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狄迪恩:为了活着,我们讲述

2022-01-26 15:46卢琳绵
南方人物周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维系书店作家

卢琳绵

琼·狄迪恩(1934-2021)美国,作家

Electric literature.com网站曾发起一项调查,询问美国独立书店的运营者:“店里最常被偷的书?”“可能是琼·狄迪恩的《向伯利恒跋涉》。”皇后区一家书店老板称。“请不要再偷书店里琼·狄迪恩的作品了!”这张小纸条贴在布鲁克林一家社区书店的书架上。

很能理解偷书贼,美国文化偶像琼·狄迪恩的形象可能最接近人們对于作家的想象。不少媒体在评论她时,都会提及一句“A Chic Writer”。作家特莉·纽曼在《名作家和他们的衣橱》一书封面中就使用了狄迪恩最广为流传的照片。那组照片里,她穿一条素色长裙,一辆跑车出镜,大大的烟圈与“加州之女”狄迪恩漠然疏离的气质让人过目不忘。照片摄于1968年,也正是这一年,狄迪恩的第一部非虚构作品《向伯利恒跋涉》出版。2017年,在自传性纪录片《琼·狄迪恩:中心难再维系》中,年过八十的狄迪恩依旧简约利落,2015年她还因代言时尚品牌Céline重回大众视野,留下了酷奶奶的形象。

1957年,毕业一年的琼·狄迪恩进入《vogue》,“每个字、每个逗号都必须发挥作用”,在这种要求下,狄迪恩接受了严格的训练。三四百字的图片说明,编辑会和她再删到五十字,“我们成了近义词的鉴赏家,动词的收藏家。”

上世纪60年代,随着精英主义退潮,在嬉皮士运动浪潮下,一代人沉浸在迷惘与虚无之中。此时狄迪恩结了婚,离开纽约,回到加州,想写小说却无法提笔。现实的混乱和失序让她不得不写下了《向伯利恒跋涉》,“那是我第一次直接而坦率地去接触和描述万物在消散的依据、一切在解体的证明。”

经典开篇诞生了:“中心难再维系……青少年们在外游荡,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如同长蛇蜕皮;孩童懵懂无知,也再无机会了解维系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人们销声匿迹。孩子不知去向。父母人间蒸发。被抛下的人们漫不经心地填写完失踪报告,然后自顾自地继续活下去……”

这种带有镜头感的随笔让狄迪恩迅速出名。美国媒体写道,她的文字,宣告美国文坛迎来了一个强悍、简练、独特的声音。1973年,汤姆·沃尔夫将狄迪恩纳入文集《新新闻主义》,琼·狄迪恩与卡波特、特立斯等人被视为文学化新闻写作的先行者。狄迪恩成为一种风格。《卫报》称:“‘狄迪恩般的‘狄迪恩式的,指代其相关的一切:一位超脱、充满洞见和预知,但却有着脆弱感的女作家,她揭开美国之疮痍,使其活生生地暴露在美国读者的面前。”作家普罗斯评价说:“她在书中使用了一种以前从未有过的声音——西方的、女性的、焦虑的。”如今,这种“焦虑的悸动”在中国也找到了它的读者。

1977年接受《巴黎评论》访谈时,狄迪恩说,“意义本身居于词语、句子和段落的韵律之中……我的写作方式是存在方式。”事实上她也做到了。2003年冬,丈夫猝死,两年后女儿离世,她写下了《奇想之年》和《蓝夜》,谈论“丧恸”以获得自救。正如她在作品《白色专辑》开篇中写的:“为了活着,我们讲述。”

猜你喜欢
维系书店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民族互嵌村落共同体生成与维系机制研究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是什么维系着婚姻
异质型村庄共同体何以维系——一个滇西北民族村寨的互惠实践研究
最美书店
在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