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脉冲光联合调Q激光治疗雀斑的有效性分析

2022-02-04 08:41胡继旭周敏玲刘晓军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23期
关键词:雀斑激光治疗色素

胡继旭,周敏玲,刘晓军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广西 南宁 530012)

雀斑(freckles)是发生面部皮肤上的黄褐色点状色素沉着斑,受遗传、日晒、环境等因素影响,好发于女性颜面部,影响患者外观容貌,增加其精神压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常用药物涂抹、化学剥脱、冷冻等方法修复,但其效果和安全性难以保证[1]。强脉冲光作为非剥脱性技术之一,作用精准,具有安全性高与无创性等优势,适用于多种皮肤病的修复;但其光斑较小,仅适用于点对点皮损治疗,临床应用限制性较强。调Q激光主要基于光热作用进行治疗,通过瞬间破坏黑素细胞达到色素清除效果[2-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强脉冲光联合调Q激光治疗雀斑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肤性病科2020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6例雀斑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无激光治疗禁忌证;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肝肾功能障碍者;过敏体质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观察组男7例,女46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9.41±6.35)岁。对照组男8例,女45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9.95±6.57)岁。两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强脉冲光治疗:患者取平卧位,戴护目镜;使用加强光子多功能治疗仪,设置波长515~615 nm,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1次/个月,共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调Q激光治疗:使用调Q Nd:YAG激光器,设置波长532 nm左右,光斑直径3~6 mm,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垂直扫描,以治疗区出现发白现象为终点,1次/个月,共治疗3个月。两组治疗后均冰敷30 min,外涂抗生素软膏,2~3次/d,嘱患者保持治疗区干燥,等待自然结痂与脱落。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皮损累及范围与颜色深度评分、不良反应(色素沉着、瘢痕及红肿)发生情况。

1.3.1临床疗效 色素改善范围>90%为显效;色素改善范围在60%~89%之间为有效;色素改善范围<59%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皮损累及范围与颜色深度评分 通过照片观察及放大镜目测,皮损累及范围采用0~6分评分法,0、1、2、3、4、5、6分分别代表未累及、0~10%、10%~29%、30%~49%、50%~69%、70%~89%及90%~100%;皮损颜色深度采用0~4分评分法,0、1、2、3、4分分别代表无颜色、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皮损累及范围与颜色深度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皮损累及范围与颜色深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皮损累及范围与颜色深度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皮损累及范围与颜色深度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皮损累及范围评分 皮损颜色深度评分观察组对照组53 53 tP治疗前2.54±1.69 2.47±1.03 0.148>0.05治疗后1.52±0.44*1.85±0.45*4.152<0.05治疗前2.45±0.94 2.69±0.14 0.248>0.05治疗后0.85±0.45*1.69±0.25*4.125<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雀斑为浅褐或暗褐色针头大小到绿豆大斑疹,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好发于鼻部和两颊,可累及颈、肩、手背等暴露部位。现阶段,激光美容是改善雀斑的常用方法之一。强脉冲光选择性光热作用显著,通过破坏色素颗粒有效清除表皮色素;但强脉冲光穿透力不强,需要进行多次治疗,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调Q激光高能量的聚集速度较快,可爆破色素颗粒,改善皮损及肤色异常等症状;同时,该激光具有较强的表皮层穿透力,具有清除彻底、照射均匀、治疗次数少等优点[5,6]。研究显示[7-9],联合使用强脉冲光与调Q激光在雀斑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的8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皮损累及范围与颜色深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66%,低于对照组的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强脉冲光联合调Q激光治疗可有效改善皮损症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分析其原因,在紫外线波长范围内波长增加会减少黑素细胞吸收光的量,调Q激光波长为532 nm,比较接近于黑素细胞的最佳吸收波长(510 nm);此外,通过单一使用强脉冲光治疗很难全面化消除较大的雀斑,调Q激光光斑直径为3~6 mm,有利于在雀斑区域进行精准化、精细化的治疗,同时由于调Q激光虽可穿透表皮层,但周围正常组织吸收光少,能防止正常皮肤受损,故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因此,基于强脉冲光与调Q激光的作用机理,两者联合使用可相互弥补、共同促进,强脉冲光可降低色素密度,调Q激光可为后期修复创造条件,提高治疗效果[10-13]。

综上所述,采用强脉冲光联合调Q激光治疗雀斑效果较佳,可有效控制并改善皮损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雀斑激光治疗色素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色素热舞
他克莫司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听话”的色素
增强模特面部的雀斑
甜油的生产及色素控制
甲真菌病激光治疗新进展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雀斑
阻生牙拔除术中开展水激光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