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中的“虎”(下)

2022-01-25 10:43李湘涛杨红珍
百科知识 2022年2期
关键词:虎鲸壁虎体长

李湘涛 杨红珍

两栖动物名字中有“虎”的不多,但也有蛙类中的“猛虎”——虎纹蛙。它隶属于无尾目蛙科虎纹蛙属,是蛙类中体形较大而粗壮的一种,头部及体侧有深色不规则的斑纹。背部呈黄绿色略带棕色,有十几行纵向排列的肤棱,肤棱间散布小疣粒。腹面白色,也有不规则的斑纹,咽部和胸部还有灰棕色斑。四肢为明显的横纹。由于这些斑纹看上去略似虎皮,因此得名。它与一般蛙类不同,不仅能捕食活动的食物,而且可以凭借嗅觉和味觉发现和摄取静止的猎物。当发现猎物时,便向猎物跳过去,举头后仰并张开下颌,迅速伸出舌头一挥,扫出一个180度的弧线,准确地触到猎物,并用长而柔软的舌头将其包住,接着迅速地缩回舌头,把猎物带进口中。虎纹蛙的食物种类很多,包括昆虫、蜘蛛、蚯蚓、多足类、虾、蟹、泥鳅以及动物尸体等。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还吃泽蛙、黑斑蛙等蛙类和小家鼠,而且它们在虎纹蛙的食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虎纹蛙蝌蚪的性情也异常凶猛,攻击性极强,可谓“虎父无犬子”。

两栖动物另一“虎”为虎纹钝口螈,隶属于有尾目钝口螈科钝口螈属,是北美洲特有的物种。它的体长为15厘米,身体背面为黑色,有黄色斑纹和条纹,以节肢动物、螺类、小鱼、蝌蚪和幼蛙为食。由于视觉差,捕食主要凭嗅觉或侧线感觉。

提到名字有“虎”的爬行动物,大家脱口而出的自然是壁虎。不过,这可是一个大家族,准确地说是所有蜥蜴目壁虎亚目中的动物,现在也被称为广义壁虎科,包括壁虎科、藁趾虎科、澳虎科、睑虎科、叶趾虎科、球趾虎科、鳞脚虎科等,共有1100多种,其中大部分隶属于壁虎科。我国壁虎科大约有9属、30种,包括漠虎属、弯脚虎属、截趾虎属、蜥虎属、半叶趾虎属、鳞趾虎属、蝎虎属、沙虎属和壁虎属。其中壁虎属有11种,最为常见的是分布于华北地区的无蹼壁虎,因其趾、指间无蹼而得名。分布于我国中部的多疣壁虎、分布于东南一带的无疣壁虎和分布于两广地区的蹼趾壁虎也较为常见。分布于我国南方的大壁虎是最大的一种壁虎,体长12~16厘米,尾长10~14厘米,主要捕食蝗虫、蟑螂、土鳖、蜻蜓、蛾、蟋蟀等昆虫及其幼虫,偶尔也吃其他蜥蜴和小鸟等。它与我国新发现的黑疣大壁虎均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壁虎有两大绝技为人们所熟知,一是“断尾再生”,二是“飞檐走壁”。它的尾椎骨中有一个光滑的关节面,把前后半个尾椎骨连接起来,这个地方的肌肉、皮肤、鳞片都比较薄而松驰,所以在尾巴受到攻击时就可以剧烈地摆动身体,通过尾部肌肉强有力的收缩,造成尾椎骨在关节面处发生断裂,以此来逃避敌害。由于尾巴是以糖原的形式而不是单纯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能量,而糖原化脂肪更容易释放能量,所以刚断下来的尾巴的神经和肌肉尚未死去,会在地上颤动,可以起到转移天敌视线的作用。断尾以后,自残面的伤口很快就会愈合,形成一个尾芽基,经过一段细胞分裂增长时期,然后转入形成鳞片的分化阶段,最后长出一条崭新的再生尾,但与原来的尾巴相比,显得短而粗。

