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护理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影响

2022-02-07 10:49宋嘉英
健康之家 2022年20期
关键词:自护能力

宋嘉英

摘要:目的 探究认知行为护理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医院就诊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认知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自护能力、情绪状态以及心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自护能力、情绪状态以及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应用认知行为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提升自护能力,改善心功能。

关键词:认知行为护理;冠心病心肌缺血;自我感受负担;自护能力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各种心脏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冠心病心肌缺血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1]。该病发病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患者由于动脉发生硬化,无法正常的供血、供氧,会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危险性极高,会导致患者疼痛、心悸,严重者还会引发患者死亡[2~3]。研究表明,心脏疾病与患者情绪具有密切的关联,疾病的症状会导致患者产生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会影响身体的激素水平,反作用在血压、心率等方面,提高心肌的氧气消耗量,最终加重心肌缺血,形成恶性循环[4]。因此,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患者,除了常规治疗外,进行情绪方面的干预也具有重要意义[5]。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模式从患者认知方面入手,改善患者自护行为,可有效纠正患者错误观念,帮助其消除不良情绪,使其维持正向的健康行为,进而有效控制疾病发生发展[6]。本研究以6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为例,探讨认知行为护理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在医院就诊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

讲解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基本知识,指导患者如何服用药物,展开常规的饮食生活习惯指导。

1.2.2 观察组展开认知行为护理

(1)针对性健康宣教:收集冠心病、心肌缺血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制作为PPT,用于健康教育当中。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病机制,引发因素以及情绪的重要性、如何调控情绪等,使患者对于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了解如何展开自我护理工作[7]。

(2)重复性认知干预:采取举例说明,反问诱导等方法,帮助患者纠正错误的认知,使其了解不良行为,及时改正情绪[8]。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明确其心理状态,了解其负面情绪产生原因,展开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引导患者对不良情绪进行倾诉,对其进行鼓励安慰,并告知其情绪调节方法,例如注意力转移法、音乐疗法、芳香疗法等,告知其如何放松[9~10]。

(3)行为干预:①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指导其展开深呼吸训练,缓解紧张情绪,每日三次,每次半小时左右。指导患者展开体育锻炼,可选择慢跑、太极拳等方法,需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过度劳累[11]。②饮食护理。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清淡,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对身体器官造成不良影响,可能会诱发冠心病发作[12]。另外,注意进食量,禁止过饱。过饱会引发短期内血压快速上升,导致心脏负担增加,诱发冠心病复发。③禁烟禁酒,对冠心病患者来说,如果以前有抽烟、喝酒的不良习惯,应逐渐戒除。因为抽烟、饮酒危害较大,对血管、心脏存在不良影响。冠心病患者如果长时间抽烟、喝酒,容易诱发疾病发作,特别是抽烟会让血管硬化,血液流通不畅,心脏的血液供应不足,发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4)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干预,告知其家庭支持对于患者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使患者处于一个较为良好的康复氛围中,使患者家属监督患者行为,这样可以使患者持续保持健康正确的自我护理行为。成立微信群,供病友之间相互交流,护理人员每日在群内发布疾病相关知识,以及自我护理信息,持續性的提高患者的知信行水平。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自护能力、情绪状态以及心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比较

观察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分布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自护能力及情绪状态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及情绪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心肌缺血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危害较大,且与患者心理状态联系较为紧密,如果患者不良情绪过重,会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甚至引发患者死亡。认知行为护理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对其展开心理护理,帮助其消除负面情绪,使患者以一个较为良好的状态进行自我调节,主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此外,告知患者家属加强对患者的关注,可以使患者感受到家庭支持,为患者塑造一个较为良好的康复环境,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应用认知行为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提升自护能力,从而改善心功能。

参考文献

[1] 程丽珍,陈君颖,钟翠萍,等.整体护理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对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效果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1):75-76,79.

[2] 邱月丹,刘菊雅,王春玲.基于问题导向的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8):173-176.

[3] 吴孝华.心脏康复个性化教育模式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自我管理及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10):1390-1394.

[4] 王慧慧,王学艳,郭美霞.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导向下的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2):2222-2224.

[5] 聂陈,邓智全.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老年冠心病患者对护理质量改善及并发症的预防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2):1507-1510.

[6] 高亚梅.综合性护理干预对127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4):1738-1741.

[7] 马媛媛,刘文娟,马丽嫦,等.智谋促进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2,20(23):3288-3291.

[8] 周静,黄宇理,赵娜,等.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对中青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自我管理行为和负性情绪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7):939-943.

[9] 邱月丹,刘菊雅,王春玲.基于问题导向的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8):173-176.

[10] 吴雪娟,钱茜,李杏,等.家属同步式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5):27-29.

[11] 范颖,黄晴,张芳,等.“信息化+跟踪式”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和睡眠质量影响的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2):304-307.

[12] 李程秀,申倩倩,何平平,等.社区冠心病患者焦虑程度、性知识认知水平和性教育需求程度的影响因素及三者间的相关性[J].中国性科学,2021,30(2):154-157.

猜你喜欢
自护能力
自我管理教育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与自护能力的影响分析
个体化音乐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护能力的影响观察
延续性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
肝硬化出院患者过渡期的护理干预
自我管理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
糖尿病住院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的成效以及对患者自护能力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精细化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满意度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