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二入长安时期的诗歌创作

2022-02-03 16:34卢雅雯刘桂鑫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诗歌创作李白心态

卢雅雯 刘桂鑫

摘 要:李白二入长安的经历对他的心态和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不受重用的原因之一是他本来就是以文学或道士的身份被征召,他在宫廷中主要是以文学侍从的身份发挥作用。李白的心态由早期的意气风发到后期的失意、愤慨、向往自由等复杂交集的变化,其中不乏对权力的迷恋和炫耀等庸人心态。他此时期的诗歌创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心路历程,而他早期的一些诗歌特点在这时表现得更加突出,最重要的是他对优美审美形态的表现。

关键词:李白 二入长安时期 心态 诗歌创作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a,诗仙李白对唐朝都城长安始终有着深厚的情感,长安一直以来都是诗人心之向往的地方,是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舞台,即使到了晚年诗人也依然对其难以忘怀。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秋李白应诏入京为翰林供奉至天宝三载(744)春天子赐金放还,这段时间是他的二入长安时期,也是李白这一生最引以为傲的供奉翰林时期。与第一次游长安的失意不同,此次是唐明皇亲自下诏征召,他以为大展宏图的时机到了,可惜由于政治环境及其本人性格等复杂原因,李白最终还是迎来再次的失望。在这期间,李白创作了一百三十多首诗歌。李白人生中这段重要的经历,对他的心态及诗歌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值得仔细分析。

一、李白二入长安时期的境遇及其心态

李白大约在开元二十年(732)前后到过长安,逗留长安两年左右的时间,却没有任何结果,因此深感失意,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飘然无心云,倏忽复西北”(《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天宝元年(742),诗人四十二岁,终于苦尽甘来迎来了人生的重大机遇,这次唐玄宗亲自下诏征召,让李白担任翰林供奉一职。后来李白族叔李阳冰所作《草堂集序》写到唐玄宗亲自接见李白的隆重情形“降辇步迎,如见绮皓”,并且给予李白隆重的礼遇,“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这段经历,是由得意开场却以黯然离开结束的,而李白的心态也经由早期的意气风发乃至得意忘形到后期的失意、愤慨、绝望等复杂交集的变化,其中不乏对权力的迷恋和炫耀等庸人心态。

李白是毫不掩饰他这种受宠的得意的。《南陵别儿童入京》叙述他接到诏令入京的心情:“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还山留别金门知己》(一作《东武吟》):“好古笑流俗,素闻贤达风。方希佐明主,长揖辞成功。白日在高天,回光烛微躬。恭承凤凰诏,欻起云萝中。清切紫霄迥,优游丹禁通。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乘舆拥翠盖,扈从金城东。宝马丽绝景,锦衣入新丰。依岩望松雪,对酒鸣丝桐。因学扬子云,献赋甘泉宫。天书美片善,清芬播无穷。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诗中铺陈自己深受皇帝恩宠的盛况。“白日”四句写承诏入宫,喜出望外。“清切”以下十句写“君王赐颜色”的无比荣耀,悠游宫禁,天子赐颜色,身价倍增。扈从帝驾,乘宝马,衣锦衣,依岩望松,对酒弹琴,其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因学”四句言因献辞赋,天子赏识,其声价倍增。“归来”二句言由于以上原因,王公贵族皆纷纷结交。《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璋紫绶来相趋。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惟有君。”“剖心输丹雪胸臆”表达了对皇帝知遇识拔的感恩戴德。而因为皇帝的恩宠,自己也如腋下生出翅膀一样直飞上青天,非常荣幸地骑着“飞龙天马驹”陪侍在皇帝身边,而王公大臣都和颜悦色来套近乎。结交的人虽然很多,但唯有跟皇帝是志同道合的。这些诗歌,表现着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不止一次地、津津有味地宣扬着自己受皇帝恩宠、权贵趋附的情形,这又体现着李白对权力的迷恋。李白是矛盾的,片面强调他唾弃权力、追求平等尊严的一面是不恰当的。

