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北京2022 冬奥会,展现中国纺织产业时代精神

2022-01-26 08:51李亚静
纺织服装周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冬奥面料服装

■ □本刊记者_李亚静

2022 年伊始,在有效进行疫情防控的同时,我们将迎来一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标志性活动——北京2022 年冬季奥运会、冬残奥会。

“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我们不仅要办好一届冬奥盛会,而且要办出特色、办出精彩、办出独一无二来;要通过奥林匹克运动和文化传播,讲述中国体育故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加强国际体育交流合作,推动我国同世界各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对冬奥会的筹办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强力部署。

毫无疑问,北京冬奥会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纺织服装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解决民生与美化生活的基础产业、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在这一展现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体现国家形象的重要契机,也将迎来一次事关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检阅!

制服,是奥运会赛事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和志愿者专属的身份标识,包含服装、鞋品、配件三类。做好制服装备工作,为赛时工作人员、志愿者和技术官员提供一套轻便保暖、美观舒适的制服是一届冬奥会成功举办的重要保证。

为做好制服装备工作,北京冬奥组委特成立了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制服装备专家委员会,对制服装备面料选择、版型提升、外观设计等进行把关。据悉,专家委员会委员不仅有来自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国际组织、国家级协会等不同单位,还有来自服装设计、纺织工业、工程技术、艺术文化、体育产业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代表了业内最高水平。

2021 年10 月27 日,在北京2022 年冬奥会倒计时100 天之际,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正式发布,前后进行了8 轮版型优化的600 多套外观设计作品脱颖而出。

冬奥制服精彩亮相,博得网民纷纷赞叹:“又见中国风!”更有网友在评论区求购买链接,“冬奥时尚单品”颇有引领今冬潮流之势。同时,北京服装学院、安踏、嘉麟杰、仪征化纤、恒天中纤、上海安凸……为奥运制服提供科技、人才、供应链等专业支撑的院校、企业相继进入大众视野,他们纷纷为冬奥会助力发声。

奥运会颁奖仪式是整场赛事中最具荣耀的高光时刻,因而颁奖礼仪服装的设计制作应力求实现最佳呈现。2021 年12 月31 日晚,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元素正式发布,本次发布的颁奖元素包括颁奖台、颁奖托盘、颁奖托盘放置台、获奖运动员定制版吉祥物纪念品、颁奖花束和颁奖礼仪服装。其中,手工绒线编结的颁奖花束,践行了节俭、可持续的办奥理念,在奖牌颁发仪式中将与奖牌一同颁发给获奖运动员;礼仪服装包括“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三套方案,赛时将分别出现在雪上场馆、冰上场馆和颁奖广场的颁奖仪式中。

不仅如此,从参赛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专业服装到比赛及生活场馆,从防疫举措到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有着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产品的身影。速度滑冰、短道速滑、高山滑雪、雪车……面对绝对速度与特殊的运动环境,冰雪运动的专业服装始终凝结着大量技术,为运动员提供着专业全面的保障,其中有不少性能是通过非织造技术达到的。

冬奥会竞速类项目的服装,需要进行有效减阻,一定规律的粗糙表面可以使滑雪服降低10%的阻力,表面粗糙的面料在50—60km/h的风速之间,阻力系数可实现骤减;由于特殊的比赛环境,保暖也是冬奥会冰雪项目的必备属性,提升纤维保暖率、使用加热技术、增加保温涂层等等都已是常见操作;赛事服装的防护作用更是始终被放在首位,比如速度滑冰或高山滑雪等,伴随着较为高概率的冲撞性可能,高弹性切割面料、吸能缓震材料等等,都能够为运动员带来极大程度的保护。

表面粗糙的降阻面料、保温性能卓越的服装、防切割材质、缓震材料……有不少是通过产业用及非织造技术实现的,更不用说奥运场馆建造中用到的土工类产品,以及整个冬奥会的过滤、除尘等防护工作中都使用的大量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材料了。可以说,2022北京冬奥,中国纺织元素无处不在!

