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教学”模式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在线学习倦怠及对策研究*

2022-02-09 03:14郑玉洁梁在鹏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5期
关键词:云教学院校高职

郑玉洁 邢 飞 梁在鹏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引言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进入大众的视野并体现出它的优势。云教学可以减少教师上课的空间局限性,其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录播课,更是起到教师时间灵活安排及学生观看重播达到复习的效果。然而,随着在线学习日益普及,学生们长时间面对显示器终端或者移动端的学习行为极易引发疲惫感,影响学习效率。同时,云教学因存在缺乏师生互动、缺乏有效监管、缺乏实践等弊端,导致多数学生在长期面对电子屏幕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倦怠,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

学习倦怠是指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厌倦懈怠等消极情绪和行为。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第一课程与第二课程融合”是高职教育办学的重要模式。一旦长期采取云教学模式,就极大地限制了“教”与“学”的实操过程,学生无法有效开展第二课堂的实践,进一步加剧高职学生的倦怠情绪。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在线学习状态不容乐观,随意迟到、旷课等现象时常发生。考虑到高职院校的培养宗旨就是为社会输送德技兼修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一旦其学习倦怠行为普遍发生并不给予改变,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于此,本文旨在对“云教学”模式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在线学习的倦怠现状以及成因进行分析,提出涵盖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个人维度的对策建议,对于提升在线高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在线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

1.效率低、学习质量不高

“云教学”模式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够理想,学习效率低下,其原因在于无法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线学习无人监管,课堂上不认真听讲、随意走神现象时常发生,学习结果不尽人意。

2.沉迷网络、缺乏学习动力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式各样App应运而生,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网络所占据。沉迷网络是当下一部分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困境。一方面,在线学习缺少与外界的交流、老师的监督、同学的互相促进,就极容易沉迷网络,在互联网中迷失自己。另一方面,由于高职学生缺少学习兴趣,缺乏好奇心,无法找到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更加容易产生倦怠情绪。

3.热情低、学习效果差

由于在线学习缺少了与教师面对面直接沟通交流的机会,学生会出现上课没有精神、没有动力的现象,影响其学习进度。此外,高职院校学生在面对陌生知识点的时候,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敢面对并解决困难,久而久之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4.对未来没有计划、没有信心

多数学生从小就被灌输“考上大学就好了”的思想,上了大学之后压力骤减,失去了奋斗的方向,无法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出一个合理的安排,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此外,对于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中的多数都是在高考中面临失利,在高中的学习基础也比较薄弱,因此进入高职院校之后,这些学生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更加缺乏自信与规划。

二、高职院校学生在线学习倦怠的成因

1.个体因素

(1)学习方法欠缺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但在线学习无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状态,难以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兴趣点所在,不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削弱了学习的主动性。在线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听完课就等于完成了任务,并不会花额外的时间去复习整理,缺乏合理的学习方法,无法轻松衔接一系列的课程。

(2)自控力不足

学生在线学习时会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注意力分散,学习效果不理想。在线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无法线下面对面交流,教师的监督与激励也相对不足,不能及时纠正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居家学习生活安排。学生自控力不足、主观能动性不强,无法主动的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大学的授课方式与高中不同,教师会在课堂上强调重难点,但要想熟练掌握并运用课程内容,这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自主研学,而在线学习很大程度上阻断了学生利用学校资源进行自学的过程,同时降低了学生自学的主动性。

(3)产生心理落差

学生到了高职院校之后会受到身边亲戚朋友的多方面影响,这来源于社会对于高职院校较普遍性的偏见。因为这些外界声音,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质疑,甚至开始自我怀疑。同时,面对社会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自身的技能不足、学历不够高等现状,学生会对未来职业规划感到迷茫,产生心理落差。

2.学校因素

(1)学习氛围淡

学生无法坐在教室中集体学习,缺乏学习氛围。很多学生在家或是宿舍进行线上学习,一边穿着睡衣、吃着饭,一边在屏幕前听老师讲课的并不少见,因此长时间进行线上学习是对学生自制力极大的考验。没有了教室上课的紧张感,在线学习少了和同学们在一起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的氛围。同时,学生在网络上接触到的“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等社会低俗文化,感受到社会对于高职院校较为普遍性的偏见,以上种种因素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2)“第二课堂”无法正常实施,缺乏具体实践教学

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国家鼓励采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第一课程与第二课程融合”的教学方式,教学实操性更强。然而,一旦长期采取线上教学模式,势必影响学生开展相关技能的实操训练,导致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培训教育,降低了学生的实践知识获得感,导致学生在单纯理论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倦怠情绪。