壁虎能在光滑如镜的墙面或天花板上穿梭自如,靠的不是吸盘,而是它每只脚底下所具有的200万根细小绒毛。每根绒毛根部有几十微米粗,而顶端又分成数十万个更细更弯的绒毛,直径仅为几百纳米,其末梢延展成扁平形,形成微小的“刮板”,黏性非常强。受壁虎的启发,科学家发明了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外科手术和伤口修复等方面的具有防水功能的强力医用绷带,还利用纳米材料开发出具有高效、可逆、干性附着等特性的超级黏合设备——“壁虎皮肤”,以及能沿着垂直墙壁行走的“壁虎机器人”,等等。

名字中有“虎”的爬行动物还有一些蛇类,且大多为“独虎”。隶属于眼镜蛇科虎蛇属的虎蛇栖息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开阔林地、草地等地带,体长最大可达120厘米。身体为黑色,也有的呈褐色、红褐色、橄榄绿色和深灰色等,有浅色的细斑纹。它在白天活动,主要以蛙类为食,也吃小型哺乳动物和蜥蜴等,遇到危险时很少逃离,而是将身体平伸,向对方发动攻击。非洲虎蛇隶属于游蛇科非洲虎蛇属,体长为50厘米左右。身体背面为沙皮黄色,有黑色圆形斑块。它栖息于非洲南部干旱地区的多岩石地带,夜行性,以蜥蜴等为食。半环非洲虎蛇与其同属,身体背面为橘黄色,有黑色斑块,栖息于非洲中部到南部的草原、荒漠等地带,以鼠、蝙蝠、鸟和蜥蜴等为食。我国游蛇科有颈槽蛇属的虎斑颈槽蛇,也叫虎斑游蛇,体长一般不超过1米,分布较广。身体背面为翠绿色或草绿色,前段两侧有粗大的黑色与橘红色斑块相间排列,枕部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八”字形斑。从前人们认为它是一种无毒蛇,其实它属于后勾牙类毒蛇,有时会导致严重的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

隶属于蝰蛇科响尾蛇属的虎斑响尾蛇栖息于北美洲的山地裸岩、灌丛等地带。它最长可达90厘米,身體主要为灰褐色至红褐色,有灰色或褐色的斑块和斑点,以鼠、蜥蜴等为食。它是不折不扣的管牙类毒蛇,如果有谁胆敢“捋虎须”,定是有去无回。

虎头海雕堪称鸟类中“如虎生翼”的猛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是体形最大和最为凶猛的海雕,体长可达1米,头顶和头的后部为暗褐色,并具有灰褐色的纵纹,看上去略似虎头。它分布于东北亚的海岸及河谷地带,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野鸭、大雁、天鹅等水禽和野免、鼠类等中小型哺乳动物,以及甲壳动物和鱼、海兽等动物的尸体。另外一种猛禽——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游隼也被叫作鸭虎,可见野鸭是其主食。它主要是在空中捕食,有像高速飞机一样的可以减少阻力的狭窄翅膀和比较短的尾羽。

可以跟虎头海雕媲美的是分布于东亚、东南亚一带的虎纹伯劳,其上体主要为栗褐色,密布黑色鳞状斑纹。虽然体长仅16~20厘米,但它却被称作“雀类中的猛禽”,而且它还有一个奇异的特性,喜欢将昆虫、蛙、蛇、蜥蜴等猎物钉在棘上,使其变成树枝上的干尸,因此又有“屠夫鸟”之称。它的同类——红尾伯劳也有花虎伯劳、虎伯劳、土虎伯劳等俗称。同样凶猛的小型鸟类还有蜂虎,不过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类群,隶属于佛法僧目蜂虎科,共有3属26种,我国有9种,即赤须蜂虎、蓝须蜂虎、绿喉蜂虎、蓝颊蜂虎、栗喉蜂虎、彩虹蜂虎、蓝喉蜂虎、栗头蜂虎和黄喉蜂虎,其中前8种均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蜂虎的嘴细长而尖,略微向下弯曲,嘴峰的棱脊非常显著。大多数种类都具有黑色的贯眼纹,羽色大多比较艳丽,一般以绿色为主。它们主要出没在林间枝头,常成群活动,飞行的姿态好像燕子,动作敏捷,还擅长悬停、弹射、逆飞等各种空中技巧。它们以各类昆虫为食,而死于其嘴下的害虫更是数不胜数。另外,佛法僧科翡翠属的白胸翡翠也被称为鱼虎,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和南部。

