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以“探究圆柱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例

2022-01-27 13:15印敏洁
物理通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凸透镜透镜进阶

印敏洁

(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6)

倪亚贤

(苏州大学东吴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6)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这样的建议:用盛水的玻璃杯和球形烧瓶代替凸透镜来研究成像规律.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的第四讲有一道课后思考题:在水杯后面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进行观察.改变泥娃与水杯的距离,描述你所看到的像的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学生通过课堂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已有基本了解,但是对圆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本文将运用“学习进阶”理论[1,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圆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 学习进阶

学习进阶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一个教学概念,并逐步成为中西方国家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学习进阶是对学生连贯且逐渐深入的思维方式的假定描述,在一个适当的时间跨度下,学生在学习和探究某一重要的知识或实践领域时,其思维方式逐渐进阶[3].不同的研究者对“进阶”有不同的理解,但其本质都是强调学生思维的依次进阶、逐层深化,借助教师所搭建的“脚手架”来达到学习目标.

2 教学分析

2.1 教材和学情分析

苏科版物理八(上)教材介绍了光的折射,列举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一些形状,并且重点讨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然而现实生活中引起光的折射现象的材料不尽相同,例如“课后思考题”中提到的水杯成像规律,或者圆柱透镜、球形烧杯.在没有可以直接套用的知识点的情况下,要让学生确切描述水杯成像的原理、凸透镜成像与水杯成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显然存在一定知识迁移的困难.

2.2 分析进阶起点

进阶起点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新概念之前就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在探究“圆柱透镜成像规律”之前[4~6],学生已探究过凸透镜成像规律,基本能够掌握实验原理、熟悉实验过程、具备一定实验探究能力.

2.3 确定进阶终点

进阶终点是整个教学活动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逐阶递进,探究出圆柱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4 规划进阶流程

学习进阶中的“进”是指前进的方向,即学习活动要达成的目标;“阶”是指为实现目标,教师所搭建的“台阶”.在学习的起点与终点之间,存在着数个相互联系的“阶”.如何有效建立 “阶”与“阶”之间的联系,构建合理的学习探究路径,是整个学习活动成败的关键.基于进阶理论的教学设计需要做到:(1)确定起点与目标;(2)设置阶层级;(3)规划学习路径.进阶流程图如图1所示.

3 教学设计

3.1 从锚点到阶一的路径

活动一:教师播放“教学视频”,内容如图2所示.透过水杯的英文字母“won”变成了“now”,数字“081”变成了“180”,数字“800”变成了“008”,图形“箭头”变短了.

图2 视频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以往学生透过水杯观察到的现象基本上都是“放大”“缩小”“变长”“变短”等.上述实验现象打破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播放视频可以解决因个人视觉误差带来的弊端,为学生提供更清晰的视觉感受.同时也为后续问题的引出作铺垫.

活动二:教师提出问题

我们通常把装水杯看成凸透镜来研究,那么透过水杯所成的像究竟有什么特点?与常规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否一致?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实验器材进行探究.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点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水杯成像特点,类比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架起锚点与阶一探究实验之间的桥梁.

3.2 从阶一到阶二的路径

活动一:学生提出猜想

猜想一:平面镜成镜像,水杯成像也类似于平面镜成像;

猜想二:在某个特殊位置像会左右旋转180°且等大,在非特殊位置不会旋转但会变短;

猜想三:像的长度时而长时而短,但高度不变;

猜想四:类似于凸透镜成像,但像的变化方向不同;

……

活动二: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器材:印有汉字“物理”的白纸和纸条各1张、玻璃水杯、带有照相功能的手机等.

实验步骤:

(1)将一张白纸固定在背景板上,另一张则粘贴在水杯上,作为参照对象.

(2)调整水杯的位置,使得背景汉字、水杯的几何中心和摄像机镜头处于同一直线.

(3)使水杯从距离背景较近的位置逐渐远离,调整摄像机镜头到达水杯的距离,直到屏幕上呈现清晰的像,同时进行拍摄记录.

活动三: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两人为一组,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分组实验现象

活动四:教师提问

像的具体变化情况是什么,哪些维度发生了变化?方向有什么变化?长度与宽度是不是同时变大或变小?有没有可能仅是高度或宽度发生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跳出“像变大或变小”的单一思维圈,思考“像”在方向、长度、宽度等维度的具体变化情况,带领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初步感知“像的高度不发生变化,宽度发生变化,即圆柱透镜成像仅在水平圆形截面发生变化,而在竖直矩形截面不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科学探究,学生能体会像的真实变化情况,增强活动感受.设置问题梯度,引导学生初步产生“水杯所成的像高度不变,宽度变化”的想法,为下一阶的验证实验做铺垫.

