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工科专业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需求调研

2022-01-25 17:30赵胜楠
科技风 2022年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工程教育软件工程

摘 要:工程教育认证是提高专业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针对高等教育工程类专业的一种合格性评价。为了提高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从用人单位、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等三方面进行需求调研,通过大数据分析,探索如何制订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需求调研;软件工程

一、概述

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工程教育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对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指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1]。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核心理念:“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产出导向”的教育体系、“持续改进”的质量观[2]。

我校软件工程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足江苏,面向长三角,适应软件行业及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掌握软件工程理论基础和技能,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交流能力,能够在软件工程领域或企事业单位信息技术部门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实现、测试、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为适应江苏省、长三角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下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迫切要求,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本专业定位为:以服务江苏省、长三角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为导向,坚持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培养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按照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毕业生通过5年左右实际工作的锻炼,需具备以下能力:

(1)具备对软件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设计和实现等能力。

(2)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软件工程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主动适应未来社会和技术需求,发展新知识与技能。

(3)具有法律、伦理、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基本知识与素养,能够解决软件生产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与规范。

(4)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多元社会背景下,感知利益相关者需求,并保持有效沟通。

专业培养目标是大学人才培养向社会做出的质量承诺,是学校对人才培养的主观预期,即目标期望,更是专业培养方案制订的基准依据[3]。培养目标的合理与可达成是评价目标质量的重要指标,合理是可达成的前提[4]。培养目标合理性体现在目标定位符合学校定位要求,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利益群体的需要;确立的目标内涵与定位匹配,并清晰地刻画学生毕业五年左右应达到的职业发展水平与竞争力要求。培养目标应体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目标,明确毕业生服务领域、职业特征、人才定位以及职业能力的预期。

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深入推进学校向应用型转变,提升学科建设水平,进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与人才支持。因此,本文在工程认证文件指导下,重点研究如何根据需求调研制订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软件行业现状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软件行业人才短缺

软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人才发展报告》统计数据显示:进入“互联网+”时代,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出现暴涨趋势,2020年全国人才市场IT职能招聘基調一路上扬状态。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IT职能招聘总数达72万余个。2020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行业从业人数接近600万人,比2016年同期又增加了约20万人,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企业研发类专业技术人才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包揽前三占比超过50%。

软件行业从强调软件开发向软件服务发展,极大地扩展了软件人才服务的社会领域,具有创新意识、学习与研究能力、技术领导力、较宽的知识面和问题洞察力、高技能型特征的软件人才,如产品经理、软件设计师、项目经理、质量经理、服务咨询师等研究型人才,成为社会欢迎但紧缺的对象。

(二)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校企合作的松耦合

目前,很多高校在实验室配置上,都存在只能选择一个设备商的配套设备,教学过程中只能以这套设备的搭建配置方法为主。那么就会存在一个问题:学生掌握了这套设备的使用,就能适应市面上相关企业的需求吗?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而且,实验室设备中的数据往往都是虚拟的、理想的,但实际应用充满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个性,导致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脱节。

(三)人才培养体制不够完善

现行传统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存在一系列制约和问题,并不符合以“能力产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5]。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模式方法陈旧、实践创新体系不足等诸多问题。传统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在技能培养、数据与实际案例的选择以及人才培养体制上仍存在提高的空间。这与新时代机器学习人才发展需要存在一定偏离,有必要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与项目实践相结合方向上的探索,尝试新的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机器学习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培养合格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创新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6]。

三、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需求调研

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建立适应国家、社会经济、专业技术及其人才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定位。用人单位需求调研与分析由学工办负责完成、教师需求调研与分析由教学科负责完成,校友与应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由团总支和学工办共同完成,在校生需求调研、生涯规划指导由学工办与教师负责完成。

(一)制定人才培养目标需结合用人单位反馈

毕业生就业及其就业率评价是人才培养现实价值的体现。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建立适应国家、社会经济、专业技术及其人才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定位。用人单位参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了解行业需求,避免教学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与评价。

本文对20家用人单位和5家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选择的用人单位考虑行业全局、企业类型以及企业专家角色覆盖面等多种因素,所选企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有行业全局的视野,也有领域出色的业绩。企业专家是企业核心岗位的精英,有技术专家、HR总监、项目总监、业务主管、技术主管,力求数据具有代表性、可信性和有效性。