分布于东亚、东南亚乃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的虎斑地鸫也是小型鸣禽,其头部、上体主要为橄榄赭褐色,布满黑斑。与其体形大小相近的虎鸫,也就是人们熟知的画眉,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我国广泛分布的白喉矶鸫有虎皮翠的俗名。更小一些的鸣禽——“安知鸿鹄之志”的燕雀也有虎皮雀的别称。

因为身体上的斑纹而得“虎”名的更有名的鸟类是虎皮鹦鹉,上体密布黄色和黑色相间的细条纹,原产于澳大利亚等地,人工培育的品种很多,一般可分为波纹型、淡色型、玉头型、白化型和黄化型等几个类型。其中一种白化型虎皮鹦鹉全身羽毛为洁白色,眼睛为红色,被称为白红眼虎皮鹦鹉;还有一种体羽为白色,全身分布有黑色的大块斑,被称为云斑虎皮鹦鹉。黄化型因眼睛为红色,又被称为黄红眼虎皮鹦鹉。

虎斑鳽隶属于鹈形目鹭科虎斑鳽属,但体形肥胖而粗短,颈和腿也比较短,外形和纤瘦修长、风姿绰约的白鹭等鹭类明显不同。它们以小鱼、蛙和昆虫等为食。其中,海南虎斑鳽(海南鳽)是我国特产的鸟类,仅见于海南及长江以南的个别地点,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栗头虎斑鳽(栗头鳽)和黑冠虎斑鳽(黑冠鳽)均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哺乳动物中更是“藏龙卧虎”,例如在比较原始的有袋类动物中就有被称为塔斯马尼亚虎的袋狼。其实它的外形更像是一头小狼,但体毛短、硬而厚密,毛皮粗糙,由背部至臀部有16~18条平行的黑褐色横斑,由此又获得了“虎”的称号。袋狼很凶猛,如狼似虎,它的腭骨能像蛇一样分为两段,从而使嘴可以张开到不可思议的角度。它由于后腿强壮,可以像袋鼠一样跳跃,还能利用富有弹性的身体钻入比自己身子小得多的洞穴里去追捕猎物。遗憾的是,由于人类的滥捕乱杀使它走上了灭绝之路。

海洋里的“虎”首推虎鲸。它是一种大型齿鲸,是鲸目海豚科中体形最大的物种,也是虎鲸属中唯一的一种。它的身体强壮而有力,体长6~10米,体重达5~8吨。身体上的颜色黑白分明,背部为漆黑色,只是在鳍的后面有一个马鞍形的灰白色斑,两眼的后面各有一块梭形的白斑,腹面大部分为雪白的颜色。高耸于背部中央的强大的三角形背鳍十分显眼,既是进攻的武器,又可以起到舵的作用。它的嘴很大,上下颌上共有四五十枚圆锥形的大牙齿,被它叼住的食物都是整个吞下的,包括海豚、海豹、海狮、海狗、海象、企鹅、乌贼和各种海洋鱼类。曾有一只虎鲸吃掉13只海豚和14只海豹的记载。成群的虎鲸甚至敢于攻击比其大10倍的须鲸。由于虎鲸是如此之凶猛,在海洋中如虎入羊群一般,就连大型鲸类都对它畏之如虎,远远见了就慌忙避开,逃之夭夭。

伪虎鲸又叫拟虎鲸,隶属于鲸目海豚科伪虎鲸属,也是该属中唯一的一种。不过,无论“伪”还是“拟”,都说明它与虎鲸相差甚远。虽然它的体形仅比虎鲸略小,体长为5米左右,体重为6吨左右,但完全没有虎鲸那样凶猛、大胆和狡猾,食物主要是乌贼和鱼类等。更奇怪的是,这种海洋中的巨兽却是以“集体自杀”的行为而被世人所知的,在世界的不少地方都发现有大群伪虎鲸搁浅死亡的事例。

与前两种类似,小虎鲸又叫侏虎鲸,隶属于鲸目海豚科小虎鲸属,也是该属中唯一的一种。它的体长连伪虎鲸的一半都不到,性情却比伪虎鲸凶猛,甚至敢于捕食其他海豚。虎鲸、伪虎鲸和小虎鲸均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此外,隶属于海豚科伊河豚属的伊河豚也有“小虎鲸”之称,它的体长与真正的小虎鲸差不多,主要生活在热带温暖海域,也能进入较大的河流中,以鱼类和甲壳动物为食。

