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联合介入手术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分析

2022-01-27 09:53洪振飞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期
关键词:梗阻性引流术肝胆

洪振飞

(长江航运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梗阻性黄疸也叫外科性黄疸,是指由于肝外或肝内胆管部分或完全机械性梗阻,使胆汁由胆管排入肠道的过程受到阻碍,导致胆汁瘀滞、酯型胆红素反流入血而引起的黄疸[1]。梗阻性黄疸患者(尤其是完全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胆汁不能流入肠道内,可引起胆管内压力升高、肝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一系列包括体内生物化学、免疫功能及其他器官功能的改变[2]。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由于恶性肿瘤对肝内或肝外胆管造成压迫,引起胆道狭窄,使胆汁排泄受阻,引起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的一类黄疸。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起病迅速、病情凶险、患者的预后差及死亡率等特点[3]。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选择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改善其预后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是探讨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联合介入手术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纳入本研究。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标准;年龄≥60岁;入院时间为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存在沟通障碍或有精神疾病史;病历资料缺失;预计的生存时间不足90 d。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引流术组(n=49)和联合治疗组(n=49)。在联合治疗组49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例(53.06%),女性患者23例(46.94%);其平均年龄为(67.32±5.76)岁。在引流术组49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7例(55.10%),女性患者22例(44.90%);其平均年龄为(68.21±6.3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引流术组患者进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方法是:术前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明确肝内、肝外胆管堵塞、扩张的情况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选择合适的穿刺靶点并进行标记。指导患者取仰卧位,用1%的利多卡因对其实施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在超声的引导下于标记的穿刺靶点处进行穿刺,先穿刺至扩张的肝外胆管内,拔出针芯,引流出胆汁。插入导丝至扩张的胆管内,退出穿刺针。沿着导丝用扩张器扩张针道,随后拔出扩张管,留置引流管。拔出导丝,固定引流管,完成手术。对联合治疗组患者进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联合介入手术。先对其实施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后3 d左右若其未出现胆漏、胆管出血、胆管炎等并发症,可对其进行介入手术,方法是:经引流管向胆管内注入造影剂进行造影检查,明确梗阻的具体部位及改善情况。经引流管置入导丝,调整导丝的方向,使其通过胆管的狭窄部位到达胆管远端。退出引流管,置入胆管支架推送器。在超声的引导下调整支架推送器的位置,待其到达指定位置后,缓慢释放支架,将胆管的狭窄部位撑开。若单个支架的长度不够可放置双支架。再次对患者进行胆管造影检查,若造影剂可顺利通过之前胆管的狭窄段,即表示支架安放成功[4]。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如胆漏、胆管出血、胆管炎等)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的时间。用显效、有效、无效评估患者的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黄疸的症状消失,其血清胆红素的水平和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黄疸的症状明显减轻,其血清胆红素的水平和肝功能指标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黄疸的症状未减轻,其血清胆红素的水平和肝功能指标未得到改善。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如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水平、术后住院的时间)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如治疗的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用%表示,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的比较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的平均水平分别为(55.47±17.73)μmol/L、(29.91±18.15)μmol/L,引流术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的平均水平分别为(76.37±11.82)μmol/L、(43.82±11.97)μmol/L。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水平均低于引流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的比较(μmol/L,)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的比较(μmol/L,)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无效的患者分别有32例(占65.31%)、13例(占26.53%)、4例(占8.16%),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84%(45/49);引流术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无效的患者分别有21例(占42.86%)、18例(占36.73%)、10例(占20.41%),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59%(39/49)。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引流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的时间的比较

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住院的平均时间为(10.91±10.15)d,引流术组患者术后住院的平均时间为(16.41±11.34)d,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16%(4/49),其中术后发生胆管炎、胆管出血的患者分别有1例(占2.04%)、3例(占6.12%);引流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12%(3/49),其中术后发生胆管炎、胆管出血的患者分别有2例(占4.08%)、1例(占2.0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起病迅速、致死率高的疾病。肝内胆道梗阻所致恶性梗阻性黄疸多见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继发性肝癌患者和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肝外胆道梗阻所致恶性梗阻性黄疸多见于肝门部的胆管癌患者、壶腹周围癌患者和胰头癌患者。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是临床上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常用术式[5]。对此病患者进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可快速改善其胆管梗阻的症状,降低其血清胆红素的水平[6-7]。但单纯对患者进行该手术不能将胆管梗阻的问题彻底解决,术后其病情的复发率较高。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水平、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术后住院的时间均优于引流术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近。可见,采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联合介入手术对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后,采用介入手术对其进行治疗,可将支架置于胆管的狭窄部位,对胆管的狭窄部位起到支撑作用,进而可恢复胆管内胆汁的正常流动,预防胆管再狭窄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联合介入手术能显著改善其血清胆红素的水平,缓解其病情,且其术后的并发症较少,住院的时间较短。

猜你喜欢
梗阻性引流术肝胆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神经内镜经小脑延髓裂治疗脑干背面和四脑室梗阻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梗阻性黄疸的鉴别与诊断
手术治疗梗阻性大肠癌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