北京服装学院:担起特殊使命,向世界传播中国美

北京服装学院曾先后完成2008 年奥运会、残奥会系列服装,2014年南京青奥会官方制服与火炬传递服装,2014 年APEC 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等重要工作。针对本次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北京服装学院精心设计研发了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系列制服、颁奖礼仪服装、火炬手服装、具有防护功能的工作系列服装、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比赛服、中国高山滑雪队比赛服、中国短道速滑队比赛服、中国速度滑冰队比赛服、中国花样滑冰队比赛服、冬残奥会运动员训练服装等。

制服装备:功能与时尚兼备,实现设计效果最大化

在北京冬奥会制服装备发布会上,承担了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系列制服设计工作的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博士生导师贺阳表示,奥运制服设计是高难度的命题作文,要传达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的文化特色。设计必须使用北京2022 年冬奥会核心图形与标准色彩,兼顾时尚与功能性,“在限制中寻求创新与突破,是冬奥会制服设计工作的特殊使命。”

据贺阳介绍,根据设计要求,2022 年北京冬奥会制服设计视觉元素取自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冬奥会核心图形中的“赛区山形”。相似的图形、不同的颜色,是制服区分不同身份人群、又保证视觉同一性的基本手段。工作人员和技术官员的制服以不同的山水位置和颜色变化来区分,庄重、大气;志愿者服装包含山水的图形,并放大了核心图形中的长城元素,对角线的动态构图,形成持续流动、跳跃、进取向上的视觉意象。

制服设计不仅要区分人群,更要充分满足保暖抗寒等特定的功能需求。制服的款式和面料应具有基本的功能性,材质和工艺保证轻便、保暖。在工艺方面,制服设计充分考虑到图形完整性与穿着功能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平衡,寻求稳重与动感的结合点是设计的关键。另外,裤子和上衣下摆色彩一致,在视觉上形成腿部拉长的完美效果,可以起到修饰和美化人体比例的作用。

功能性兼顾时尚与流行,使得制服版型满足不同体型特征人群的穿着需要,具有普适性,也更加美观。制服的图案制作,采用图案定位设计,能保证设计效果呈现的最大化,同时也减少了生产加工的难度。

为圆满完成冬奥制服装备设计工作,北服还参与共建了“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

礼仪服装:展现新时代中国美和中国礼仪

北京2022 冬奥颁奖礼仪服装包括“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三套方案。三个系列都分为引领员服装和托盘员服装,分别以蓝色和红色区分。每套颁奖服装都包括外套、帽子、手套、防滑长靴、自发热保暖内衣等套件。

“鸿运山水”“唐花飞雪”两套方案分别由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尤珈副教授团队、楚艳教授团队设计,“瑞雪祥云”方案中的帽子由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教授贺阳团队设计。

“鸿运山水”系列颁奖服由尤珈设计,灵感源于中国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来源。礼服形制主体采用中式服装风格,结合西式服装裁剪方法,整体兼具东方韵味美与西方结构美;服装呈A 型轮廓,彰显出女性的庄重大方及曲线美;袖子运用西式裁剪的灯笼袖,为服装增添了妩媚与时尚。

北京服装学院为冬奥会设计的颁奖礼服。

尤珈介绍,裙摆上的图案采用了提花面料工艺,使得服装更富层次感。整片面料的长度达80 公分,操作难度和最终呈现的精美效果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服装行业制造的技术水平。

“唐花飞雪”颁奖礼服方案由楚艳教授设计,服装造型的核心要素借鉴了中华服饰的经典形制——交领右衽。三套服装的色彩选取自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色彩系统中的四个主要颜色:霞光红、天霁蓝、冰蓝、瑞雪白,是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提炼及与冬奥精神的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女帽的设计中,毛呢毡帽的装饰牡丹花饰,造型取自敦煌唐代牡丹花形,工艺手法采用列入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工艺——绒花,邀请北京绒花非遗传承人蔡志伟亲自手工制作而成。

“瑞雪祥云”方案中的帽子由贺阳设计,帽子结构为民间传统女孩花帽式样,帽身以一块长方形布料折叠而成,不需多余的裁剪,帽顶八等份后折叠缝合而成,帽顶形成自然流畅的弧线与头部完美贴合。帽顶的折叠结构完美塑造了帽身的立体感,也提高了帽子的实用性能,厚重保暖、结实耐用。据悉,贺阳也是北京2022 冬奥会火炬手服装的设计者。