海洋哺乳动物中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西太平洋斑海豹在我国古籍中也被称为“虎”。《梦溪笔谈》中就有“嘉祐中,海州渔人获一物,鱼身而首如虎,亦作虎文,有两短足在肩,指爪皆虎也”的描述。食肉目鼬科的海獭又被叫作腊虎,它有一种奇特的技艺,以仰卧的姿势浮在水面上,把一个石块放在腹部作砧,然后用前足拿着海蛤不停地用力敲打石块,直到敲破蛤壳再将其吃掉。据说一只海獭在一个半小时内可以采到54个贻贝,在石头上撞击2237次!它也是极少数能够使用工具的动物之一。

哺乳动物中的“虎”更多地出现在陆生食肉目动物中,例如鼬科的虎鼬,体长33~39厘米,尾长16~21厘米,身体背面为黄白色,散布许多褐色或粉棕色斑纹。头部自吻部到两耳之间为黑褐色,横过颜面部经眼上沿、颊至耳下到喉部,有一条宽的白纹几乎成环状,但不相连。它栖息于我国西北的荒漠、半荒漠草原等地带,夜行性,穴居,以鼠、鸟、蜥蜴等为食。

灵猫科的大灵猫俗称五端虎,有一对发达的囊状芳香腺,能分泌出油液状的灵猫香,起着动物外激素的作用。它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另一种人们不太熟悉的大斑獛又叫虎紋獛,在脊背处有大型深色横带斑,体侧的斑块首尾相连,形成多条平行排列的纵纹,分布于非洲南部的沙漠地带。

人类饲养的犬类中,许多品种亦有“虎”名。甲斐犬由于在腕前和下肢长有虎一样的白斑或白毛,所以被称为甲斐虎犬,用于猎捕野猪和鹿等。波士顿?又有虎斑法宫犬之称,过去主要用作斗牛犬,如今已成为个性温驯的伴侣犬。

在猫科动物中,虎猫属的虎猫体长近1米,尾长近半米,体毛为淡黄色至灰色,有圆的黑色斑点,尾巴上有黑色圆环。它分布于从美国南部到南美洲北部的地区,善于爬树,也善于游泳,以鹿、野猪幼仔、猴类、豚鼠、蛇或其他爬行动物为食。金猫属的金猫分布于我国秦岭以南地区,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因性情凶野、勇猛,有很多地方上的“虎”俗名,例如,它在广西被称为“黄虎”,在福建被称为“石虎”。它比虎猫稍大,在两颊各有一道横粗的白纹,上下各夹着一条窄的黑纹,额的正中有黑白色的纵条纹各两条,主要捕食鼠、兔、鸟和小鹿等。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与虎亲缘关系最近、同为豹属的美洲虎,也叫美洲豹,其实它既不是虎,也不是豹,据说是因为早期南美洲的土著人没有见过豹和虎,就把它称作“豹”或“虎”,并一直沿用至今。它身上的花纹比较像豹,但整个身体的形状又更接近于虎,体形大小介于虎和豹之间,是美洲大陆上最大的猫科动物。

美洲虎分布广泛,生活环境包括无树草原、灌丛、沼泽、半荒漠和干旱的多石山区等,特别是亚马孙河流域一带的热带雨林。它性情猛烈,力气很大,是美洲大陆的“兽中之王”。它在许多方面要比狮、虎、豹等猫科动物的本领还要大,可以称得上是食肉动物中的“全能运动健将”。它善于攀缘、爬树,能捕捉树上的猴类和鸟类,也善于游泳,是捕鱼能手,捕捉鱼类以及鳄、水蟒和龟等的技巧非常高明。在陆地上,美洲虎更是一名超级猎手,能疾快地奔跑和跳跃,几乎所有的食草动物,以及水豚、鼠类、水獭等一些较小的动物,都是它潜在的猎捕目标。

猜你喜欢
虎鲸壁虎体长
脖子占体长一半的巨龙——新疆巨龙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虎鲸连连看
壁虎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萌物
虎鲸出水制作步骤
捉壁虎
壁虎在夜间出没
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大泷六线鱼的生长、死亡和最适开捕体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