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与洪深:人生难遇一知己

2022-02-08 23:26田海雄
华声文萃 2022年1期
关键词:周信芳田汉南国

我(作者田海雄,田汉先生侄子)父亲曾问过哥哥田汉,一生有几个好朋友。田汉不假思索地告诉他:“两个,一个是周信芳,一个是洪深。周信芳救过我的命,在事业上也帮助过我,是我刚走进戏剧创作路线上的一个知己。而洪深不同,他是一位有文化理论和艺术修养的人,在文化艺术上我们是真正的朋友和兄弟。”

因戏结缘

洪深是江苏武进人,生于1894年。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1916年夏,洪深赴美学习,但对戏剧的热爱让他放弃了原来的理工专业,在1919年转入哈佛大学师从戏剧大师乔治·皮尔斯·贝克学习戏剧,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国外专攻戏剧的留学生。经过在哈佛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他于1922年返回中国。他父亲洪述祖在民国政府内务部任秘书,参加了一个震惊中国的大案,谋杀了宋教仁,遭到全国人民的指责和批判。洪深刚回国就听到这一消息,次日就在上海各报刊登了与父亲脱离关系的声明,坚决划清界限。

有一天,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来到南国社,手中拿着信封说:“请问哪一位是田汉?”来人正是洪深。田汉当时穿着一件很旧的衬衣,洪深扫了一眼田漢,又看了一眼他旁边的几个演员问:“你就是作家田汉?”田汉笑着说:“哪里哪里,只是爱好而已。”洪深这时冒出一句英语“太不可思议了”。田汉听后笑道:“你是从美国回来的大艺术家,我是从乡下进城的农民田汉,不能与你比呀。”这话把大家都逗笑了,洪深觉得田汉很平民化,很亲切。此后两人便开始称兄道弟。

“我就做你的‘恩格斯’”

洪深除上班外都往南国社跑,来当无职无权没有一分钱报酬的导演。当时南国社都是一些热血青年和贫困学生,有的学生吃住在田家,这全靠田汉写作的稿费和教书的工资是很难维持下去的。

有天家里已无米下锅了,祖母只好把手上的戒指当了去买米。洪深知道后,第二天便把自己的储蓄取了出来,先去当铺换回祖母的戒指,然后又买了二担米到南国社,还给祖母十块光洋说给大家买菜吃。

田汉非常感动,“你真是我的好兄弟,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扶了我一把。”洪先生后来常与人讲:“我从美国回来导演了《少奶奶的扇子》,演出后撰文赞美的不少,而给我提意见的人只有一个,那便是田汉。人人都称赞我的戏,我虽然感激,但没有什么反应,唯独有田汉在信中批评我,我倒觉得找到了艺术上的知己。”

田汉后来把英国的《莎乐美》译制改编后,特请洪深导演。通过这次合作,洪深才真正认识了田汉。

有一次聚会上洪深当着众人说:“寿昌(田汉,字寿昌)是一位真正的戏剧家,在这么贫困的环境下还能一心一意搞戏剧活动。德国的马克思有一个好朋友叫恩格斯,在你的戏剧事业上我就做你的‘恩格斯’吧。只要你需要我,我不管在哪里,不管有多大困难,都会出现在你面前,召之即来。”

田汉一生中少有的悲伤

新中国成立后,田汉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洪深任副主席、作家协会理事。

1954年,洪深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去波兰、匈牙利等国访问,期间被查出肺癌晚期,周恩来总理决定让他回国治疗。1955年8月的一天,田汉和欧阳予倩赶往医院看望,洪深非常激动,握着老朋友的手说:“我有两件事委托你。一是想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二是我两个女儿还小,万一我走了的话,请你好好培养照顾她们。”田汉也眼含热泪,心如刀割地安慰着他:“你的病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们还要创作更多的戏,你曾答应过我,我的戏全由你来导演。”

不久,洪深与世长辞,享年61岁。田汉听完电话后,把房门一关,只听到房间里传出大声的哭喊。这是田汉一生中少有的悲伤。

(摘自《我的伯父田汉》  团结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周信芳田汉南国
书写真实的田汉
——论《田汉传》兼与《田汉评传》对比
南国红豆发新枝
美丽的南国多传奇
感谢你,我的南国
大师排练也不含糊
“戏子”和名媛的传奇恋歌
过黔中
田汉娱母
田汉的鞋带
周信芳旧藏反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