但李白终究没有受到重用,最终被赐金还山,为什么呢?关于李白入京供奉翰林的情況,有三种记载最为重要:一是李白自己所作的《为宋中丞自荐表》,一是魏颢《李翰林集序》,一是李阳冰《草堂集序》。前者是向宋中丞作自我推荐,自我吹嘘的成分最重,后两者是作者根据李白的自述而记载下来。这三种记载,根据戴伟华先生的意见,魏颢的记载最为可靠。b《李翰林集序》:“白久居峨眉,与丹丘因持盈法师达,白亦因之入翰林,名动京师,《大鹏赋》时家藏一本。故宾客贺公奇白风骨,呼为谪仙子,由是朝廷作歌数百篇。上皇豫游,召白,白时为贵门邀饮。比至,半醉,令制出师诏,不草而成。许中书舍人,以张垍谗逐,游海岱间。”这段话可看出三点。一是李白应该是以道士或文学的身份被征召。他是与另一当时著名道士丹丘生经持盈法师的推荐到朝廷的。而唐朝征召为待诏翰林的人,身份其实颇为驳杂,琴棋书画等文学艺术之人,包括僧人、道士、医官、占星等术士。二是李白于翰林待诏任上的具体职务是什么呢?从“由是朝廷作歌数百篇”一句可知,主要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文学侍从来对待的。至于其中“令制出师诏”一句,并非他参与战事的决策,而仅仅只是朝廷决定出师之后让他创作诏令而已,看重的也是他的文学才华,所以李白主要就是文学侍从。三是李白因为张垍的诋毁而被排挤出朝廷。总的说来,他之所以没受重用,是因为他本来就是因为文学或道士方面的特长而被征召的,待诏翰林的身份也不高,而他在宫廷主要是作为一个文学侍从的身份发挥作用。他之所以被排挤出朝廷,是因为张垍的毁谤。正是这种不受重用、屡被排斥的处境,他的心态交积着挫折感、对小人的愤怒、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这一点下文还要结合他的诗歌作具体分析。

二、题材及其思想感情

此时期李白诗歌的题材大致可以分为宫廷生活、边塞、咏怀以及赠答诗四类。反映宫廷生活的诗有三十多首,约占四分之一。这类诗又可分应诏和宫怨诗两小类。应诏的,如天宝元年(742)冬天所作《侍从游宿温泉宫作》,描绘了天子游宿温泉宫时侍从之多、仪仗之盛,有禁军十二大将护卫,与天上罗列的星文相照应,表现了太平盛世之景。天宝二年(743)春天作《宫中行乐词八首》《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清平调词三首》,此外还有《春日行》《怨歌行》《阳春歌》等一系列应诏之作,内容大多也和其他宫廷文人一样歌颂太平盛世,甚至也有少数奉承统治阶级的作品。从以上作品来看,李白并未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他只是一个文学侍从而已,以自己的文学之才为皇帝粉饰太平,歌功颂德。

同时,长期的宫廷生活也让李白看到了宫廷中后妃、贵族妇女、宫女等人的生活状态,从而写了一些宫怨诗。如《妾薄命》,用汉武帝废陈皇后之事的典故以及“雨落不上天,水覆重难收”的譬喻表现自古以来妇女色衰而爱驰的现象。又如《怨情》中“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犹来重”以宫中新人被宠幸、旧人被遗弃的规律讽刺君王喜新厌旧,表现宫人悲惨的命运,怨情之深,寄托深远。

李白在此时期所创作的边塞诗有二十多首,有些作品反映了唐代波澜壮阔的战争生活和时代风貌。如天宝年间为征讨西北胡人入侵而作的《胡无人》,该诗前段描写胡人于秋天入侵而朝廷派出大将在玉门关迎敌双方激战的场面。后段描写了敌人的惨败,我军的胜利,讴歌唐朝国力的强盛。《关山月》首四句描绘了壮丽的边塞景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中间四句写了边塞战争的艰苦激烈。《塞上曲》借汉喻唐,以匈奴比喻突厥,歌颂唐太宗击败突厥的武功。《塞下曲六首》组诗的主题是要求平定边患,诗中描写了战士艰苦的军旅生活以及妇女思念远戍边地的征夫,格调高扬。《从军行》首联叙述大军远赴边塞驱逐敌人,中间两联描写激烈的战争场面,尾联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永无边塞之患的意愿,一片爱国之情洋溢其间。《紫骝马》则表现了李白的从军报国之志,以国事为重,不敢有私情之念。

唐代的战争频繁使许多家庭饱受相思离别之苦,丈夫为了家国安定不得已去从军,一去不回,而妇女只能在无限痛苦中等待着丈夫的归来。所以李白边塞诗中闺怨一类的诗作也从侧面反映了残酷战争给无数家庭带来的苦难。如《乌夜啼》写了思妇对征人深深的思念和自己孤独生活的痛苦悲伤,“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独不见》写女子思念身在远方戍守边疆的丈夫,可是却长期难以相见。《子夜吴歌》中的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渴望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此外,李白还写有《春思》《春怨》《思边》等描写思妇的诗歌。诗人通过描写一个个思妇的形象,不仅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而且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向往。

