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理论视域下的女性健康类自媒体研究
——以“六层楼先生”为例

2022-02-08 14:09于子晨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4期
关键词:科普媒介受众

于子晨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新媒体随着互联网的蓬勃而兴起,具有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快捷性,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日益壮大的网络生态与新媒体文化已然成为最重要的亚文化系统之一。正如传播学“鼻祖”威尔伯·施拉姆所说:“虽然我们可能无法说出特定时间的特定节目所有的特殊效果,但其长期的效果将存在于我们生命的所有时日之中。”[1]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类生活。媒介通过选择并重构社会知识,改变知识呈现的方式,从而促进人类的发展。媒介呈现出来的两性形象与关系是社会性别分工与性别关系的真实映照,而无论呈现出的是何种形态都对当代女性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1976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越来越多的传播学学者意识到以社会性别为视角的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理论的重要性。现阶段,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健康信息也成为自媒体的内容来源。在这之中,脱胎于“第十一诊室”的女性健康科普类自媒体品牌“六层楼先生”已拥有6个平台的内容制作号,在新浪微博拥有260万粉丝,同时也是2019年十大影响力健康医疗大V。本文在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理论的引导下,剖析“六层楼先生”这一女性健康类自媒体品牌呈现出的社会性别分工与性别关系的样态,洞察其对当代女性的影响。

1 社会性别与媒介研究理论发展

社会性别的英文原词为“gender”,在英文词典与著述中对于“gender”有许多定义与阐述。在《美国传统词典》中,对其解释为:传统地,gender主要被用来指“阳性”“阴性”和“中性”的语法类别。”[2]近年来,这个单词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为指基于性别区分的类别,sex局限为生物类别,而用gender来指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类别。学者刘利群在《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中,对女性主义基石和核心范畴的社会性别给出了如下定义:“社会性别是指基于自然性别的差异,而被社会按照不同方式进行建构着的性别。”其核心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有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源于社会建构,社会性别规范人的行为,决定了人的社会角色和行为特征。”[3]

美国女性主义运动发展至第二次浪潮期间,其研究领域已慢慢扩展至大众传媒领域。贝蒂·弗里丹的《女性的奥秘》、杰梅因·格里尔的《女太监》作为女性主义的经典著作,其中都有媒介批评相关内容。女性主义媒介批评成为社会性别研究中的一个分支。

不仅如此,女性主义媒介批评也成为媒介研究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传播系助理教授祖伦于1994年出版的《女性主义媒介研究》一书是社会性别与媒介领域研究的第一部著作。书中提到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的关系:“媒介可以被视为一种建构社会性别的(社会)技术,他们调整、修正、再建构和生产各种具有规训作用的、相互矛盾的文化方式来表现社会。社会性别与传播媒介的关系是深入我们整体生活方式的意义和价值的一种协商。”[4]

2 个案研究:“六层楼先生”

“六层楼先生”原名是“有六层楼那么高先生”,是一名在北京三甲医院从事妇科肿瘤诊治的临床医生。他提及命名由来,“职业生涯第一次出门诊的时候在六楼,出诊的诊室是第十一诊室”。最开始他只是在豆瓣“拒绝妇科病”小组进行答疑,后来建立了自己的豆瓣小组“妇科门诊第十一诊室”。2015年,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第十一诊室”,兼顾临床工作与科普内容。2018年,他辞职,召集自己的同事和同学成立专业团队,以微信公众号为起点,逐渐发展成一个值得广大女性信赖的健康平台,持续不断地输出高质量内容。

“六层楼先生”作为互联网生态下专注女性健康科普的内容品牌,在社会性别的建构中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新时代的女性群体不同于过往的女性,其对自身健康、育儿、情感等多方面给予高度关注,而“六层楼先生”也在为广大女性提供专业可靠的女性健康知识与服务的过程中,不断重塑与挑战传统女性行为习惯与思维模式。

