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洛克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02-03 08:45王建华白俊艳张云飞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眼肌杜洛克年份

王建华,白俊艳,张云飞

(1.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镇人民政府,内蒙古 赤峰 024076;2.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南 洛阳471023)

杜洛克猪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猪种之一,具有体质结实、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和肉质较好的优良特性,在当今商品猪生产中主要用作父本。胡锦平等[1]研究表明,经过八个世代选择后,杜洛克猪的胴体性状得到显著改良,平均背膘厚由2.04cm下降到1.60cm,降低幅度为27.50%。瘦肉率由60.51%提高到64.13%,肉质性状基本趋于稳定。熊远著[2]研究表明,中国湖北杜洛克猪的背膘厚为2.22cm,眼肌面积为32.5cm2。近年来不同论文报道的国外杜洛克杂交后代的成绩,其平均水平为日增重776g,料肉比3.42,眼肌面积34.6cm2,瘦肉率57.8%。本研究对杜洛克猪的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目标体重日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在生产中如何利用好这些因素,把握好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杜洛克猪的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研究的数据资料为2007—2010年4年间的3856头杜洛克猪的记录资料。

1.2 试验方法

性状分别是目标体重日龄、背膘厚及眼肌面积,测定以及计算方法如下。

1.2.1 目标体重日龄。即校正日龄,在体重达到100kg时的日龄,一般是通过控制测定的种公母猪的体重为75~105kg,经称重记录日龄,并按如下校正公式转换成达100kg时的目标体重日龄(借用加拿大的校正公式)。

目标体重日龄=测定日龄-[(实测体重-100)/CF];

CF(公猪)=(实测体重 /测定日龄)×1.826040;

CF(母猪)=(实测体重 /测定日龄)×1.714615。

1.2.2 眼肌面积。胴体胸腰椎结合处的背最长肌横截面的面积。

眼肌面积/cm2=眼肌宽度/cm×眼肌厚度/cm

1.2.3 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3点膘厚的平均值。校正背膘厚为达到100kg活体重时的背膘厚,在测定100kg体重日龄时,同时测定100kg活体重背膘厚,采用B超扫描距背中线5cm处测定倒数第3~4肋间处的背膘厚,以mm为单位。

校正背膘厚=实测背膘厚×CF

CF=A/{A+[B×(实测体重-100)]}

(杜洛克公猪:A=13.468,B=0.111528;母猪:A=15.654,B=0.156646)

1.3 统计分析

把上述性状资料在Excel中建立数据文件,主要进行以下几种分析:针对本研究的3个生产性能性状,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年份(2007—2010年)、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胎次(1~11 次)、性别(公猪、母猪)。利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杜洛克猪生产性能各因素进行方差分析,利用LSD方法对杜洛克猪生产性能影响因素的多重比较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描述性统计量

各性状的描述统计量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眼肌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可见眼肌面积的数据资料比较集中,多数集中在平均值附近。而背膘厚的数据资料相对比较离散。

表1 杜洛克猪各性状的描述统计量(样本量=3856)

2.2 多因素方差分析

杜洛克猪生产性能影响因素的多因素方差分析见表2。年份、季节和性别对杜洛克猪的背膘厚、眼肌面积以及目标体重日龄有极显著影响(P<0.01);出生胎次对背膘厚、眼肌面积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目标体重日龄有显著影响(P<0.05);年份与季节的互作对猪的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目标体重日龄有极显著影响(P<0.01)。

表2 杜洛克猪生产性能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2.3 多重比较分析

年份、季节和性别对杜洛克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2008年和2010年的背膘厚极显著高于2007年和2009年(P<0.01),2009年的背膘厚极显著高于 2008年(P<0.01),而 2008与 2010年的背膘厚无显著差异(P>0.05);眼肌面积随着年份的增加逐年提高(P<0.01);目标日龄体重随着年份的增加逐年降低(P<0.01)。夏季和秋季的背膘厚极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 (P<0.01);夏季的眼肌面积极显著低于春季、秋季和冬季(P<0.01),秋季的眼肌面积极显著低于冬季和春季(P<0.01),春季与冬季之间的眼肌面积差异显著(P<0.05);夏季和冬季的目标体重日龄极显著高于春季(P<0.01),极显著低于秋季(P<0.01)。杜洛克母猪的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目标体重日龄极显著高于公猪(P<0.01)。

表3 年份、季节和性别对杜洛克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胎次对杜洛克生产性能的影响见表4。由表4可知,第11胎次的背膘厚显著高于第2、3、7、9及10胎次(P<0.05),第 1、3、4、5、6、7、8、9 和 10 胎次的背膘厚无显著差异(P>0.05);第1、4和11胎次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第 2、5、6、7、8、9 和 10 胎次(P<0.05);第 6胎次的目标体重日龄显著高于第1、2、3、4、9和11胎次(P<0.05),第 5、6、7、8 和 10 胎次之间的目标体重日龄无显著差异(P>0.05)。

表4 胎次对杜洛克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3 讨论

3.1 年份和季节对杜洛克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超出等热区的环境温度会影响猪的生长和增重,在适温区中,猪体维持生命所需的热能最少,猪生长的速度、饲料利用率及抗病力水平较高[3-4]。夏季气候炎热,特别是南方高温高湿的天气,会对仔猪的体热调节产生不良影响,引起妊娠母猪胚胎死亡或初生仔猪体弱。陈海燕等[5]研究表明,年份不仅对猪的个体初生重有显著影响,而且会使出生后猪的生长速度也不断发生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年份对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目标体重日龄有极显著影响,可能是由于2007年的气候不稳定所致。2007年的暑期极其炎热,冬季极其寒冷,导致背膘厚变化趋势明显,所以在2007―2010年,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目标体重日龄均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年份不是影响杜洛克猪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

3.2 性别和胎次对杜洛克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金海国等[6]研究表明,在杜洛克猪的主要经济性状中,公猪的生产性能优于母猪,其原因可能是性别之间所固有的内在差异,以及在饲养管理上公猪的条件要好于母猪。因此,在改良猪的主要经济性状的过程中,要考虑猪性别之间的差异。本研究表明,母猪的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目标体重日龄均大于公猪。在猪场饲养管理中,一般情况下公猪的饲养条件都较母猪好,但在某些生理方面,母猪的生产性状优于公猪。杜洛克猪的生产性能与胎次存在着密切关系,前3胎次背膘厚的结果不太稳定,3胎后呈上升趋势,且相对比较平稳。眼肌面积在第5胎次之后比较稳定,变化幅度不大。目标体重日龄没有稳定趋势,变化幅度在第11胎次出现,说明在第11胎次之后,目标体重日龄的测定无意义。

猜你喜欢
眼肌杜洛克年份
北京黑猪FUBP3和USP43基因多态性与眼肌面积性状的关联分析
特殊的一年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一)
沙乌头猪二元杂种猪活体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的研究
三元猪不同体重阶段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的研究
杜洛克与纳雍糯谷猪杂交母系选育效果观察
什么是闰年?
一样的年份
选购杜洛克种公猪要“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