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乡村振兴的调研与思考

2022-02-05 00:18杨增权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工作经验乡村振兴

杨增权

摘 要:该文介绍了福建省及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做法和亮点,交流了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启示和体会,并提出了推进安徽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对策建议,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1-0001-03

A Survey Report on Fujian Advancing the Special S&T Commissioners System and Boos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YANG Zengquan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Department of Anhui Province, Hefei 230001, China; Anhui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Societies,Hefei 23000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highlights and work experience of the special S&T commissioners system by taking Nanping City and Fujian Province as example. It also discusses the enlightenment and understanding of advancing the special S&T commissioners system.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ted forward to implement the special S&T commissioners in Anhui Province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solidarity.

Key words: The special S&T(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ers; Work experience; Advance rural revitalization.

2021年11月2—4日,筆者与安徽省政府办公厅、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有关同志组成调研组,带队专程赴福建省南平市考察调研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调研组先后实地考察了安然家庭农场、仁山桔柚生态果园示范基地、仁山村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吉翔牧业有限公司、氟新材料产业园、润身药业有限公司、燕子窠生态茶园、茗川世府合作社、永生茶叶有限公司等“科特派”工作站(示范基地),参观了即将开放的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展示馆,并与福建省及南平市科技部门、科技特派员和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因此,本文总结了福建省及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阐述了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启示和体会,并提出了推进安徽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参考。

1 福建省及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做法和亮点

科技特派员制度源起南平、兴于福建、推向全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和推动发展的农村工作机制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工作期间多次到南平市调研农业农村工作,强调“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求“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对农村社会主义市场和发展现代农业领导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1999年,南平市在全国首创科技特派员制度。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深入南平市专题调研总结农村工作机制创新,并在《求是》杂志上撰文,此后科技特派员制度逐步在全国推行。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南平市考察时对科技特派员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开启新航程。20多年来,福建全省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和推动发展的科技特派员制度这个宝贵思想结晶、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学习好、传承好、贯彻好,矢志不移、持续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走深走实。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已实现乡镇全覆盖,2017年以来,全省在一线开展服务的省、市、县3级科技特派员超过1万名,全省科技特派员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7201项、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元,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置2.18万项,服务农民数量68多万人次,为乡村高质量发展赋能,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典型经验做法和亮点主要有:

1.1 创新选认方式 一是选认渠道多元。坚持跨界别、跨区域选拔科技人才,广开科技特派员选认渠道,不限来源,不限服务领域,不限服务区域,同时注重培育熟悉本地情况的“永久牌”本土专家。2017年以来,福建全省选认省外科技特派员1092名,从台港澳地区及境外选认科技特派员198名,同时培养了一大批本土人才。二是选认方式双向。在全国率先改科技特派员“选派”为“选认”,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方式和“拉郎配”的做法,“选”由需求方与科技人员双向自愿“选”,再由科技人员所在单位和基层结合推荐“派”,最后由科技行政部门通过联席会议备案“认”。三是选认形式多样。实现了科技特派员选派省内外结合、上下结合、“土洋”结合,单点服务与组团联动结合。如茗川世府合作社,在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从传统的科技特派员选派向“科特派+党建”“科特派+金融”“科特派+生态”转变,推动单打独斗的茶农,到抱团取暖的合作社,再到抱团发展的运营公司,极大的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1.2 创新服务模式 一是覆盖全产业链。把科技特派员服务建在产业链上,推动产业要素有效嫁接、共生融合,促进科技服务向生产加工、检测、流通、销售等全链条、全要素服务转变。如南平市引入中科院上海分院8位专家组成的科技特派员团队,攻坚氟产品共享检测、精深加工等技术难题,吸引11家上下游企业延链聚群,打造百亿氟新材料产业集群,目前发展态势良好。二是拓展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服务对象融资,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线上普惠金融服务。如南平市首次推出“科特派”企业贷款和科技特派员信用卡,由市财政出资500万元,作为“科特贷增信资金池资金”,银行以资金池10倍额度向科技特派员初创企业发放贷款。三是线上线下融合。着力构建“互联网+”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线上“点将”、线下“出征”,有效解决科技服务时效不足、供需不平衡等问题。如南平市建设科技特派员云服务管理平台,整合全市科技特派员资源,突出远程服务和大数据应用,在线发布微视频1000多部、市场信息数据1万多条。

1.3 创新保障机制 一是政策上“放活”。2017年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2019年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新时代坚持和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见》。南平等市即制定各项配套政策,在政策保障上更加突显灵活性,在巩固科技特派员享受已有政策待遇的同时,强化正向激励导向,打破以往干部管理模式,允许科技特派员5年内保留人事关系离岗创新创业,真正让科技特派员能够下得去、留得住、得实惠。二是扶持上“分类”。福建省政府设立每年1亿元的省级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南平等市也相应设立市级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采用“以奖代补”“后补助”等多种方式对科技特派员工作、项目等予以支持。2017—2021年福建共支持科技特派员后补助项目209项,资助经费6046万元,带动科技项目总投资6.8亿元,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797项,带动8.2万余户农民增收。三是管理上“联动”。福建建立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联席会议,南平市也成立了科技特派员工作联席会议,部分设区市还建立了县(市、区)科技特派员服务中心、乡镇建服务站、行政村建工作室的“纵向到底”科技特派员工作体系。

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以来,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2 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相关启示和体会