二入长安时期虽是李白这一生最得意的时期,但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唐玄宗并非他理想中的明君。李白豪放的性格无法很好地适应官场上的繁文缛节与尔虞我诈,他所自负的治国才能也未必真有如他所认为的那样高并为高层所认同,所以他很快发现自己被君王疏远,被朝臣排斥,他对小人的谗毁中伤充满愤慨,同时萌生了浓烈的归隐情绪并最终主动求退。《上之回》讽刺天子只顾寻欢作乐不理朝政,“但慕瑶池宴,归来乐未穷”两句谴责君王只顾享乐而不思求贤治国的大计。诗人更多的是抨击奸佞、表现怀才不遇的苦闷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古风五十九首》(四十七)以桃花比喻一时得志的小人,而以松树自比并自我勉励。《古风五十九首》( 四十九)以南国潇湘美丽贞洁的美人来比喻自己才华卓绝并且有着坚定的理想抱负,但无奈“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自己遭受着众多小人的谗害,怀才不遇之情尽显。《古风五十九首》(三十九)以及《乌栖曲》等诗作都表现了李白傲岸不屈的气节,不畏惧权贵与小人,坚持人格的独立。又如《惧谗》用屈原“众女嫉余之蛾眉兮”之意说明了谗言由来的原因,并举春秋时齐国大夫晏婴用两个桃子杀死三个勇士的故事以及魏美人被陷害而遭割鼻的例子,描述了谗言害人的可怕。最后以汉成帝宠妃班婕妤失宠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遭谗见疏后的忧虑,有才之士不被重用反而时刻担忧被陷害、中伤。再如 《长信宫》 《长门怨二首》都是以后妃失宠之事来暗喻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其中的哀怨之情令人回味无穷。除此之外,诗人还写了《相逢行》《初出金门寻王侍御》等咏怀之作。诗人本就有强烈地追求求仙学道和庄子式的逍遥生活,再加上现实政治的失意,他对自由闲适的隐逸生活便更热切了。《行路难三首》(其三)否定了被古人尊崇的许由洗耳和伯夷因不愿食周粟而在首阳山饿死的行为,指出“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的普遍历史现象,他还列举了屈原、伍子胥、陆机、李斯四人的遭遇来证明自己的结论。最后更是发出了“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的感叹,希望自己也能像张翰一样因辞官回家从而避免杀身之祸,过上旷达闲适的自由生活。又如作于天宝二年(743)的《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诉说着“明湖思晓月,疊嶂忆清猿”。与此同时,李白在这期间也写了一些游仙诗,表达对自由的向往,渴望过上闲适安宁的游仙生活,如《飞龙引二首》《古风五十九首》(十八)等作品。

诗人的赠答送别之作有三十多首,内容相当丰富。有些是表现对朋友的情谊,如《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是勉励友人之作,虽然友人不幸落第,但李白仍鼓励他保持好自己的德行操守,学习陶渊明的德行,并用佛、道二教典故安慰和劝勉友人。有的是借向友人叙述自己的经历和人生旨趣,如《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中写了自己年轻时寓居安陆一带,穷困潦倒,虽有才华但无人赏识,但时来运转,一朝得玄宗赏识供奉翰林,“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得志的神情溢于言表。最后诗人表达了等自己辅佐明君功成身退之后就与杨山人归隐江湖的意愿。又如《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则对唐王朝国运表示深深的担忧,“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表面看是景物描写,但实际上却象征着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风吹”“日没”表现王朝正风雨飘摇,“芳兰折”比喻贤士遭受迫害,“鸟雀喧”犹如奸佞小人扰乱朝政。至于《送族弟绾从军安西》《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等则类似边塞诗,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风貌,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三、艺术风格

二入长安这段时间,是李白人生一段重要的经历,不但对他的心态有着重要影响,对他的诗歌艺术也是如此,他早期诗风的一些特点在这一时期变得更加鲜明。

李白青年时期的诗歌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他对这些雄浑壮观的事物似乎情有独钟,喜欢吟咏大鹏、江河、雪山、沧海等事物。如《渡荆门送别》,诗中意象极为壮观阔大。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长江两岸一望无际的平坦原野以及奔腾不息的江水,气势恢宏,境界高远。再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充满着力量和豪情。而李白二入长安时期诗歌中的意象以优美为主,这是他的一个新发展。《把酒问月》,将月色描绘地生动传神。李白诗歌中喜欢写明月,他对月亮这个意象一直都喜爱有加,甚至给他儿子取的小名也与月亮有关,叫“明月奴”。“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晖发”,“绿烟”形容围绕月亮如薄纱般的烟雾,“清晖”则形容皎洁清朗的月光,薄纱般的烟雾慢慢散开,月亮露出娇美面容,散发出美丽的月光,显得美妙动人。天宝二年(743)模拟秦地女子口吻描写思念征人的《思边》:“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秦云。”这四句用“绿草”“蝴蝶”“白雪”“秦云”四个优美的意象来衬托离愁别恨。《效古二首》(其一),“落日”“紫鸳鸯”“金井”“双梧桐”等优美意象描绘了李白供奉翰林时晚归的景象,渲染诗人愉快的心情。

