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在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分析

2022-02-06 17:20陈宏伟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技能型机电校企

□陈宏伟

校企合作是职业技术大学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基本模式,是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一环,也是办好技术型大学的关键。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对于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要求有所提高。为了培养高质量的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国家鼓励学校实行校企合作模式,支持企业在办学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企业将最新的技术进行加工,加工成为教育产品并将其传授给学生,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技能型人才。这一点对于飞速发展的机电一体化行业来说,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好方式之一。

一、校企合作办学相关概念

(一)校企合作的概念。校企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校和企业合作联合进行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当前社会,各行各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教育行业也不列外。校企合作是大学和中专类学校为发展自身和培养优秀的毕业生采取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教育出来的人才是有针对性的,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和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注重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拥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注重学校和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的互利共赢,学校向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企业向学校提供信息资源,最终校企合作模式适应了社会对人才的培养,使得学校人才和市场接轨。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进行针对性的应用教学,让理论得到实践,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能型人才[1]。

(二)校企合作的三种运行模式。

1.定向式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方式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双方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理论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在学校内和企业内建立实训基地,学生可以通过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并通过在学校和企业进行实训,从而加强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模式是以实际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适应性。

3.企业上岗实习模式。企业通过对学校学生调研并设定企业导师,为学生提供指导。这样的模式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硬件资源和学校丰富的人才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很容易地帮助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

二、学校在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困难

(一)实训场地和教学场地条件不足。对于机电一体化来说,实践动手能力非常重要,学校也极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涉及范围较广、教学成本相对较高,学校经费条件也有限,因此教学场地和实训场方面就受到限制。对于学校教学方面来说,也就仅仅只能满足学生的日常教学和进行一些简单的实训,因此满足全部专业学生通过实习和实训来提高人才质量方面还有所不足[2]。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范围广与专业知识要求高两者之间存在矛盾。机电一体化是机械技术和电类技术的集合,这使得该专业涉及范围广,从而使得学生要学习的专业课程繁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大多数学校都选择了对学生就业有利的课程。这样就容易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出现知识断档,对于新的知识难以消化和理解。如果学校开设过多的专业课程,其中不乏很多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起作用的,那么学生就会白白浪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教学资源浪费。

(三)专业定位不够明确。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分数要求普遍偏低,这使得学生学习专业课知识比较吃力,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如果学校还是运用原来的教学模式来培养机电一体化技能型人才,没有针对性,只是一味地关注学生对于专业文化知识的掌握,这就会使得学生好不容易学会的专业知识得不到很好的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努力也将会变成徒劳,渐渐地学生就会越来越相信学习无用论的说法[3]。

三、校企合作在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校企合作在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中学生层面的作用。

1.专业必修课成绩有所提高。笔者通过研究所在的高校近三年机电一体化毕业生专业课和专业课成绩平均分,发现以下不同,一是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都有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二是学生专业课平均分有所提高,通过采用加权平均分的方式统计了2019届100人、2020届110人、2021届120人。其中2019年平均成绩为71.2,2020年平均成绩为73.4,2021年平均成绩为75.3。从对毕业生的专业课成绩统计分析中不难得出,近三年来的毕业生对于专业课知识掌握程度越来越好,虽然幅度并不是太大,但是一定层面上反映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积极性的增加从而带动了本所高校学生对于竞赛的参与度[4]。

2.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前景。通过对笔者所在高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校企合作方向的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进行研究。从中不难看出,校企合作之后,学生很容易去寻找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学生的就业前景有所提高。

(二)校企合作在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中教师层面的作用。

1.团队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校企合作通过机电一体化相关知识在企业中应用的重要性,制订能够符合当前企业发展所需要人才培养计划。这样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电一体化知识转化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学校也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企业向教师提供更多去企业观摩学习的机会,让教师更加理解本行业的发展规律。

2.教学方向更加精准。企业和市场需要具有什么技能的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学校和企业制定相关人才培养计划。足以体现出校企合作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是精准教学,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没有实行校企合作之前,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可能是笼统大概地讲述。校企合作之后,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更加精细化,这需要教师充分了解行业规则,改变教学方式[5]。

(三)校企合作在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中学校层面的作用。学校输出的机电一体化的技能型人才不断增加。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更加注重对于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当今社会缺少的就是技能型人才,这使得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加具有优势。

(四)校企合作在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中企业层面的作用。缩短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时间。以往的教学模式,注重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入职企业时,企业还需对学校输出的人才进行进一步培训。而实行校企合作后,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还会利用企业的硬件资源和实训场地进行实训,因此学生可以更快地适应企业,从而缩短了机电一体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时间。

(五)校企合作在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中综合层面的作用。

1.企业以自身出发利用学校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利用订单模式,企业从自身条件出发,与学校进行合作,这样既能解决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也能解决学校毕业生工作问题。笔者曾研究过一所高校,其高校机电学院先后与多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该计划的实施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拥有熟练技能的一线技术人才,也为学校在今后开展校企合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该学校有近二百多名学生,通过择优录取被企业录用。这些优秀的技术人才通过学习学校和企业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学校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通过在企业实习与实训,将知识转化为技术。总之,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效果显著,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共赢。

2.提高了高校输出人才的质量,实现了经济和教育相互扶持。校企合作也分为不同的角度。其中从教育方面来说,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学科建设、设课环节、课设形式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从经济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将经济和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学校向企业提供人才资源,而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和硬件资源。学校和企业两者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3.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双方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达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企业想要得到优秀的技能型人才,而学校拥有庞大的人才资源,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掌握了专业文化知识。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和实训场地,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实训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这样就减少了学校在资金方面的支出。

4.有利于培养出新型的技能型人才。在没有实行校企合作之前,学校的教育模式一直采用和其他高校一样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注重于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掌握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缺少关注,这就使得学生在技能方面并不熟练,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技能型人才在市场上并没有太大优势。实行校企合作后,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加入企业的计划后,企业需要新的技能型人才加入,希望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为企业所用,这样企业更多的是希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公司技术人员为学生进行上课与指导,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与专业知识的运用,使其培养出来的技术型人才成为能为企业所接受的员工。

四、结语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促使各个领域的应用技术不断地更新。高校如果想要培养出熟练掌握机电一体化的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改革方案。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毕业生比传统模式培养出的毕业生更具有动手实践能力,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竞争力。

猜你喜欢
技能型机电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