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探讨

2022-02-09 03:14朱玥霖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5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思政融合

朱玥霖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吉林长春 136300)

引言

通过高校的思政课程教学,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起自己的三观意识,使学生自身的思想观念得到养成。就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而言,不仅需要强化自己的专业性知识,也要树立起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念、世界观念、人生观念等,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在高校的思政课程中,内容普遍偏向于理论性,对学生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大部分学生对思政学习都存在着一定的排斥感。在这种情况下,思政教师需要将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在里面,这样不仅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也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将思政教学的影响力度扩大。

一、高校思政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问题

1.学生的了解不足

在现在的高校学生中,虽然在中学时期接受过基本的人文知识教育,但是在文理分科的影响下,学生自身的文化知识掌握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得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足。随着现在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很多的学生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刷短视频、打游戏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时间大幅缩减,甚至一些学生在网络的影响下发生了思想观念的扭曲,使学生呈现出责任感缺乏、思想意识淡薄、道德观念丧失等不良的状态与现象。

2.教师的素质性弱

思政教学与传统文化教学的融合教学,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无形中提高。教师不但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文化。如果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薄弱,在进行思政教学的时候就不容易将传统文化与思政内容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得这两者的融合出现较大的问题与偏差。就现在高校中的思政教师来看,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在这样的形势下,思政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就面临着较大的困境,导致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开展存在盲点。

3.融合的有效性弱

在开展思政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时候,大部分的学校都是将两者的融合放在表面上,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过于简单,对于一些内在层次的融合不够深入,这种融合方式使得思政教学与传统文化呈现出一种头重脚轻的现象。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但是这些内容自身的质量性良莠不齐,教师如果在教学的时候没有事先将内容过滤筛选掉,就会使得思政教学出现严重的问题,同时也会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误解。

4.融合的方式单一

在进行思政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将教学的中心放在学生的身上,从学生的思想变化中捕捉到教学的重点,进而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自己的思想意识,同时也能丰富自己的道德观念。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思政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只是单方面将教材内容讲解清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极易产生疲倦及厌烦心理,导致出勤率和抬头率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思政教学的效率低,也会直接影响到思政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深度融合。

二、高校思政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1.明确学生价值取向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学生接收到的信息观念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像一些西方国家推崇的自私自利主义、拜金享乐主义等,这些观念会对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取向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对于这种情况,高校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内在情感与民族力量、民族精神等挖掘出来,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找到自己的本源,进而使学生可以在日益复杂的世界中坚守自己的本心,同时也能使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

2.提升学生人文修养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较为复杂的内容,像哲学方面的思想、艺术方面的认知、精神方面的感知等等,在思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实际要求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与道德文化[1]。在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多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得以完善加固,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指引下构建起自己的思想观念,促使学生的人文修养得到提升。

3.树立学生文化自信

在高校思政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可以使学生对我国的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深入了解,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较强的情感,进而使学生对我们自己的文化产生自信感。思政教师在结合传统文化讲解思政内容的时候,不仅能够使学生快速理解思政内容,也可以将原先抽象化的知识内容转变为具象化,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学习内容的具体内涵。在这种融合教学的影响下,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促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效率性。

4.培养学生爱国精神

通过思政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时候引用一些经典的爱国故事或作品,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开展讨论,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将传统文化宣扬出去,使传统文化可以影响到更多的人[2]。在思政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充分融合使用,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能够为弘扬民族精神、实现民族复兴、推进国家发展这样的伟大目标奋斗终身,进而使得学生成为国家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人才。

5.增强思政教学实效

在思政教材中,大部分的内容都偏向于理论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较为困难,这使得思政教学难以落在实处,严重影响了思政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在这样的基础上,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可以将原先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使学生在掌握传统文化的同时充分理解思政知识内容,促使思政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思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知识内容与传统文化中的案例典籍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也能使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得到增强。

三、高校思政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具体措施

1.创新教学方式

在融合思政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时候,教学方式的创新有着较强的效果,不仅可以将两者融合的作用具体地体现出来,也可以使学生对两者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兴趣与积极性[3]。

在教学思政内容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多媒体设备制作出较为优良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将教学中涉及的传统文化以新颖的方式呈现出来,像图片的形式、视频的形式、动画的形式等,这样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地激发出来,进而使思政教学的质量与教学的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

在思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理论性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的实践性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培养与增强。比如说,在讲解马克思理论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融合进去,让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对这方面的知识内容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散。

2.拓展教学内容

高校的思政教材往往是站在一个客观理性的角度对社会发展、人类发展进行分析与研究,自身具备着较强的理论性。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这种理论性过强的内容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疲倦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结合具体的教材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使思政课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全面性与开放性。传统文化与思政教学的融合就是一种有效的内容拓展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挑选适当的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所学习的知识内容。

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传统文化,将这些传统文化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这样使可以将原先理论性强的知识点内容具有强烈的色彩性,也可以使思政教学自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同时对于思政教学感染力的提升、学生思政意识的强化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提升教师能力

就高校的思政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来讲,思政教师的自身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加强思政教师的自身能力,强化思政教师的文化素养。在提升思政教师能力的时候,主要是针对三个方面进行提升,第一是教师的学习理念,第二是教师的文化素养,第三是教师的评价体系[4]。

教师需要树立起终生学习的理念,主动地参与到传统文化的研究中,既要丰富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储备量,也要使自身的整体文化学识、文化涵养得到增强。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可以通过多方面知识内容的学习、先进理念的吸纳、传统文化的普及等方式获取,在这些方式的影响下,教师的自身文化水平、文化修养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高校可以为教师设立出相对应的评价体系,既要将教师的行为举止得到规范,也要将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地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弘扬中。

4.强化教学针对性

高校的思政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需要将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在内,根据学生的阶段情况调整具体的融合方式,这样既可以将学生的自身情况结合起来,也能使学生对思政学习具有一定的体验感。高校中的学生主要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初入学阶段,第二个是高年级阶段,第三个是即将毕业阶段[5]。

对于初入学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合在一些基础性的理论中,通过故事讲解、经典朗诵等方式将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将传统文化刻画在心间,也能使学生对基础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掌握。对于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的融合程度加深,通过群体辩论、主题演讲、活动开展等方式使学生主动认可传统文化,也可以使学生对时事热点具有较强的了解。对于即将毕业阶段的学生,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融合在学生的就业规划中,对学生的职业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5.拓展教学实践性

就高校的思政课程教学来看,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知识内容的宣讲,也需要将这些知识内容通过实践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真正领会到知识内容的内在含义。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这样可以使得学生自身的道德文化、思想觉悟得到有效的提高[6]。

比如说,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应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内容,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强化,也可以使学生的思政知识内容得到巩固与加强。通过这种教学实践的拓展,学生不仅能够将自己的思政专业知识调动起来,也能够为自己树立出良好的思想观念。

结语

就现在的社会发展来看,形形色色的信息层出不穷,学生的观念承受着较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趋势下,将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在高校思政教学中,不仅可以使思政教学的具体作用与效果体现出来,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净化自己的思想世界,促使学生自身的三观意识与思想态度得到树立与强化。本文主要是针对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融合的五个措施进行分析,分别是创新思政教学的方式、拓展思政教学的内容、提升思政教师的自身能力、强化思政教学的针对性以及拓展思政教学的实践性。在这五个措施的影响下,可以有效促进思政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进而使得思政教学的功能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思政融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