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县采煤沉陷区破坏现状及综合治理

2022-02-08 11:37雷亚萍
煤炭与化工 2022年12期
关键词:煤矸石采空区煤矿

杨 斌,袁 鑫,雷亚萍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第三水文地质队,河北 邯郸 056001)

0 引 言

煤炭是中国最常用的能源,在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重要地位,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我国的就业率[1-2]。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矿产资源过度化、粗放式的开采,我国各级国土空间出现了大规模的采煤沉陷区,在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产生了诸多安全隐患,不仅造成了国土空间结构失衡,还阻碍了区域的良性发展[3-4]。

煤炭作为咸丰县储量最大的自然资源之一,曾一度是咸丰县积累初始财富的主要经济支柱。开采历史悠久,最盛时期全县有多达200 多处煤窑,2018 年年底,根据湖北省“去产能”政策要求,咸丰县煤矿全部关停,全面退出。早期的无序开采和历史原因造成的管理缺失,形成了大范围的采煤沉陷区,据调查,咸丰县域内采煤沉陷区及影响范围达199.59 km2。沉陷区内脆弱的地质环境及人居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并恶化,发生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并诱发了地表沉陷、地裂缝、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5]。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甚至危及生命。

咸丰县目前对于沉陷区的治理仅对部分地区进行避险搬迁安置、基础设施完善、土地复垦等,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随着采煤沉陷区的破坏现状还在不断的加剧演变,地表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威胁极大。鉴于此,在分析咸丰县采煤沉陷区破坏现状的基础上,对咸丰县采煤沉陷区治理思路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为村庄搬迁安置、沉陷区综合治理等提供参考[6]。

1 研究区概况

咸丰县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辖县,湖北西大门。位于鄂、湘、黔、渝四省(市)边区结合部,距州府所在地恩施98 km,距重庆市黔江区53 km。地处武陵山东部、鄂西南边陲,扼楚蜀之腹心,为荆南之要地。

采煤沉陷区位于唐崖镇、曲江镇和坪坝营镇,涉及16 个矿山。其中唐崖采煤沉陷区涉及2 个矿山,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800 m 左右,地表以石灰岩为主,山峦起伏,喀斯特地貌发育,溶洞洼地广布,属垂直差异较大而水平差异较小的中、低山地形。曲江、坪坝营采煤沉陷区涉及14个矿山,平均海拔标高1 000 m 左右,为丘陵地带,显岩溶地貌景观。

矿区内出露地层有第四系(Q)、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h)、下窑组(P2x)、龙潭组(P1l)、及下二叠统茅口组(P1m)。咸丰县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杨洞、甲马池、丁寨、尖山喇叭槽等地,产于二叠系吴家坪组。16 个煤矿矿权范围内面积38.48 km2,其下部形成的采空区面积20.13 km2。

咸丰县采煤沉陷区煤矿矿山分布示意如图1所示。

图1 咸丰县采煤沉陷区煤矿矿山分布示意Fig.1 Distribution of coal mines in mining subsidence area of Xianfeng County

2 采煤沉陷区破坏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煤炭资源的无序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恶化,主要为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地质灾害3 大类[7-8]。

咸丰县由于早期缺乏相关的煤矿资源开采管控政策,煤矿开采缺少保护措施,导致沉陷区遗留下煤矸石、矿渣等采煤副产品被随意堆放、采空区未按规范留设保安煤柱等问题。煤矿关闭后,地面沉降和煤矸石的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对区内地质、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等造成了严重破坏,主要体现在以下5 个方面。

2.1 地质灾害多发

采煤沉陷属于渐进式的地质灾害,具有发生比较缓慢、历时长、不容易察觉、危害性大等特点[9]。目前采煤沉陷仍是世界性的难题,无论中外采矿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陷,不仅破坏了土地资源,而且造成了严重的地质灾害[10]。

经调查,咸丰县重点采煤沉陷区内现仍存在地表沉陷坑86 处(其中唐崖镇范围内2 处,曲江镇范围内13 处,坪坝营镇范围内71 处),累计面积19 405 m2。区内水平移动明显,引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13 处,其中滑坡8 处(坪坝营镇6 处、唐崖镇2 处)、崩塌5 处(坪坝营镇4 处、曲江镇1 处)。

2.2 水田变旱地

由于煤矿开采,大气降水和煤层顶板岩溶水通过岩溶和采动裂隙流进采空区,导致采空区域内泉水干涸,水源断流,百亩水田被迫改为旱田,只能种植玉米等旱地作物,严重影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