2.1 制作领域

2.1.1 强专业底色

“六层楼先生”曾是三甲医院的妇产科临床医生,内容创作团队成员也全都是医生以及曾经医学院的同学。整个团队共同负责内容生产,强大的医疗底色为“六层楼先生”进行女性健康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内容不仅包括妇科疾病的科普,如“宫颈糜烂的骗局”“感染HPV真的很可怕吗”,还有女性就诊时会遇到的问题,例如“如何在妇产科保持尊严”的探讨,同时还有对传统观念进行科学解释,如“屁股大好生养,真的是这样吗”“结婚真的包治百病吗”……以专业的角度传播健康知识和修正错误观念,以强专业底色为支撑,更易获得受众的信赖,广泛传播。

2.1.2 新颖的形式

“六层楼先生”的文章与视频风格整体偏向活泼生动,内容中应用的图片、字幕特效等元素风格都较为可爱。在多个栏目内容中,经常向女性阐释相关的身体结构以及一些医疗概念。而一些比较敏感的词汇也经常被平台的发布要求所限制,“六层楼先生”创新采用食物模拟方式、人物拟他式进行展示。例如,用榴莲的模型展示尖锐湿疣的病症、蜜桃模拟人体屁股、不同形态的甜甜圈模拟宫颈器官的相关病变,用贴近受众日常生活的物品与道具进行生理科普,便于理解和表达,更直观地传递受众不易理解的生理知识,同时也规避了平台对相关违禁内容的要求,让女性更易接受相关知识的传播。

2.2 文本领域

2.2.1 多元化内容视角下的女性意识觉醒

作为一个品牌内容产出者,“六层楼先生”首先注重的是对女性健康知识的科普,包括就诊、健康、养生、两性等方面,同时针对网上所流传的谣言也有专门的辟谣公告。此外,“六层楼先生”也会接受来自网友的私信咨询,通过私信了解当下受众的困惑。

“六层楼先生”在关注女性身体健康的同时,以健康为切入点,尝试探讨女性群体与女性权益的相关问题。“六层楼先生”中的“TA说”便是寻找从事以女性为主要消费对象的行业的六位男性与六位女性一起来探讨业内情况。节目尾声时,他们都会探讨一个共同问题“你认为女性在一生当中最需要做的事情有……”嘉宾中有整形美妆博主、营养师与牙医、女性媒体计划的创始人等,他们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探讨女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及在当下社会中面临的困境。例如,话题涉及“维护女性权益和结婚生育是对立的吗?”“如何改变父亲在育儿中的缺位”“为什么有更多女性去做心理咨询”等。多角度、多专业领域、多元的内容视角来思考女性现状,从一种更为深刻的话题视角看待女性这一群体。

2.2.2 真实案例下的女性意识再现与颠覆

“六层楼先生”的发布的内容致力于为女性提供健康方面的知识。从自身及其团队多年从医经验积累中提取大量案例解读女性健康,同时也接受来自后台网友的真实求助,一方面增强账号的专业医疗底色,提升可信度;另一方面也鼓励女性正视健康问题,积极主动地寻求医疗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六层楼先生”也在尝试打破女性因文化惯例而存在的讳疾忌医的心理,以一种更加光明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身体,打破心理负担,摆脱面对身体出现健康问题时的羞涩、紧张、恐惧等心理,寻求正规渠道的帮助。

健康的身体是女性关注自身的第一步,而真切地关注自我,不仅仅是指身体健康,也包括情感状态。后台的一些网友经常会提及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焦虑:职场与家庭的相互平衡、婚恋及生育问题,“六层楼先生”也会给予解答。例如,有网友在某次私信中提到怀孕过程中因感受到疼痛而抱怨,被其他人指责“如果这些都忍耐不了,还怎么担得起母爱伟大”。“六层楼先生”坦言:“这当中存在很大的谬误,即用伟大来绑架个人,从而使其放弃对体验尊严的诉求,甚至让人产生一种‘我不吃这些苦头就不配为人母’的错觉。事实上,伟大有多种形式,而且人可以选择不伟大,普普通通就好。”另外,在谈及生育问题时,“六层楼先生”从专业的角度提出“生育过程对于女性的身体来说是弊大于利”的,他提倡女性在生育问题上应当争取选择。这一选择性既不是屈从于传统社会的文化惯例,更不是出于对另一方的讨好与服从,而是遵从本心的选择和行为,用自己的意志来支配自己的生活。“六层楼先生”通过对女性问题的解答和对价值观引导,创立了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形象,希望女性不会被传统观念与价值观所局限,而给予自身更多的选择性。