比赛服装:“中国造”赛服为竞技体育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服装学院与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共建了“国家冬季运动服装装备研发中心”,针对冬奥会训练和比赛的复杂气候环境条件,研发适应中国运动员体型特征与生理特性的竞速与技巧类分项项目比赛服装,开发适用于冬季项目训练与比赛服装的减阻、防护、热湿舒适高性能服装。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刘莉带领科研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冬季运动与训练比赛高性能服装研发关键技术”,体现“快、护、暖、美”阶段性成果静态展示、为国家花样滑冰队《我和祖国》表演所设计制作的服装,曾接受习近平总书记的检阅。

据悉,刘莉与其团队为400 多名国家运动员进行了三维测量,追踪运动员的动作,细化研究运动员的皮肤伸展规律,进而精细化设计比赛服的结构,最大程度符合运动员的动作规律。刘莉教授带领的研发团队打破了比赛服依赖进口的状态,实现了超世界水平的“中国造”。例如,中国速度滑冰队运动员高亭宇的赛服制作,从模型入手到面料制造,曾经对比过56 种服装结构,并筛选出最适合中国运动员技战术特点的比赛服结构,经风洞测试将阻力下降超10%。

刘莉说,赛服的研制背后有强大的科技助力。国家体育总局在2020 年建成两大两小体育风洞,对冬季运动项目的每支队伍都进行了运动姿态的科学化评价与矫正。冬奥赛服所用的所有面料和设计都要提前进行风洞测试,服装减阻可以直接影响比赛成绩,速度提高0.01秒都可能形成关键突破。在风洞里吹过900 个小时,110 件不同款式,逐步确定各速度类项目的比赛服减阻设计。

安踏: 科技助力冬奥,树立国家品牌形象

作为北京2022 年冬奥会官方体育服装合作伙伴,安踏紧抓“双奥”机遇,延续专业运动理念,在2021 年10 月27 日发布的冬奥制服装备,运用了安踏自主研发的“炽热科技”。

据介绍,冬奥赛时制服含技术官员、工作人员、志愿者的制服装备,运用了安踏两大自主研发的面料科技——炽热科技和防水透湿科技,这是以往专业运动员级别的运动科技。

炽热科技通过锁住热量,有效降低人体热量流失。其中,立体结构保暖材料聚热棉,具有光蓄热性能,热量流失阻隔效果提升约20%,能够瞬间升温,高效蓄热;远红外石墨烯材料的使用,可显著提升远红外辐照升温;另外,超级羽绒则附着纳米级保护层,防水防潮的同时比普通羽绒增加30%蓬松度,更好地发挥羽绒长效保暖效果。

据介绍,本次冬奥赛时制服中的科技成果也将运用到安踏的大众商品中:2021 年11 月安踏的“中国冰雪系列”就应用了冬奥制服“同款”炽热科技,系列产品包括超级羽绒服、滑雪服及配件产品和儿童产品。

安踏集团执行董事、总裁郑捷曾在北京2022 年冬奥会制服装备研发实验室挂牌成立时表示,安踏集团高度重视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研发工作,从组织变革、摸底调研到科技研发,各部门紧密协作,全力保障,这是北京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民族企业的使命和担当。安踏将与北京服装学院携手,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值得关注的是,以专业运动为品牌核心的安踏,多年来始终将助力奥运作为重要工作,已经为包括体操、举重、柔道、游泳、短道速滑、速度滑冰等在内的28 支中国国家队打造比赛装备,在本土运动品牌中数量最多。本次北京冬奥会中,安踏为12 支中国国家队及5 支加拿大参赛队打造比赛装备,成为冬奥赛场上支持中国国家队比赛装备最多的运动品牌。

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短道速滑比赛服。安踏自主设计的短道速滑比赛服达世界最轻、最透气水平,减阻提速系数高达5%,曾获“ISPO 全球设计大奖”,支持武大靖在平昌冬奥会上首夺奥运金牌。