(3)教师的监督与激励不足

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最为密切,其次是专业课老师。大部分专业课老师只在课堂上通过“点名签到”确定考勤情况,下课之后便与学生再无联系。而辅导员除了要完成常规工作,还要同步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指导、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安全教育、班级建设等其他任务,这就可能会使辅导员无法及时和相关同学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和教育。上述情况导致学生缺少与教师的交流机会,感受不到教师对于他们的监督和激励的作用,无法及时纠正自己的倦怠思想和行为。

(4)课程建设缺少吸引力

高职院校学生的课程主要分为文化课和专业课两大块。在云教学过程中,教师仅通过PPT对相关内容进行宣讲,使学生出现对原本就较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加抗拒,甚至出现认为这些知识学不学都无所谓的想法。同时,因为在线课程阻断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致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做出了极大的调整,只能缓慢推进甚至取消部分实操内容,课程建设缺乏创新性,无法调动学生对于在线学习的动力。以上原因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上,且容易对这些课程产生倦怠。

3.社会因素

(1)社会低俗文化影响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引发了社会思潮的不断更迭,社会思想变得更加开放化,多元化。但其中不乏消极的低俗文化,“读书无用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及时行乐”等文化严重影响了青年学生的价值观。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经过高考之后来到职业院校,心中难免会存在落差,再加上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就会产生对学习的倦怠,甚至是厌恶情绪。在线学习时缺少了同学老师的帮助和开导,更容易陷入消极情绪。

(2)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偏见

无论是社会群众还是企业招聘,对于高职院校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看法都不乐观。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类型,重点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是普通劳动者,并不是各类的社会精英,这与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大相径庭。同时,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重在技术实践,因此大多数教学时间并不是坐在教室中,这也是影响外界对于高职教育存在偏见的原因之一。这些外界并不友好的看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造成学习倦怠。

(3)社会就业形势严峻

全国高等教育院校中,高职院校的比例占一半以上,发展规模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并不占有优势,社会上多数企业招聘对学历存在硬性要求,这使很多高职生无从踏入理想职业的门槛,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基于此,不仅仅是毕业生会有就业压力,在校生难免会对未来产生迷茫,怀疑高职教育带给他们的知识,怀疑自己学习的作用,心中的迷茫疑惑得不到解答便会在行动上具体表现为学习倦怠等消极思想和行为。

(4)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近几年中国职业教育一直提倡校企合作,强调产教融合、学徒制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体系上来说还不够完善,存在中高职院校的界限不清、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够、职业教育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等一系列问题都亟需解决。以上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与质量,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就会极大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面对这样的局势,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产生学习倦怠。

三、高职院校学生在线学习倦怠的对策建议

1.国家层面

国家要不断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多加组织相关职业技能大赛,精细设计考核方法,并将其纳入高等教育学业考核。国家层面需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落细落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比赛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学习倦怠感。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重要转型期,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国家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大力扶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实现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之下,高职学生能够克服倦怠,发挥所长,尽己之力,报效祖国。

2.社会层面

近年来,国家不断重视高职教育,通过一系列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从社会层面来看,企业应积极地参与校企合作过程中,共创校企合作项目,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更大的展示平台。同时,企业应当为高职毕业生提供更多对口工作岗位,给予高职院校学生相应的尊重和理解,改变人们对高职院校固有的偏见思维,完善相关职业教育体系,为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道路提供相关必要政策,这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再者,社会应弘扬积极的文化,良好社会氛围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有正向的引导作用。

3.学校层面

高职院校教学方式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更强调实操性。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大程度地掌握在线学习的内容,学校可以创新课程建设,科学安排学生在线学习时间,摒弃“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对于相关实操实训课程,学校可以通过VR技术实现虚拟教学实时互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使学生们能身临“课堂”。除此之外,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提高学生在疫情环境下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引导学生积极地对待学习和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学校加强建设教师队伍,促进教师及时与学生进行在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对其进行相关指导和激励工作,拉近师生关系,相互促进,提高教学质量。

4.个体层面

由一开始较为紧张压迫的高中学习氛围到很大程度依靠自律自主学习的大学学习氛围,学生要及时适应好自己的“角色转变”,正确对待大学的学习生活。即使是在线学习,也要积极地和亲戚朋友、同学、老师进行交流,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提升内在驱动力,勇于面对、主动攻克。在线学习期间,要制定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计划,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分解目标,将宏观目标具体化,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励自己不断向前进取,实现规划目标。在线学习极其考验学生的自律自控能力,高职院校学生不应该以疫情为借口,松懈自己的思想,即使是在线学习也要把握住学习机会,不断充实自己,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云教学”模式背景下,高职学生存在日趋严重的学习倦怠现象。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在线学习倦怠的表现形式以及成因,并深入探究影响学生在线学习倦怠的因素。最后,为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个体层面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提高学生在线学习质量,提升学校人才培养效果。

猜你喜欢
云教学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中数学云教学实践与研究
积分制与云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基于云计算的虚拟实验云平台设计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