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岁风霜松竹梅”
——论紫砂壶《束柴三友》的艺术特征与文化意义

2022-01-26 12:11徐成霞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三友泥料茶杯

徐成霞

紫砂壶艺术经过五百余年的发展,为世界贡献了大量精美的作品,尤其是那些由工匠大师们创造的经典款式,不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有力地推动了紫砂壶艺术的发展,展现了中国审美的魅力和中国纯手工制壶工艺的高超水准。本文中的这组《束柴三友》紫砂壶作品便是紫砂壶经典款式之一,两代制壶匠人跨越了时空,前人的智慧与精神在后人的继承和创新中得到了弘扬,彰显了紫砂壶艺术深厚、扎实的根基和艺术命脉的延续。本文对此壶进行了分析,是对作品本身及“束柴三友”这一经典款式艺术特征的双重揭示,并说明了这一款式所具有的重要文化意义。

一、“束柴三友”的诞生

“束柴三友”这一款式出现在清朝时期,由清代制壶大师陈鸣远制作而成。陈鸣远出生于紫砂世家,有着极高的艺术修养,所制紫砂壶精品极多,尤其擅于制作自然款式的紫砂壶,这也可见其独特的艺术心境。

“束柴三友”是陈鸣远的代表性款式之一,作品的外形犹如一捆柴环绕而成,形象立体,独有一份生活的情趣。实际上此件作品中包含了松、竹、梅三种自然植物的造型,也就是中国人所熟知的“岁寒三友”,所以此款紫砂壶的文化格调是极高的,在呈现中国传统审美特色的同时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将文人趣味与茶文化的高雅气质融合起来进行表现,更能体现紫砂壶艺术的独特价值和深邃智慧。

二、《束柴三友》的泥料特征

本文关注的《束柴三友》是紫砂壶套组作品,由一件茶壶和两件小茶杯共同构成,泥料、造型均是一致的,体现了紫砂壶套组作品的整体性。

壶与茶杯均是醇厚、明亮的红泥色,显得作品富于朝气,给人以健康、喜庆的氛围感。泥料色彩的饱和度较高,明度也是很好的,反映了泥料包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实用效果是非常有保证的,且随着经年累月的茶水滋养,色彩会更加鲜艳明亮,这便是紫砂壶所独有的养壶之趣。壶与杯的表面是非常细腻光滑的,没有一点瑕疵,这是紫砂泥独特性质的体现,也充分证明了创作者在打制泥料时的精心。

泥料是创作者个人审美理念的体现,也是中国人审美情感的体现,色泽红润的壶与杯能够让人感觉到心情振奋和温暖,从而体会到创作者的用心和紫砂壶艺术在五百余年的时光中凝聚成的深厚情感。

二、《束柴三友》的造型特征

“束柴三友”这一主题是分为“束柴”与“三友”体现在作品中的,本文即分为这两个部分进行分析。

束柴即打成一捆的木柴,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的乡村生活中都是极为常见的,代表了一种田园情趣,有生活的实在感。一般来说,紫砂壶代表了高雅的生活,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些不接地气,陈鸣远对束柴造型的运用便使紫砂壶艺术重新接上了地气,其情感的温度是不言而喻的。壶的基本造型是一个圆柱体,壶盖与壶顶面融为一体,顶面平整。筒身部分的弧度是向内收的,可见明显的“腰身”,呈现出“束”的效果。壶身中央有一条立体的圆线,其上可见规整的线条纹理,象征捆扎柴的绳子,这样一来“束柴”的造型就表现出来了。两件茶杯的造型与壶基本一致,取消了筒身的弧度,保留了中央的圆线设计,更适合较为小巧的造型。

在壶身上,可见清晰的层次,是松、竹、梅的树段,环绕壶身一周,紧密而又整齐。竹段上可见清晰立体的竹节;松段苍劲粗大,上有突出的树疤;梅段表面纹理粗糙,还有虫蚀留下的痕迹,形成了镂空的设计。三者的配合呈现形成了对比,松、竹、梅的个性因此呈现得更加鲜明了。两件小茶杯与壶的设计保持一致,并进行了简化,比较清爽。

壶身一侧伸出弯弯的壶嘴,与壶身之间形成了圆润的夹角,口部圆润,不仅能保证实用效果,气质也比较温和。壶嘴的对面是耳状环形端把,与线条柔和流畅的壶嘴线条相比,把手的线条就稍显硬朗了,分别代表了竹的温润、梅的柔美与松的刚毅。的子是一个小小的束柴造型,镶嵌在壶盖中央,如同拔地而起的松、竹、梅,象征新生的力量。两件茶杯也带有耳状环形端把,与壶保持统一,三个精美、形象的“束柴三友”造型就完美呈现了,其中可见创作者雕刻工艺的精湛和对整个空间的完美配置,尤其是令人感叹陈鸣远大师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三友与束柴的造型结合起来,高雅之中充满生活的亲切感。

松、竹与梅不畏惧冰雪严寒,终年挺拔翠绿,梅花更是战风雪而盛放,更多了些勇敢与不羁。“岁寒三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束柴三友”这一款式的文化格调之高便在于此,它不仅依靠巧妙的构思吸引人,更传承、弘扬了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

结语:创作者掌握了“束柴三友”这一款式的精髓,打造出了精美的作品,也是对前辈智慧的继承和民族精神的弘扬。此组作品做工精湛,在自然美之中流露出雅的韵味和生活气息,让人们在欣赏与触摸之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紫砂壶工艺的精巧与民族精神的传承。

猜你喜欢
三友泥料茶杯
茶杯里的风波
开在茶杯上的花
翻转茶杯
冬日争鸣——《三友百禽图》
当代诗词史稿(八)——“三友诗派”给我们的启示
关于诗界“三友”
赵海棚绘画作品
“动”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