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背景的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策略变革探究

2022-02-09 03:14陈韩念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5期
关键词:学业评价数学

陈韩念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岳湾路小学 湖北宜昌 443000)

学业评价包括技能评价、知识评价以及能力评价,针对教师而言,学业评价是教育评价里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接下来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综合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它有助于学生清楚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进而使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逐步发展,并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

一、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的内容结构

学业评价是一种全面的评价与反馈的过程,它是一种以某种评价为基础的方法。在对学生的学业评估中,学生的学业发展不能仅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其学习品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在主观上,社会风气、学习态度、学习风气等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必须注重教学的效果与过程。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个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和促进学生持续的发展。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由于评价对象的多元化,其内容结构也出现了多维度的改变。其目标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掌握浅显的数学概念,而是要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第一个方面是数学能力的培养:以练习的方式检验学生是否在数学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技巧;第二个方面是小学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时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第三个方面是了解小学数学的意义: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训练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培养他们处理日常事务的灵活性[1]。

二、探究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策略变革

1.小学数学发展性学业评价策略

传统性的评价都是教师独立评价学生的状况,而发展性评价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以改变教师的主观评价。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能让学生对自身的长处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及时纠正自身的不足。首先,老师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体现学生在学校中的成绩,使他们能充分理解问题,从而使他们掌握问题的答案,进而更好地掌握问题的本质和存在的价值;父母对孩子的评价,既能体现孩子在家的学习成绩,又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家人的温馨;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对自己的另一面的反应,有利于与他人沟通,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督和反省,从而使他们能自主地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多维度评价可以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了解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时时刻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对其进行评价,使其对自身存在的缺陷有所了解,并能及时纠正,达到共同进步、相互赞赏的目的。同时学生自身的自我效能感也逐步提高,自我效能感越高,越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不断提高。相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效能和学习动力较低的学生,学习效率则会相应较慢[2]。

比如,在进行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的授课时,教师在授课前应明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讲课之前,老师要了解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根据特定的情况探究和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含义;探索和掌握小数乘积运算的方法,并能准确地进行运算;能正确地使用“先约后算”的计算方法。在教学开始时,老师要先创造一个学习环境,用一张彩色纸剪一幅这种图案,要花几张纸才能剪出3幅这种图案?然后让大家一起思考,自己思考,没有想法的同学可以坐在一起讨论,或者看看书本上的解答。然后,组织班级的同学们进行交流,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个交流的过程。对于学生所提的问题,老师可以问:“你所列出的公式是什么意思?”你对此算法有何看法?其他同学有没有疑问?老师在进行讨论时,将加法和乘法的板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使学生了解如何用乘法运算出多个等分的和。最后,教师依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高效地对其进行评价,并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针对学习情况及时修改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也应该提倡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评价中学生自省,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能和同学、老师等进行请教,以便于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数学成绩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师要提倡家长进行评价,因为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表现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数学的学业评价并不只是老师和学生的责任,更需要父母的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

2.小学数学表现性学业评价策略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策略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高的成绩,并能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引导和激励学生参加数学学习,并对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以丰富对知识结构的认识。要使数学教学的目的达到,教师既要突破传统的单一习得性评价模式的桎梏,又要注重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的经验与反馈,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情感能力等能力得到全面的掌握。而表现性评价的特征是:第一是任务性。大部分的绩效评价都是基于实际的工作,即在作业之前,老师会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任务和目标,然后再根据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来综合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第二是差异性。在运用表现性评价策略时,我们会注意到个别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的不同的认知结果,而非以单一的标准来衡量,而应该从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出发,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比如,教师在进行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的教学时,在课堂上,教师运用探究、发现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交流,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节课的重点知识。通过观察、对比分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复式条形图的特征。首先,课件展示了82页的投球图,让学生们看看其中一名同学的投球图,然后问:你觉得一只手投得更远,还是用两只手投得更远?怎么证明?(我们可以使用相同的球体做实验,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师在课堂上出示82页的教学资料,并与同学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完后,询问学生从统计中得到了什么。最后教师进行答案的展示和主要知识点的讲解。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要从尊重个体差异的角度,对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不能用单一的指标来衡量。同时,通过表现性学业评价策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课堂活跃度和课堂良好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和数学能力的目标。

3.小学数学过程性学业评价策略

过程性学习评价是以学生的学习历程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评价方式,它具有多样性、即时性、生成性、差异性等特点,有助于提高数学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因此,应用过程性学习评价法对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把探究、数学操作、数学实践等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作为评价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学习评价的及时性,使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3]。例如,针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计算方法的运用,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因素,从而指导和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认识,并在充分认识到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学习目标,从而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在评价中,教师可以把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保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合理、公正的评价。

比如,在进行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确定位置》的授课时,老师要清楚地了解地点的内涵,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给学生以新的视野去观察。在一年级时,学生对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有了认识,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二年级则是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有了深刻的认识,并根据日常交通地图的思考情景设计出简易的路径。在此基础上,再探索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运用有关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所以课前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关的感性经验。在此教学中,我们要唤起同学的生活体验,回顾所学到的关于物体的位置的相关数学知识,以便为这节课的数学课堂教学做好准备。但由于学生的思考受到了局限,表达的位置相对单一,没有太多的思考和思维的发散。所以教师在讲授本节课时,应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例如,可以运用数对位置表示法,教师先介绍什么是数对,之后应用数对,用数对表示同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在方格上确定位置,最后进行巩固练习。教学结束后,教师及时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使其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通过过程性学业评价,指导和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认识;通过过程性学业评价,使教师充分认识到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学习目标;通过过程性学业评价,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4.小学数学多维性学业评价策略

由于小学数学学业评价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其评价的内容也具有多维度特征。而这一多维性学习评价策略是一种常见的学习评价方法,它包括:第一,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价值。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是否能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这些都是最直观地反映了数学价值;第二,充分运用课后作业、课堂问题、小组评价等评价方法,使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三,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实验、游戏、师生交流等活动,了解和掌握学生对于数学思维技能、解题技巧、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具体状况,从而能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给予多维性学业评价[4]。

比如,在进行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授课时,教师在上课前应确立本节课学习目标:学会如何解方程,并且正确理解方程存在的意义。另外,完整的一节课也应当具有情感目标,所以应确立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利用解方程解决问题,理解其优势,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解方程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课堂开始后,老师引导学生回答每个人都有什么爱好的问题,鼓励学生们勇敢发言,进行讨论。之后,老师引导学生们发现:乐乐和姐姐都喜欢收集邮票,并根据图上信息,引导学生提出“乐乐和姐姐各有多少邮票”的问题,积极地进行小组讨论,从而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中,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维技能和解题技巧等。课程结束后,教师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设计合理的课后作业。例如,根据本节课所学,结合生活实际例子,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用方程来进行解答,下节课让同学们进行展示,使同学们在实际运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价值。通过明确知识和情感目标,进行小组讨论和布置合理的课后作业,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了小学数学多维性学业评价策略,更好地适应课程变革的需要。

结语

综上所述,总之,作为当前新一轮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评价直接关系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的及时掌握,也为教师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教师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策略进行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策略改革。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既可以让学生掌握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巩固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其从小学习交流、表达、生活自理等生活技能,从而不断地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猜你喜欢
学业评价数学
艰苦的学业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35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