不仅如此,安踏的比赛服均根据运动员的动作习惯为其量身定制版型,根据运动员肌肉线条比例确认剪裁分割线,至少经过5 次版型调整,保证服装与运动员身体的高度契合,提升运动员赛场表现。

安踏将炽热科技运用于冬奥赛时制服。

嘉麟杰: 功能性面料护航科技冬奥、绿色冬奥

作为北京冬奥会制服装备的面料供应商,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功能性面料生产及成衣制造优势,保证了制服装备的科技含量和绿色环保特性。

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世滨透露,经过前期近一年的接洽,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最终与北京冬奥组委官方合作伙伴安踏公司签订供货协议,成为冬奥会制服面料供应商,同时还提供了志愿者运动手套、帽子以及相关国际奥组委、中国代表团和国家队长袖针织衫保暖针织面料。

冬奥制服面料的正面图案,融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冬奥核心图形的雪山图景,反面是具有保暖性的抓绒面料,根据冬季特殊气候条件的需求,保暖是重要指标,经过检测,这款面料的保暖性能是市场上同类产品的2 倍左右。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张义男介绍,该面料兼具抗起球、抗静电、轻薄透气、弹力大等特性,让穿着者更舒适。

为了满足这些面料性能,嘉麟杰的技术研发团队在面料开发和生产过程中也遇到了重重困难。据了解,冬奥服饰运用了墨色、霞光红、长城灰、天霁蓝、瑞雪白这几种色彩,勾勒出冬奥会恢宏场景与空间意境。而这些需要通过印花来实现,冬奥会服装对于印花要求异常严苛,这对于工艺复杂的抓绒面料来说,无疑是难上加难。张义男表示,为了解决印花污点、花型不稳定、印花确定裁剪定位等难点,前前后后耗费了将近两个月时间进行工艺开发。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嘉麟杰一直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产品设计源头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影响环境的负面因素。因此,在制服装备的设计、生产、发放等各环节,嘉麟杰都在着力践行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理念。例如,在冬奥会服饰面料开发环节,采用的是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瓶、纺织品做成的再生纱线。

嘉麟杰充分发挥功能性面料生产及成衣制造优势,保证了制服装备的科技含量和绿色环保特性。

江苏康大、仪征化纤、恒天中纤、上海安凸:助力北京冬奥,提供暖“芯”服务

日前,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以及安保民警防寒服装正式亮相,服装中的保暖“内芯”由江苏康大无纺有限公司独家供应。

由于冬奥运动气候条件特殊,制服保暖材料必须要抵御严寒、防风保暖,同时还得透气、透湿、轻便舒适,最大程度满足所有场景下的需求。江苏康大研制的北京冬奥制服专用保暖材料——多维蓄热保暖絮片,具有瞬间升温、长效蓄热、轻薄舒适、吸汗透气的优异性能。

据悉,该多维蓄热保暖絮片70%采用了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的多种功能性涤纶短纤维,30%采用了恒天中纤纺化无锡有限公司与上海安凸阻燃纤维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功能性锦纶短纤维混合研制成的。这些多功能性短纤维可以吸收转换光能和人体的热能并能够实现长时间蓄热,同时短纤维的质轻、柔软、回弹好和吸湿性好的特点提高了保暖絮片的舒适性。

恒源祥:践行可持续理念,制作“永不凋谢的奥运之花”

绒耀之花。

作为北京2022 年冬奥会官方赞助商,恒源祥集团提供了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花束。花束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钩编而成的绒线花花束——绒耀之花,在奖牌颁发仪式中将与奖牌一同颁发给获奖运动员。

冬奥会颁奖花束包括玫瑰、月季、铃兰、绣球、月桂和橄榄6 种寓意美好的花型,分别象征着友爱、坚韧、幸福、团结、胜利与和平,花束丝带为北京冬奥会色彩系统中的蓝色,深浅搭配,突显冰雪运动元素。花材经过造型和捆扎成花束高34 厘米,胸径24 厘米,花束手柄的蝴蝶结丝带上印有“BEIJING2022”字样,花束整体清新、自然,与北京冬奥会主色调一脉相承。颁奖将共用花束1251 束,累计花材共16731 支。