通过实地考察,笔者深刻感受到南平市科技特派员深受当地群众和企业的欢迎,凸显搞活机制、用活人才、激活发展的多赢效应。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做活“人”这篇文章,核心在于机制体制持续创新,目的在于激发各方创新创业创造的积极性,对于安徽省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1 新形势下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必须紧密围绕基层需求,创新选认方式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实践证明,科技特派员制度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科技难题、提高农民技能水平的有效制度安排,必将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大有作为。如何选、怎么派是该制度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和首要问题。从福建的做法来看,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以基层组织和企业为主导,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科技特派员,就匹配什么样的科技特派员。一方面,解决好“如何选”问题,改“选派”为“选任”,无论是国内国外的、省内省外的,不限来源、不限界别、不限区域,一切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都可认定为科技特派员;另一方面,解决好“怎么派”问题,搭建起信息化网络化科技特派员服务平台,完善“双向对接、择优选派”机制,促成“订单式”需求对接和“菜单式”服务供给精准匹配,确保选准人、选对人。同时,要特别注意推动科技特派员与新型经营主体角色互换,培养更多的科技型、“永久牌”农民企业家,让技术输进来,更能留得住。

2.2 新形势下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的作用 在南平市考察期间,我们看到了许多科技特派员留守当地创新创业,也看到了很多农民、企业因为与科技特派员形成利益共同體,实现了“高位嫁接”、重心下移、深度融合,合作共赢。利益共同体机制是市场主导行为,可以充分调动科技特派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政府不能缺位,要遵循市场规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有为政府作用,这是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重要经验启示。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以资金、技术、管理等形式入股,与农民、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既要让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情怀得到应有的尊重,更要让科技特派员得到应有的利益回报,真正让优秀科技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进而推动更多生产要素向农村聚集、向企业聚集,助推农业全产业链增值、创新产业发展,助推产业向品牌化、高端化发展。

2.3 新形势下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必须更加注重组团联动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依托。扶起一个产业,使资源和产业形成较高程度的匹配,就能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但推动一个产业发展,依靠单个科技特派员难以实现,需要专家人才的团队力量。要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组建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推动科技特派员由“单人单点”向“组团联动”服务转变。同时,还应将科技特派员队伍与驻村第一书记、党群工作者等多支队伍融合,积极发挥各种行业协会的作用,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形成互动联动、一体运作工作格局。

2.4 新形势下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必须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拓宽服务内容 深入实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要进一步强化科技特派员工作,赋予科技特派员更多新的服务内容。从服务一产向服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从服务农业向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产业转变,延伸农业产业链,全面融入技术、信息、资金、管理等要素,提升产业规模和层次,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到孕育新兴产业发展裂变,探索“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发展路径,把科技特派员“派”在新兴产业上,“嫁”在产业链关键环节,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以科技服务赋能生产、加工、检测、流通、销售等,催生上下游企业延链集群发展。

2.5 新形势下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必须不断完善保障措施,構建长效机制 福建省的经验做法启示我们,确保科技特派员“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关键是为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搭建平台、要素保障、创优环境,不断完善长效机制。积极打造多层次、多元化创新创业和特派员服务中心、工作站等服务平台,培育集科技示范、技术集成、成果转化、创业服务、科技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科技平台,为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和开展科技服务提供支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普惠金融服务,发挥资本的力量,成立创业行动项目资金和科特派创业风险投资基金,通过创投、贷款、风险补偿等方式,形成多元化融资机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保留人事关系离岗创新创业,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考核优秀的科技特派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定职称、晋升职级和安排科研项目等。

3 推进安徽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对策建议

科技特派员制度凝结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深邃思考和实践探索,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影响深远的实践意义。要充分学习借鉴福建典型经验做法,加快补齐安徽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短板,把科技特派员制度摆上科技创新更加重要的位置,全力打造具有安徽省特色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升级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高农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3.1 健全制度体系 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调整完善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协调指导小组,建议由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统筹协调指导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研究制定和落实支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的支持政策和举措。强化管理服务。建设集科技特派员注册、考核、监测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特派员信息化服务平台。强化科技特派员工作考核,对工作成效突出、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特派员予以表彰和奖励。

3.2 加强人才选育 拓宽选认范围和条件,不限地域、不限资历,不拘一格选人、育人、用人。结合实施国家“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引导市县加大本地科技特派员选认力度,每年选认一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特派员骨干专题培训,常态化开展科技特派员网络在线培训。积极融入中国农村科技开发中心“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

3.3 强化项目支持 扩大省、市、县设立实施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规模,支持省级科技特派员主持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基地等项目,开展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绩效奖励。支持科技特派员围绕乡村振兴在县域开展组团服务,将科技特派员工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和创新型县市创新能力监测范围。

3.4 加大创业支持力度 健全职称评审制度,将符合一定条件的科技特派员在基层服务的时间计入本人年度工作总量。推动金融机构对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信贷支持,开展授信业务和小额贷款业务。支持科技特派员采用技术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领办创办协办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企业,与服务对象结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利益共同体,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满意度和获得感。

3.5 强化宣传引导 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科技特派员发展的良好氛围,有效释放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示范带动效应。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的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引导更多的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创新创业。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工作经验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幼儿园管理工作经验浅谈
职业院校班主任工作经验谈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经验点滴谈
高校研究生公寓管理工作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