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出版行业的发展方式探析

2022-02-05 09:46杨仲淑云南人民出版社编辑
社会主义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新闻出版时代

文 杨仲淑 云南人民出版社编辑

出版工作承担着传播真理、传承文明、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做好新时代出版工作,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此项工作,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既立足行业实际,又着眼时代需求,多措并举优化发展路径,推动出版业健康有序发展。

新时代新闻出版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新时代,数字化转型是新闻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等产业。数字出版作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领域,在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新闻出版行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开始提速,融合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数字出版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20 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新闻出版产业规模下滑但发展基本面保持稳定,数字化业务收入保持增长;《2020—2021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达到11781.67亿元,同比增长19.23%。新形势下,数字化转型已经不再是新闻出版行业的选修课,而是必修课。此外,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数字出版、绿色阅读也成为时代要求,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解决了传统出版业面临的原材料短缺等问题,电子书的出现不仅减少了出版成本和木材的消耗,在生态保护方面也探索出了发展新路径。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当前社会环境中,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被数据信息所环绕,这是大数据时代到来所产生的必然性。对数据进行整合是新闻出版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整合后的数据资源对新闻出版的方向性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因此,新时代为新闻出版行业带来的重要挑战就是更新工作内容的重心。由于信息的前置发布,导致信息监督被迫后置,许多信息存在质量低下、内容失实、语言低俗等问题,这是大数据时代为新闻传播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对新闻出版行业而言,要及时抓住当前大数据时代数据价值与质量的不统一性及对数据信息等管理缺乏的问题,发挥自身的信息监督职能,变发布者为有效监督者,与大数据时代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传统新闻出版工作在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流程的单一化和模式化,在这种传统模式的运作之下,其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社会发展及技术的进步,从而导致传统的新闻出版行业受众群体被挤压收缩。在过去的新闻出版行业中,由于印刷材料和技术等多个原因的限制,使传统的出版物呈现形式单一的特点,使读者只能通过这种单一形式进行信息的获取。而现如今,网络快速发展,数据信息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再以单一的形式出现,使得人们对获取信息的过程也产生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多样化的需求。当前背景下,对传统新闻出版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其中面临挑战的是出版流程的改革、内容生产多样化与读者的满足感。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传统新闻出版行业能够将大数据时代所产生的有利条件进行有效整合并合理利用,通过改革和创新为整个传统出版行业拓宽新的领域,就能带来更多的效益和机会。

新时代下出版行业的发展方式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出版工作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属于文化行业和精神领域,它所生产的产品具有思想价值属性,经济效益必须服从于社会效益,必须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各类出版物一方面具有经济属性和应用价值,可以赢得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具有文化和精神功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首先要强调它的意识形态属性,讲究它的社会效益,以社会效益引领经济效益,以经济效益助推社会效益,努力实现两个效益的协调发展。

注重聚焦时代课题。出版工作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宣传阐释中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积极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聚焦重点、解析难点、引导热点,在重大时间节点推出重大主题出版读物。例如,近年来,云南出版集团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先后出版《谱写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七彩云南40 年》《辉煌云南70 年》《中国改革开放全景录(云南卷)》《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起来》《飘扬》《云南脱贫攻坚战纪实》等系列图书,用边疆民族地区的生动案例,多角度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出版工作要注重出版物的创意策划,做强主题出版,唱响主旋律,在深化转化上下功夫,通过时代背景的聚焦和经验成就的展示,给人们以信心和力量。

注重拓宽信息渠道。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呈现多样化状态,且具有较高的时效性与即时性,拓宽了出版工作获取信息的渠道。因此,新时代下传统出版工作要创新路径,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信息获取快捷、内容丰富等优势,建立有效的信息自动筛选体系,将无营养、负面的信息剔除掉,截留有价值且正面的信息,进一步提高出版工作信息获取环节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出版行业工作者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获得的信息资料分类整理存放,提高信息资料的处理效率。

注重增强用户体验。当前出版行业内的竞争已转变为增强用户体验感、多维服务用户的竞争态势,受众的反馈越好,则该出版企业就能在客户中获得更高的认同感。因此,在给受众推送信息内容时,要对受众需求进行精准化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制定符合不同受众的个性化服务模式,从而实现精准投送内容,贴近读者需求。要抛弃传统的出版编辑理念,根据大数据时代读者的新需求,树立新的工作理念,使出版工作的方向更准确、重点更明确。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较强传播性,在移动终端的社交媒体或相关App 上打造出版内容的电子产品,使读者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选择,编辑人员通过互联网来获取读者的反馈数据,进一步优化升级,使产品内容更加贴近读者、服务读者。

注重优化结构布局。对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而言,总体资源是相对固定的,人力物力也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投入中实现效益最大化,需要在布局结构上下功夫、做文章。要坚持科学配置出版资源,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和完善出版单位及产品结构合理的布局规划,确定重点发展领域和支持方向,强化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关的重大选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优质选题,减少盲目跟风、平庸重复的不良选题,通过年度选题申报、书号网上实名申领等前置调控作用,实现出版业产值稳步增长、结构布局持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注重加强队伍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出版事业,人才是支撑,队伍是关键。出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必须依靠专业的人才队伍才能出精品、出成绩。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教育,引导出版行业队伍自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树立崇高的政治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尤其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锤炼高强业务本领,健全完善“引、育、用、服”的人才培养机制,发挥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引领示范作用,紧扣时代脉搏,加大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力度,培养更多熟悉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复合型人才;注重新进人员的业务能力培养提升,强化老中青梯次衔接,强化重大任务实践锤炼,真正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出版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新闻出版时代
马克思新闻出版思想的文本考释及其当代启示
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简介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好刊社会效益高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钱学森图书馆建馆四年注重社会效益
《中国新闻出版报》正式更名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浅析建筑节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