绒线花束既保留了奥运颁奖仪式中花束的形制,又践行了可持续的理念,寓意着温暖、祥和,可永久保存,成为“永不凋谢的奥运之花”。

“作为双奥企业,恒源祥五度携手奥林匹克,在此过程中,恒源祥以往主要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等团队提供礼仪服饰。这次冬奥会,恒源祥除了提供服装、冬奥村的家用纺织品外,还用恒源祥传承的非遗技艺编结制作颁奖花束。希望这根根承载着真、善、美的绒线能让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人们更加团结,用无限之线编织全世界的恒好未来。”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忠伟解释了制作绒线花花束的初衷。

丰原生物:可降解餐具将走上冬奥餐桌

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生物可降解餐具供应商,在该公司助力下,玉米、薯类、农作物秸秆等可再生资源,将成为北京冬奥会选手吃饭时“饭碗”的制作材料。目前丰原生物正在抓紧生产生物材料聚乳酸制作而成的可降解餐具。

随着北京冬奥会进入倒计时,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固镇经济开发区的丰原生物产业基地内一派繁忙景象。在这里,经过原料检测、聚乳酸生产加工、餐盒生产,就能将玉米等原料加工制作成可生物降解的一次性餐盒。

爱家科技:“黑科技”石墨烯赋能科技冬奥

致力为北京2022 冬奥会提供科技保障的北京创新爱尚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爱家科技),多年来专注石墨烯柔性热管理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本次将为冬奥雪上工作人员提供发热马甲、围巾、手套、袜子、加热内衣等服装服饰产品。

据悉,由北京创新爱尚家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的低温环境石墨烯智能发热产品及热力保障应用技术,可针对冬奥会低温环境下,人员、现场专业设备的保暖需求,突破石墨烯柔性织物加热材料的低温启动和运行、快速电热转换等关键技术,实现石墨烯柔性织物加热技术低温应用。发热马甲、围巾、手套、袜子、加热内衣等服装服饰,可实现38℃-52℃温度调节,满足低温环境人员保暖需求。

除了服装服饰,项目组与2022 年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生产商联合研制的冰墩墩暖手宝石墨烯加热技术,2020 年11 月11 日获冬奥组委市场部批准上市,是石墨烯技术在冬奥会特许商品的首次应用 。

值得一提的是,爱家科技配合云转播公司研发了石墨烯加热装置改进云转播背包。云转播科技公司承接了冬奥赛场的高清视频云转播工作,其中在张家口赛区的保障工作,需要工作人员背一个“云转播背包”,里面的转播设备需保障在零下20℃可正常开机使用。爱家科技配合研发的石墨烯加热装置改进云转播背包,在云转播背包内设计石墨烯加热层、保温层等,并配合低温电池,进行现场使用。目前开发工作已经完成,第一批背包在2022 年1 月份测试环节投入使用。

爱家科技石墨烯相关产品正在接受测试。

中国石化: 为奥运火炬披上碳纤维“外衣”

作为北京2022 年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中国石化为助力“绿色冬奥”,为北京2022 冬奥和冬残奥会火炬“飞扬”披上了碳纤维“外衣”。

据悉,“飞扬”采用氢做燃料,氢燃料的特性保证了火炬能在极寒天气中使用。火炬筒身由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研发的“黑科技”新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具有“轻、固、美”的特点,能够实现在高于800 摄氏度的氢气燃烧环境中正常使用。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创新研究院总经理林生兵表示,碳纤维的质量只有钢的1/4 左右,但是强度是钢的7—9 倍。这次,研发团队用碳纤维与树脂形成的复合材料来做奥运火炬,堪称世界首创。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公司副总经理黄翔宇称,冬奥组委给它的第一个评价就是轻,而且很牢固,随便怎么摔也摔不坏。另外一个就是,冬季火炬传递的时候天气很冷,传统金属材料的话手感不太好,复合材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避免很冰凉的感觉。

据悉,中国石化除了实现全球首次以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奥运火炬外壳,还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基础设施建设和赛事运营提供洁净能源保障,并肩牵头进行冬奥火炬研发攻关和量产工作。

猜你喜欢
冬奥面料服装
怎样区别不同面料?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锦绣如织
道具服装
奢华提花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意大利2017春夏面料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