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养育,一起完成家庭教育作业

2022-02-01 11:24谭旭东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2年1期
关键词:育儿亲子陪伴

《家庭教育促进法》不仅告诉父母“教什么”,更告诉父母“怎么教”。该法第十七条,为父母提供了具体的家庭教育方法,强调亲子陪伴、发挥父母双方作用。

养育孩子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但现实生活中会存在“丧偶式育儿”现象,尤其是父亲角色缺失。如何把父爱浸润到家庭教育中,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坚强、温暖的支持和陪伴?我们特约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谭旭东创作文章,与读者分享他是怎样参与并融入家庭教育的。

大女儿刚上小学那一阵子,我老是出差,要么参加一些文学活动,要么到外面去指导学校语文教育,这周跑到广州,下周跑到福州,再下周则跑到了洛阳。有时刚从外面回到家里,和家人一起生活了三四天,又要坐高铁、乘飞机出门了。

有一次,我在整理外出的行李和资料时,妻子开玩笑地对我说:“家里像旅馆一样,孩子都记不清你模样了,这是‘丧偶式育儿’呀。”

虽是玩笑话,我听了心里很不好受。我常年忙于工作,对妻子和孩子的陪伴太少了。妻子的话也让我反思,如果我老是出差,在家里的时间少,肯定会让女儿有一种父爱缺失感,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孩子需要父母陪伴,但亲子陪伴和引领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不应由母亲一个人承担。这些年,女儿的成长基本上都靠我妻子,家里有什么事也靠她撑着。妻子在大学里教书也很辛苦,本身工作任务也不轻,妻子为家庭的付出,我感怀心中。我不能置身事外,理应多出力、多用心。于是,我和妻子商量,以后尽量少出门,在家的时候就多和孩子交流。

大女儿小的时候,我一回家,就和她一起玩她感兴趣的游戏,给她讲故事、读书;周末时,带她和小伙伴一起去游乐场、公园。即使身在外地,我也尽量每天和家人视频,关注女儿的成长。有一天,大女儿对我说:“爸爸,你和妈妈都爱我,我觉得心里好温暖呀。”

我在家多承担教育的责任,也缓解了妻子的工作压力,让她有时间去备课、写论文、进行学术研究。这些年,妻子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出版了两本学术著作和二十多本译著。而我因为陪伴孩子,也受到了很多启发,有很多关于儿童教育的思考,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出版了多部儿童教育、亲子阅读及儿童文学研究的著作。我想,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是给孩子做榜样,我们努力的身影女儿看在眼里,大女儿在我们有效陪伴和引领下,快乐成长,品学兼优,去年考取了北京大学。

因为陪伴和教育大女儿积累了很多有效的经验,我们在教育小女儿时就轻松了很多。现在小女儿上幼儿园小班,各方面表现很好,爱和小朋友一起玩,善于交流,不挑食,还会自己照顾自己。幼儿园老师说她特别棒,很讲秩序,也懂礼貌。妻子把这些话传给我听,我的心里美滋滋的。近年来我依然时常在外讲课、讲学,做一些教育指导工作,但我深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角色不能缺失,尽管人不在场,教育一定要在场。

根据我家育儿经历和经验,我觉得有几点方法值得分享:

一是教育急不得,对孩子要有耐心,不要过早地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早早地给孩子安排学习活动,会让孩子缺乏足够的玩耍和休息时间。这是不科学的,相当于拔苗助长。

二是父亲要多参与。父亲不但要和母亲一起承担家庭事务,还要在孩子的学习中起指导和鼓励作用。当父亲工作实在忙碌,没法面对面教育引导孩子时,可以利用电话、微信视频和孩子沟通,还可以给孩子写信,温暖的文字在纸页上缓缓流淌,能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关注和爱护。

三是陪伴孩子的同时和孩子共同成长。育儿有很多奥妙和窍门,不亲身实践是不会知道的。我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写了不少家庭教育和育儿的经验性短文,还出了几本书,就是不断学习的结果。

作为父亲,我在家庭教育中虽然没有像妻子那样事必躬亲,但也尽最大努力做了一些事情,有效陪伴了孩子。因此,家庭气氛很和谐,女儿觉得家里特别温暖,什么事情都愿意和我们说,遇到了困难也会向我们求助。

值得一提的是,《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这无疑会提高大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有助于形成“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的共识。父母双方一起协作,共同携手,才能形成合力,陪伴和引领好孩子。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合理运用以下方式方法:

(一)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

(二)共同參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

(三)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

(四)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五)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

(六)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

(七)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八)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

(九)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

——《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七条

猜你喜欢
育儿亲子陪伴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偷偷摸摸育儿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育儿神器
育儿Q&A
育儿Q&A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