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肿瘤患者疼痛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2-02-02 02:02孙婷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2年2期
关键词:循证护理生活质量肿瘤

孙婷

【摘要】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肿瘤患者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  于2020年5月- 2021年7月选取江苏省中医院10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及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匹配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使用数字模拟疼痛评分法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疼痛评分,使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对比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均疼痛评分降低明显,且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提高肿瘤患者的疼痛护理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关键词】   循证护理;肿瘤;疼痛;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03-02

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约有30%~50%的患者会出现疼痛情况,患者因长时间受到疼痛的折磨,对其精神、心理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因此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需采用更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循证护理是根据目前的研究,选择准确、明智的护理方法,同时结合护理人员的既往经验及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更为完善、合适的护理干预方法[2-3]。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对肿瘤患者疼痛护理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20年5月- 2021年7月选取江苏省中医院10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及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匹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范围为43~78岁,平均年龄为68.79±4.23岁;患者病程时间为0.5~5年,平均病程时间为3.21±0.45年;患者的疾病类型包括:乳腺癌者10例、直肠癌者9例、胃癌者8例、肝癌者7例、食管癌者5例、肺癌者8例、其他肿瘤3例。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范围为40~77岁,平均年龄为69.45±4.89岁;患者病程时间为0.5~5年,平均病程为3.35±0.65年;患者疾病类型包括:乳腺癌者10例、直肠癌者11例、胃癌者7例、肝癌者8例、食管癌者5例、肺癌者7例、其他肿瘤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明确诊断;预计生存期≥6个月;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对研究知情且同意参加,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患者以往就诊病历均可查到。排除标准:严重脏器功能者;患者认知不清,无法有效实现自我意愿的合理表达,不能配合研究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中途因故退出研究者。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即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的生命特征,并为肿瘤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的疼痛程度科学选择用药。

1.2.2  观察组  实施循证护理,具体的内容是:

(1)提出问题:因癌痛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功能产生严重影响,会增加其不良情绪(焦虑、抑郁),甚至患者因疼痛难忍而导致自杀;因此对于肿瘤患者的癌痛情况,我们提出如何提高患者的护理问题。

(2)查找文献,确定循证依据:根据已确定的护理干预问题,通过查阅相应的专业文献、书籍,运用科学的方法、护理经验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3)心理护理:因肿瘤患者多接受放射、化学治疗,患者的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应激与创伤,使多数患者会出现严重不良情绪,如易怒、恐惧、烦躁等,因此通过与患者交流、沟通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积极安慰、鼓励患者。同时,鼓励患者讲述自己疼痛的感受,以便护理人员更好的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此外,护理人员也可邀请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给其他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以消除患者对癌痛的误区,争取患者的理解、配合,發挥其积极作用,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4)正确认知自身疼痛:因患者疼痛多为主观感受,目前临床上对于疼痛的评估主要包括生理、自述(数字疼痛分级法、视觉模拟疼痛评分、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及行为评估3种方法,因此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疼痛评估,让患者意识到疼痛为真实存在,若患者的数字模拟疼痛评分超过5分,需每天进行3次疼痛评估,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5)止痛治疗:第一阶段(轻度阶段)可通过非激素类镇痛药物治疗为主;第二阶段(中度阶段)以弱阿片类镇痛药物治疗为主;第三阶段(重度疼痛)可强阿片类镇痛药物治疗为主。以往对于癌痛多是在疼痛时方可给药,而通过按时给药患者疼痛不能完全缓解,同时根据镇痛药物规律进行给药,护士可在疼痛药物药效消失前进行下一阶段用药,进而起到持续镇痛效果。此外,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给予合理用药,根据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对药物剂量、种类进行相应调整,例如阿片类药物容易出现恶心呕吐、便秘等情况,临床上可通过镇吐、增加膳食纤维、调节膳食等方法缓解患者不适;在患者选择镇痛药物时可尽量选择口服药物,若患者不能口服,则可给予直肠、经皮用药,或者选择输液等有创给药方法。

(6)环境、饮食护理:护理人员需给患者讲解饮食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通过合理饮食缓解患者因服用疼痛药物而产生的腹泻、便秘等不良反应,可适当给患者增加粗膳食纤维,控制其血糖、血脂在正常范围内。环境因素会对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因此病房需及时通风,维持合适的温度、湿度,根据患者病情给其提供舒适体位,以达到人性化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1)疼痛评分:使用数字模拟疼痛评分法,分值分为0~10分,评分越低表示疼痛症状越轻微[4]。

(2)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总的健康状况共8个维度,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实施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疼痛评分

干预前,两组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疼痛评分降低明显,且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工作压力的增加,我国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增加,而恶性肿瘤患者多伴有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6]。大部分肿瘤晚期的患者在后期均使用化疗或者放射治疗,患者要忍受很大的疼痛、不适等,临床上以往常规给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疼痛情况干预较少,效果不明显,因此选用合理的护理方法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7]。循证护理的理念来源于循证医学,是一种由临床实践来指导护理的一种概念,促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和优质化,护理人员将临床经验与科学结论相结合,从而总结出最佳的护理方案,其成本低,服务质量高[8]。

本文分析了循证护理对肿瘤患者疼痛护理的效果,以为肿瘤患者选择更为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主要是由于肿瘤患者个体差异大、疼痛原因较复杂,通过个性化止痛可给予患者更合适有效的止痛药物剂量,从而降低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缓解患者疼痛,同时通过循证护理了解患者以往疼痛护理中的问题,可以更有针对性为患者进行疼痛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等内容,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9-10]。

总之,循证护理可提高肿瘤患者的疼痛护理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4  参考文献

[1] 程丹萍.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癌性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46):40,54.

[2] 路辉,王化香,刘丽,等.探讨循证护理在肿瘤疼痛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疼痛缓解率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18):118-119.

[3] 王新梅,陈秀波,亢淑艳.循证护理干预在肿瘤患者癌性疼痛护理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0):221-222.

[4] 王方.循证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的疼痛护理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 5(22):87.

[5] 鞠佳宏,马丽丽.循证护理在晚期肺癌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科学养生,2021, 24(6):37.

[6] 王梦婕.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5):191-192.

[7] 崔倩倩.循证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的疼痛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15):38,58.

[8] 都雪娇.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护理中对患者疼痛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4):7-8.

[9] 张海燕,雷琰.循证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癌性疼痛的影響[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14):152,154.

[10] 闵赫男.循证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疼痛护理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3):198.

[2021-12-07收稿]

猜你喜欢
循证护理生活质量肿瘤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