即使是写宫廷生活,于华丽富贵之中,也洋溢着清新优美的情趣,与一般宫廷诗华丽柔媚迥异。《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薇”,用“小小”“盈盈”这两个词语形容宫女惹人怜爱的娇态,而用“金屋”“紫薇”写她只能长期居住在深宫之中。其二中“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则色彩明丽,既写了动人的美景,金黄色的柳枝、雪白的梨花、一派生机盎然的初春景象,又比喻美女纤细的腰身和光滑细腻的皮肤。还有《玉阶怨》《清平调词三首》,《玉阶怨》把幽怨的宫女置身于“玉阶”“白露”“水精帘”“玲珑”“秋月”的环境中,明亮幽静中透着凄清寥寂。《清平调词三首》写杨贵妃的美貌和李杨爱情的甜蜜,把他们置于“春风拂槛露华浓”这样盎然的春色之中,把杨贵妃譬喻为花,“云想衣裳花想容”“一枝红艳露凝香”;比拟为群玉山瑶台下的仙女,“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比拟为赵飞燕,“可怜飞燕倚新妆”。而她的美丽,就像春风和鲜花一样,能够消解唐明皇心中无穷无尽的哀愁:“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叶朗认为优美的特点就是“完整、单纯、绝对的和谐”,优美“所引起的美感,就是一种始终如一的愉悦之情。这是因为优美的意象世界总是充溢着一种生活活力,在形式上又十分和谐、单纯,所以,在美感过程中,主体的种种感官和机制和谐运作,既无阻滞,又无冲突,自始至终地贯穿着一种舒畅喜悦的情感基调,这种情感基调是一种较为单一、纯净的体验。整个美感过程,既无大起大落的情感突变,又无强烈摇撼的内心震荡。审美主体在一种怡和、宁静的心态中,全神贯注于审美意象中,达到一种忘我的境地”c。李白诗歌的意象、情调以及引发读者的美感,正呈现出优美这一美感类型的典型特征。

李白奇特丰富的比喻想象、夸张以及他浓烈的主观宣泄式抒情方式在这一时期也体現得相当明显。《妾薄命》用“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形象刻画陈皇后受宠时的得意和气焰之盛。“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用“芙蓉花”比喻女子年轻貌美,“断根草”比喻女子年老色衰。《游泰山六首》(其六)“想像鸾凤舞,飘飖龙虎衣”,诗人想象鸾凤起舞,绣着龙虎花纹的衣服在风中飘扬;“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伸手就可以摸到银河,碰到织女的织机;“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等到凌晨时,这些幻境竟然全部消失了,只看见五色祥云在天空中飞扬。《月下独酌四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突发奇想,想邀请天上的明月和自己的影子一起举杯畅饮,于是一人幻化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最后诗人想象要和月亮与影子相约在天上,一起交游。李白狂放不羁的气质、坚贞高尚的品格、浓烈的感情形成其独特的抒情方式。其抒情方式带有主观性,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侧重表现其旷达气概和激越情怀,一气呵成,以气夺人,并且注重即兴感受,不受束缚。如 《玉壶吟》《南陵别儿童入京》等都能体现这一特色。

四、结语

二入长安的经历对于李白的心态和诗歌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他的心态经历着春风得意到黯然失意的过程,既有追求自由平等的一面,又有重视权力的一面,李白其实是一个丰富复杂的矛盾体。而此一时期他夸张比喻、情感奔涌的特点体现得相当明显,而最有特色的应该是对优美意境的表现。

a 郁贤皓:《李白全集注评》,凤凰出版社2018年版。(本文所引李白作品以及魏颢《李翰林集序》、李阳冰《草堂集序》等均据此版本,以下引文仅注出篇目)

b 戴伟华:《李白自述待诏翰林相关事由辨析》,《文学遗产》2009年第4期。

c 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24—325页。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文传学院“区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项目《西晋文学的复原与文化阐释》(3170070112)阶段性成果

作 者: 卢雅雯,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刘桂鑫,博士,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文传学院副教授。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诗歌创作李白心态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诗仙李白的归宿
戴望舒诗歌创作的独特性略析
偏爱这不息的变幻
浅论龚自珍诗歌中的爱国主义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