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面临的主要困境和应对策略

2022-02-06 17:30□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理论

□李 辉 吴 洋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方面,这不仅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兴旺发达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因此,在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要回归实践,要积极有效地引导青年大学生真正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青年学生的培养工作,对青年学生寄予了厚望,2018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青年一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关键所在。所以说,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必须要高度重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问题。

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内涵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指的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大学生的成才和成长,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武装大学生,让他们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提升自己,进而不断强化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创新创业水平、组织协调能力、政治定力和理想信念,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贡献更大的力量。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回顾党的发展历程,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党的事业不断向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对青年一代的培养。在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根据世界、国家发展的实际,培养一批又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一代又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在高校开展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就是要让大学生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传播者、践行者和研究者,让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

二、当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存在的主要困境

(一)培养动力不足。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固然也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其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场“持久战”。从目前高校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培养的情况看,更多的还是处在理论灌输的阶段,利用大学生“思政课”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在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方面的结合度还不够,忽视了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来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造成了大学生很难从“心里”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很难内化成一种行动自觉。

(二)培养手段单一。高校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内容虽然广泛、全面,但是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不能够提高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给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平台。在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许多高校忽视了大学生获取信息最简单的途径——网络。尤其是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如果单纯地依靠课堂的理论讲授让同学们感受马克思主义,这样很难培养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和爱好。

(三)培养对象覆盖不广。从目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际情况看,主要就是以大学生骨干队伍建设为主,通过培养和汇集优秀的大学生,然后把他们培养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成效来看,近些年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对普通大学生的重视和培养,没有激发起大学生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不利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传帮带。与此同时,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时候,还存在学员选拨的片面性和单一性问题,更多的总是向优秀学生干部倾斜,这样势必会造成选拔对象的过于狭窄,造成了对一些非学生干部的忽视。

三、当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路径

(一)强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动力。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在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要回归实践,要积极有效地引导青年大学生真正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对培养机制进行优化,提升培养的内在动力和机能,促进大学生养成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高校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更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内容,借助最新的高校思政课平台,一方面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另一方面强化大学生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的能力,真正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二是要认真区分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的对象,根据大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三是利用多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宣讲教育,通过微信公众号、校报校刊、校园广播在学生群体中进行宣讲,真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话语的亲民化和大众化。

(二)实现培养对象的广覆盖。培养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工作的殷切期望,也是全球化视阈下我国青年发展的内在要求,所以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必须要覆盖到每一位青年学生,而不是只局限于部分优秀的学生,而是让每一位青年大学生都成为一名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目前,针对有些高度重视优秀学生骨干的问题,必须要破除这种思路,进一步拓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范围,从多个维度来选取青年学生,努力实现全员的广覆盖。一是要坚持重点培养和普通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在重视优秀骨干大学生的同时,还应该主动对普通学生的培养,进一步强化培养力度。例如,可以建立大学生信息库,完善人才梯队建设体系,让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尽最大可能覆盖普通大学生。二是要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规律出发,注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在要求,制定不同的培养和学习方案,丰富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形式。三是学校应该加强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视,真正把这个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团委、宣传部、学生处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保驾护航。

(三)优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体系和机制。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必须要构建培养的体系和机制,为培养工作保驾护航。一方面,学校应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构建系统完备的培养机制。实现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和写作,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认识,引导大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更好地分析世界,从而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不断成长。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强化引导机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各个环节,使其成为每个青年思想和行为的根本遵循,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四)培养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性。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特殊性在于主体与价值认识对象的高度统一,因此要充分鼓励和尊重高校受培养者的主体性,从高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差异性的培训策略,真正把实现大学生的自我追求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融合起来。另一方面,还应该要准确把握受培养者的人格特征、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加强其实践能力,帮助其实现自身价值。并且要特别注意理论宣传、价值认同、意志升华和道德实践的统一,用理论指导青年,用需求塑造青年,用实践培养青年,优化和完善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强化于果”,真正培养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理念。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马克思主义观解读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历史发展趋势与中国社会主义前景——从毛泽东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