀交给机加工车间的操作者,请其再行试铰。但他一看还是原来那把铰刀,表现得不肯配合竟说:“不铰了,再铰下去废品算谁的。” 看样子没商量。我即通知其班组长按原工艺亲自上机试铰。不一会儿,一根零件钻、铰完成,我请车间质检员到场当众进行检验。结果孔径上下偏差分别为+0.015、-0.025mm,达到最佳的中间公差值。我请他接连再加工了3件,经验证均完全合格。

当时,那位年轻的操作者不相信这是真的,自己拿起内径千分表,对刚铰完的工件一一反复测量了两次后,对我刚才的不敬表示歉意。这时该车间的主任和调度员也到场,不断询问我是何原因,我也不置可否地幽默了一把:这是“变魔术”。

在孔铰削现场,车间主任和厂工艺部门负责人,均对这把铰刀之神奇不解,再三问我原委,我说,以后有机会我会详细介绍,现在我只能告诉你:把控好铰刀的几何角度,是改变零件质量的关键。

大概两个多月后,苏州市科协金切协会举办了一次技术成果宣讲会,我为把此孔铰刀讲清楚做足了功课,并通知了该厂工艺部门、加工车间的主任及操作者到场,我为他们详细讲解了改进孔铰刀过渡刃的原理及刃磨的全过程(见图1)。最后,我提醒与会者,今后在选择孔铰刀时,应该注意检查切削刃的几何角度形状,买来的新铰刀不一定每把都能满足加工的质量要求。

图1 技术成果会上讲解孔铰刀技术要点

后来,我想这会不会是一种偶然的巧合?为了求证,我从工具库中找来多把同直径的硬质合金机用铰刀,分别对其过渡刃作了3种不同角度的重磨,经过对45钢、不锈钢材料的铰孔试验,终于使我明白:这不起眼的过渡刃决不能等闲视之,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它是影响孔加工尺寸和表面质量的主要关键之一。

我们每天在搞金属加工,其实每天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与一个“力”字在打交道。这孔铰刀的切削刃,设计分布着各种不同的几何角度,每一个角度在切削中,都会体现出其三要素。平时,我们通常只关注铰刀的修光刃,而不大在意它的过渡刃,其实它是铰孔的开路先锋,它接触工件起始点和角所产生的力,决定后续铰孔质量的优与劣。实践出真知,我就是从不懈地探索中获得启迪,再通过实践证实了我的判断。

铰刀过渡刃与修光刃相交O点以下的连线位置,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孔加工后出现3种尺寸及表面粗糙度,如图2所示。

图2 铰刀过渡刃与修光刃结构关系

具体分析为:当线段Ob与铰刀轴线垂直,铰孔时此段切削刃对孔的待加工层是在推削。加工脆性材料会使孔径变大且表面粗糙度值较高;如加工塑性材料,孔壁受塑性变形后弹性恢复使孔径缩小;当线段Oa与铰刀轴线成角>90°时,此段切削刃对孔的待加工层是在挤削,加工后的孔质量更为恶劣,甚至会造成零件报废;只有当线段Oc与铰刀轴线成角<90°约为6°~ 8°时,加工后孔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能达到要求。

纵观当今年轻的金属加工操作者,每天都在领刀、装刀、切削,当刀具磨损后就直接卸刀换新已形成常态,很少有人关注刀具上的几何角度的变化。我曾在一次讲课中说到此事,对方反诘道:“我们是操作工不是刀具工,井水不犯河水。”那么,这事如发生在当下怎么办,台下众笑答:“胡老师,很简单,换一把新的,再不行,再换再买呗。”开个玩笑而已。

我们这一代仍认为:切削刃材料为生命,几何角度是灵魂,二者缺一不可。前者,操作者无法选择,后者却可不断应变。高超与诀窃,来自n次重复细微的探究和不懈的劳作之中。

猜你喜欢
刃口操作者孔径
基于剪切增稠液的高速钢铣刀刃口修整*
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操作者内及操作者间可重复性研究
浅析汽车制造业人机工程标准
基于CLEAN算法对一维综合孔径辐射计成像误差的校正
操作者框架在车辆传动系旋转耐久试验中的研究与应用
Preparation of bimodal grain size 7075 aviation aluminum alloys and the ir corrosion properties
分布式孔径相参合成雷达技术
落料冲孔复合模刃口尺寸计算
大孔径3T低剂量下肢动脉MRA的临床研究
模具修边掉铁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