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显示,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软件服务相关的云计算与Web开发技术成为企业人才的专业首选,如下图所示;企业对于人才专业能力与技能要求前5名依次是编程技术、软件过程与职业规范、熟悉企业开发环境与工具、项目管理、算法设计与分析。人才能力重要性排序依次为主动并终身学习、交流沟通、创新意识、科学思维、影响力与领导力、主动推进工作并认真负责、团队工作、灵活应变、问题分析与识别、学习与研究能力。

结合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来评价毕业生质量,根据毕业生质量来反向更新实践培养目标,以更高质量的培养市场所需人才。

(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应结合教师群体的反馈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没有教师参与的人才培养计划,无异于空谈。教师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教师期望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未来从事的专业技术领域排名前三位的是: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工程管理、软件技术与应用研究。教师的需求体现了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一方面需要优化课程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各个教师的具体教学工作来完成。教师可通过以下多种途径,全面参与培养目标的制定:

通过新教师岗前培训活动、院系教师大会、教学研讨会、辅导员工作会议等多种形式,向教师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宣传。宣传对象覆盖任课教师、管理人员、教辅人员、辅导员等整个教师系统。

每年定期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座谈,从培养目标与行业发展趋势的吻合度、课程设置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度、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及前沿性等方面征求专业教师对培养目标的意见及建议。

每次修订培养目标时,学院会组织教师进行培养目标修订说明会,会将现行培养目标,以及收集到的用人单位、行业企业、毕业校友等反馈信息向各位教师进行说明,并给出修订思路,征求各位教师意见。

确定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后,教学活动要围绕培养目标开展。课程体系设置要能够支撑培养目标,能够支撑毕业要求分指标点,教师要根据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分指标点,来修订教学大纲,必须全面理解培养目标。

在开课初期、课程中期及课程考核结束后,专业负责人要找课程负责人进行谈话,谈话内容包括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课程改革、学生反馈等方面,也是教师全面理解培养目标的一个途径。

(三)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应关注学生的反馈

我们对在校的2017—2020四个年级的学生做了学习意愿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求调研。每年级数据抽样平均40人,覆盖学习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个体,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和有效性。我们从学生对职场岗位的期望、职场发展人才类型的偏好以及专业能力重要性的认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由于高年级学生经过几年专业学习,并经历了企业实习的教学环节,他们对专业与企业认知以及未来目标的把握更为清晰与准确。数据显示,2017級大四学生职场岗位期望排序依次为软件设计师、产品经理、项目经理、服务咨询师、质量经理。他们希望在专业水平、业务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方面能够得到有效训练并有提升。

数据显示,在校生对毕业时能够从事职场角色目标的期望,前五名依次为软件设计师、程序员、系统分析师、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在校生对毕业5年左右职场角色目标的期望,前五名依次为产品经理、程序员、软件设计师、系统分析师、业务主管;学生职场岗位期望毕业时与毕业5年后的差异分析显示,产品经理成为毕业5年后职场发展的首选,而程序员、软件设计师以及系统分析师的目标期望有所下降。在校生(高年级)对专业培养目标需求认为非常重要的能力前三位为问题分析能力、自学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学校可定期组织在校生开展座谈。挑选出对培养目标有看法的学生进行座谈,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培养目标。

结语

完善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新兴领域人才培育,是当前工作之重。结合用人单位反馈、教师群体的反馈以及学生的反馈,来指导如何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是科学的、合理的,能够加快新兴领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育。

参考文献:

[1]李智敏.工程教育认证下专业优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21,9(7):78-80.

[2]董文良,郭权,刘慧.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构建的一个样本分析——以TOPCARES-CDIO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5,000(008):100-104.

[3]刘丽珍,宋巍,王万森,等.高师院校人工智能师范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分析[J].计算机教育,2019(10):9-11.

[4]张静亚.工程教育认证框架下中外合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科教文汇,2020,1:72-74.

[5]王飞.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地方工科院校新工科建设的思考[J].高教学刊,2021,3:63-66.

[6]杨靖.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优化——以贵州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11:26-28.

基金项目:1.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工科背景下一般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研究(项目编号:2018SJA1524);2.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一般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JSJG160)

作者简介:赵胜楠(1993— ),女,江苏盐城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工程教育软件工程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基于工程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金属材料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初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