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赢得青年”思想论析

2022-02-06 17:20高毅轩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

□高毅轩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赢得青年”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的战略和思维。2019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重申了中国共产党“赢得青年”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路径,为深刻理解和探析中国共产党“赢得青年”思想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深刻启发。

一、青年地位和青春责任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赢得青年”

人类文明总是从年长一代传承给年轻一代,这一趋势和形态赋予青年不可推卸的使命。青年代表着未来和希望,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传播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未来属于青年”“青年决定未来”等重要观点的基础上,对青年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作出更加深刻和全面的阐释,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青年观。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对青年的地位和责任都有着清晰的认识,青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代表着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祖国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使命。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赢得青年,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

二、“赢得青年”离不开理论教育和思想引导

赢得青年,离不开理论教育和思想引导,这是由青年的思想特点和认识水平决定的。正确意识不会自动形成,需要教育和引导。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松懈了,马克思主义就容易被忽视和误解,青年的思想问题就容易出现。正如毛泽东曾经指出:“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间,最近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减弱了,出现了一些偏向。……好像马克思主义行时了一阵,现在就不那么行时了。”[2]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个人成长发展角度讲,“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3]“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4]对从思想上赢得青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出了深刻而生动的阐述。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因此,必须要下大力认真培养青年,不仅要培养青年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青年的政治素养,大学生正处在三观建立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并未搭建完善,必须要加以正确引导,培养出更多的有志青年,成千上万的有志青年、有志之士,正是党、国家、人民所需要的。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赢得青年”的实践路径

理论上清醒,思想上才能坚定,政治上才能坚定。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赢得青年”,必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质量,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工作,教育好青年学生进而带动青年一代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和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理论支撑。进入新时代,要以问题为导向,全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努力培养马克思主义专业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必须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角度出发,从当前世界大变革新局势所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的发展要求出发,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党的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角度出发,结合学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现的现实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向着一流水平迈进。另外,要突出时代性。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发展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两百周年大会上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7]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完善学科建设体系,从理论内容上、队伍素养上、硬件更新上体现时代性。同时要积极构建马克思主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真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体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建设。正如有学者指出“当前在深化改革、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需要比以往更加迫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渴求比以往更为强烈。”[8]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立场解决中国重大问题,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方向正、素质高、本领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加大力度培养理论和实践人才,增强人才储备。

(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从教学内容组织、课堂环境布置、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资源立体化建设等方面深化教学改革,为党赢得青年提供坚实的阵地。一是课堂环境布置要以营造良好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环境为宗旨,可通过悬挂马克思主义者名言、画像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课堂育人元素充分融合于具体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课堂环境渗透、感染等隐性教育功能。二是利用现代化科技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发展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在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样化有着肯定性的作用。三是结合新一代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接受习惯,创新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方法的发展和运用关乎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合适的、贴合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方法,可传达新时代的教育教学价值理念,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从全局、全方位、全过程出发组织设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活动,在现代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实现内涵式发展。

(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质量。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新时代人才,必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质量。一是努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使命,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5],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二是努力增强党政干部、团委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的育人本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不仅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育,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培养坚持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靠拢的新时代大学生,就应该充分各级作用。辅导员和班主任对青年学生日常状况最为了解,因此,要自觉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沟通互动,有效实现全员育人。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全层次的实践活动。这就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中要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就高校而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内沟通合作,积极构建“大思政”格局,努力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真正成为青年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真正发挥高校教职员工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赢得青年提供机制体制保障。

(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机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有着独特的评价体系,必须努力形成体现学科特色,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机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专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方式、方法、手段、主体都应该紧紧围绕着这一主题、服务这一目标。一是考核内容上,不仅要考查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更要考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和运用情况,考查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性,考查学生是否树立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人生理想,是否有着正确的人生价值判定标准和行动指南。二是考查方式方法上,要坚持闭卷考试和日常考核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全面了解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了解青年学生内心所思所想,在进行综合考查的同时及时准确把握其思想动态和行为动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的“晴雨表”功能。三是评价主体上,要充分吸收学生参与评价,使教师评价学生和学生评价教师充分结合起来。教师评价学生主要倾向于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即结果的评价;学生评价教师主要倾向于对思想政治教育“源头”进行评价。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而言,教师作为教育影响的发起者,对学生传授知识、思想和观念等,从教育影响的微观过程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知屋漏者在宇下”,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风格、水平、态度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加强学生评教力度,有利于从源头上、过程中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总而言之,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赢得青年”方面形成了丰富的思想瑰宝和显著的实践成就。进入新时代,全党、全社会都要通力协作,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贯彻好、落实好、完成好“赢得青年”这一战略任务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