2.2.3 颠覆性性别意识下的象征意义

从真实案例出发再现女性生活,鼓励女性挑战传统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惯性,在塑造这些颠覆性的女性的媒介形象下,“六层楼先生”的视线也不仅仅局限于女性,对于男性的现状也呈现出一定的思考。在“TA说”系列节目的第三期中,“六层楼先生”对话何森堡老师,提及女性在历史上的至暗时刻,提出“女性的至暗时刻也是人类的至暗时刻,在女性面临压迫的同时,大部分男性也承受着压迫。”节目中还提到在新石器时代,战争和征服使得权力向小部分男性集中,这部分男性压迫女性为自己生育,同时也剥削了其他大部分男性养育自己的后代的权利。男性与女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应该被分开看待,女性在为自己争取权益的同时,也是在为男性争取。在“为何更多女性去做心理咨询”这一期节目中,心理咨询师提到,女性更易去寻求帮助,更热衷于表达,而男性因传统社会文化惯例的禁锢,一般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脆弱,因为这并不符合社会所默认的男性气质。这一点与美国男性运动中提出的“有关男性特征的社会规范是否使男性无法对父亲的逝世产生悲痛之情”相吻合[5]。

由此来看,“六层楼先生”在探讨女性应该拥有强烈的个人选择的同时,也从大环境的宏观角度看待性别意识和男性地位的发展。随着国内对话语境的开阔,以及女性地位、权益被看到,“六层楼先生”的这些对话与思考,已经不仅仅是个体或从业者之间的对话,而是通过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带领更多个体参与进这场思考中。

2.3 对受众的影响

2.3.1 帮助受众掌握基本健康常识

新媒体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迅速直观看到受众的反馈。“六层楼先生”有一条微博内容:一名女性在身边好友身体出现状况时产生了质疑,并提出尽早去医院的建议。后来其好友确诊了病症,发现及时并主动就医治愈。后来这位女性将过程从后台发送给“六层楼先生”,并感叹“幸亏平时有好好看科普”。这是“六层楼先生”作为一个女性健康科普类自媒体给予受众最直观的影响。这一影响看似基础,但力量极大。

2.3.2 增强受众的主体性,提倡知情权与选择权

“六层楼先生”在进行健康科普类知识讲解的同时,鼓励女性在生活观念上打破传统思维的桎梏,从深层次探讨社会发展下女性权益的争取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在账号内容中,有一个独特的标签:“六号长椅”。在这个话题下六层楼账号接收来自网友们的不仅限于健康的多种问题。网友们也通过这个途径,将自己的感受回馈给“六层楼”。曾有网友针对“六层楼”在直播中所提到的“我们的人生不是只有生孩子”这个观点表示感谢,受限于自己的身体原因,曾因此一度低落,但从一个健康科普类账号中获得了“治愈”。而“六层楼”也对其进行鼓励,希望广大女性都可以“活成自己喜欢的自己”。同时,在账号内容中,“六层楼”科普的内容不仅会涉及怀孕与生育过程中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也会将生育的风险与痛苦向受众呈现出来,其所倡导的是一种在充分获取信息之后,女性权衡利弊自愿做出合情合理合法的生育选择。从评论区看到,大多受众也认为女性生育背后的风险不应被一句简单的“母亲伟大”而被蒙混,提倡女性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3 结语

社会构建的性别系统成为一套默认的行为规范,制约着着男性与女性行为与思维模式。随着媒介形态的不断迭代,媒介已成为构成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其对社会性别的构建也就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互联网强势进入人类生活,人们被电子设备捆绑的同时,网络内容也在影响着社会性别的构建。自媒体品牌的多样和繁杂不必多说,其中关注女性健康的科普自媒体在社会性别的重塑过程中承担重要角色,不论是由知识的普及倡导女性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还是从深层次出发探讨女性群体的权益来引起更多人的思考。批评与审视此类自媒体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也只是从“六层楼先生”这一自媒体品牌出发,尝试从社会性别与媒介传媒的理论视角出发进行思考和评价,但其他健康科普类自媒体也有自己的特色和观点,不论他们从何种角度出发,对于女性这一群体来说,关注就意味着越来越多人参与到这场思考中。

猜你喜欢
科普媒介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科普达人养成记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科普漫画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