2.3 重金属和酸性废水污染

采煤沉陷区土地受沉陷威胁及污染损毁,难以得到高效利用[11]。咸丰县采煤沉陷区因长期的煤矿开采、洗煤,导致区域内重金属污染严重。目前,采煤沉陷区内大量煤矸石和矿渣堆积,虽然多数已自然复绿,但雨季在雨水淋滤下,仍形成大量酸性废水,导致区域内土壤重金属污染加剧。经统计采煤沉陷区内土壤存在较高污染风险耕地面积74.34公顷,占全县严格管控类耕地总面积的60.79%

2.4 房屋、道路、水利设施破坏严重

采煤沉陷区对于周围居民的居住环境破坏程度较为严重[12]。道路破坏主要呈现路面裂缝、路基坍塌和边坡滑坍,水渠破坏表现为渠壁裂缝、渠底坍塌以及由地面沉降和滑坡引起的挤压和变形,导致输水功能丧失。蓄水池和水库破坏主要表现为池底裂隙和池壁墙体破坏,从而无法蓄水。经过调查与收集,确认采煤沉陷区需整修的道路共计227.85 km,需修复沟渠31.18 km。

采煤导致的地面沉降较严重地区危及地面建筑物,使区内居民的住宅变成“危房”,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甚至危及生命[13]。经过调查收集,采煤沉陷区内房屋出现损坏、损毁的共1 350 户。

3 治理方法

3.1 地质环境问题治理

(1) 采空区关键区域治理。通过遥感解译、现场调查、勘查、监测、预测模拟等综合手段,确定采空区残余变形区域和关键部位,实施采空区域治理,采用注浆充填,结合煤矸石回填,采用“以废治废”的方法,将煤矸石处置与塌陷区修复相结合[15]。

(2) 地面塌陷治理。对地面塌陷采取就地充填、碾压、平整等工程措施进行处理,填入黄土夯实平整。根据沉陷地周围地形,将沉陷地块整修成平地、台田、梯田等。

(3) 崩塌、滑坡勘查、治理和监测。对各地质灾害点开展逐一勘查,进行变形预测,有序开展治理,并构建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实时的监测预警。

3.2 煤矸石“隐形污染”源头治理

(1) 查明煤矸石等采煤副产品的堆积分布情况,通过取样检测、动态监测查明污染程度,进行分类分级。

(2) 评估煤矸石堆体周边地下水和地表水受污染程度,并在治理过程中坚持动态监测。

(3) 根据采空区治理需要就近部分或全部挖除作为充填废料,剩余和其他堆积体补充防渗和阻断措施后复绿。

3.3 农田改造和土壤污染治理

(1) 开展农田破坏和污染情况调查,查明破坏和污染范围、程度。

(2) 进行土壤污染治理。原位与异位处理相结合,对集中连片污染土地采取原位治理,打造高标准农田,小型污染地块实施土壤重构。

(3) 实施农田“旱改水”工程。修建配套蓄水池、修复灌溉水渠。

3.4 酸性废水污染治理(1) 在丰水季开展酸性废水污染调查。

(2) 根据酸性废水污染浓度和排放量大小,采取管道收集+人工湿地集中处理的治理方式。

(3) 实施必要的沟渠和河道修复工程。

3.5 基础设施修复

(1) 对于损坏严重的危房,建议当地政府实行搬迁安置处理;损坏较轻的房屋,可进行加固处理;建设房屋采用抗采动变形的框架结构。

(2) 对于路面开裂、路基坍塌、水渠受损等问题,可将受损地方挖开,采用钢筋等稳固的材料构建支撑体系,并使用水泥浆进行浇注。

3.6 跟踪监测

根据塌陷区功能建设、农业生态、煤矸石堆场等分区进行生态修复跟踪监测,突出地表变形、地质灾害点稳定性、地表水水质、土壤和水体质量等的变化监测。

3.7 实现生态环境导向开发

根据咸丰县国土空间规划和沉陷区接续产业规划,开展富硒产品种植试点,同时深入挖掘文化、生态资源,积极吸引社会资本产业投入,打造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产业开发”的咸丰模式。

4 结 语

采煤沉陷严重破坏了矿区生态和地质环境,制约了矿区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6]。采煤沉陷区的治理是咸丰县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工程,必须坚持系统生态治理,从源头上解决采空区残余变形、煤矸石、酸性废水污染问题,进而实施地质隐患治理、农田改造、土壤污染治理,同时进行基础设施修复,并导入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治理工程力争2 ~3 a 内完成,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根本上改善矿区群众的生活条件和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

猜你喜欢
煤矸石采空区煤矿
浅谈煤矸石在固废混凝土中的应用
老采空区建设场地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及防治
我国煤矸石山治理现状及发展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某矿山采空区处理方案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
去年95.6%煤矿实现“零死亡”
回风井底附近采空区防灭火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