3.3 从阶二到阶三的路径

活动一:初遇圆柱透镜

教师向学生展示圆柱形有机玻璃(直径6 cm,高度12 cm)并对其进行简要介绍(简称PMMA,化学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折射率为1.49,经抛光处理后,表面光滑平整,透光性能好).学生动手观察并分析透镜几何特点,即成圆柱形,水平截面为圆形,竖直截面为矩形.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凸透镜几何特点”:中间厚边缘薄,对光有汇聚作用.分析得出:圆柱透镜水平截面中间圆,两边薄,对光有会聚作用;竖直矩形截面中间与上下厚度相同,对光没有会聚作用.

活动二:学生提出猜想

圆柱透镜在竖直方向上对像没有影响,只在水平方向上对像产生影响.

活动三: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器材:圆柱形有机玻璃、手电筒、一张A4白纸、圆规.

实验步骤:

(1)用圆规在A4纸上画出一个半径为7.5 cm的圆.

(2)白纸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手电筒悬挂于白纸正上方,调整手电筒与白纸之间的距离,直至手电筒发出的圆形光斑与白纸上面的圆重合,此时,将手电筒固定不动.

(3)将玻璃沿南北方向放置,比较形成的光斑与背景圆形图案.

(4)将玻璃沿东西方向放置,比较形成的光斑与背景圆形图案.

活动四: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以两人为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手电筒光斑的变化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沿着透镜圆形截面方向对光有会聚作用,沿着矩形截面方向对光无会聚作用,从而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上述实验,把复杂的圆柱透镜成像问题从两个维度简化为一个维度,降低探究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并引导学生将其与凸透镜成像联系起来,形成知识脉络.

3.4 从阶三到终点的路径

活动一:教师提问

既然圆柱凸透镜在矩形截面方向对光有会聚作用,在圆形截面的方向上对光没有会聚作用.是不是可以只考虑水平截面的影响?与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联系?

活动二:学生提出猜想

圆柱凸透镜在沿着圆形截面的方向上类似于常规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类似于常规凸透镜成像规律.

活动三:回顾凸透镜成像

成像规律: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回顾先前所学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类似的实验方法探究“圆柱透镜成像规律”.

活动四: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器材:有机玻璃、印有“F”字母的白纸和纸条各1张、皮尺等.

实验步骤:

(1)将打印有“F”字母的白纸固定不动,将另一张纸条粘贴在玻璃上,作为对照组.

(2)调整玻璃、背景白纸和眼睛的高度,使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

(3)使得玻璃从距离白纸较远处逐渐靠近白纸,调整眼睛到玻璃的距离,直到观察到像,注意观察,像的大小、左右方向是如何随物距的减小而变化的.

(4)调整物距,使字母在光屏上分别成“左右反向、缩小”“左右反向、等大”“左右反向、放大”“左右同向、放大”的像,多做几次,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

活动五:学生分组实验

甲、乙两同学为一组进行实验,先由甲同学进行观察并在表1中记录成像特点,乙同学动手操作.一组结束后,甲、乙同学交替完成实验.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设计意图:本实验是以人肉眼观察到的现象为结果,不同的人对同一实验现象会有视觉误差.因此,甲、乙同学轮流观测并记录结果,会增加实验的可靠性.

表1 实验记录表格

表2 圆柱透镜成像结果

活动六:总结成像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凸透镜成像规律特点(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总结归纳圆柱透镜成像规律(与凸透镜不同的是,圆柱透镜成像仅仅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大小”变化),完成成像规律表格,如表3所示.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凸透镜成像规律,帮助学生快速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表3 圆柱透镜的成像规律

活动七: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运用圆柱透镜成像规律,描述课后思考题“泥娃娃”的成像特点.

设计意图:运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素养.同时,能否解决实际问题也是衡量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依据.

4 结束语

本节课基于学习进阶理论就“探究圆柱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教学设计,根据“起点”划分“阶层”,设置“学习路径”,达到“终点”.通过“锚点”引出探究问题,三阶相连,且每个阶层均包含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过程、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猜你喜欢
凸透镜透镜进阶
引力透镜
透镜(部级优课)
砥砺奋进“十三五”,看安凯客车“出海”进阶之路
Flying Forward
[透镜成像的规律]随堂练
传祺GM6:家用MPV新进阶
自制天文望远镜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复习
透镜光路图大梳理
时髦进阶版法式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