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22-02-09 03:1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5期
关键词:办学校企院校

苏 峰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舟山 316021)

进入21世纪以来,更加凸显了职业教育的作用,不仅支持“制造大国”建设,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同时还为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19年我国正式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从总体上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并对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指导意见和方针。在“双高计划”的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更加重视社会服务职能,并显著提高了自身的服务能力和办学水平。大力发展社会服务,是高职教育今后发展的必然的趋势。为此,高职教育应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建设,并提供相对直接的社会服务。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理论成果的充分借鉴,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实践层面提出了如何高效落实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相关建议。

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与目标指向

1.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

一是政策定位。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始终是服务。目前,高职院校办学能力不断增强,其目标任务也更加明确,内涵建设也更加丰富。由此可见,随着不断发展和壮大,高职院校有着比较清晰和明确的社会服务定位。

二是教育定位。高职教育的主要属性为职业性、应用性和“高等性”。正是因为拥有以上这几个属性,在实践层面,对于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进行了凸显和强化。通过开展职业教育,能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能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拥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较高的创造能力和认知能力,能将自身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有效运用于生产经营和服务过程中,由此推动工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

三是办学定位。高职院校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等多种形式,充分彰显在服务区域中高职教育的社会价值。以社会服务为办学宗旨,才能明确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为此,只有加快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目标指向

一是产业发展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指向。现代经济增长密切关联着产业调整,我国幅员辽阔,而各个地区之间有着不均衡的产业调整。基于此,高职院校面向当地产业发展,是其目标指向之一。随着产业和学校两种因素叠加,在社会服务方面,不同高职院校差异性非常显著。

二是面向一定的区域,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指向。目前,我国有多所高职院校,基本上实现了区域的全覆盖。高职院校的鲜明特征,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三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应聚焦人的发展。“眼中有人、服务于人”,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聚焦点。高职教育经历了人才培养到职业培训,其认知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未来,还需要不断创新办学方法,提高自身的办学能力。

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1.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机制

通过统计和分析各高职院校质量年报能够看出,尽管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模式已经初见规模,但是社会服务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尽管大多数高职院校有明确的牵头部门,但是仅有少部分建立了大师工作室、研究所等专门的用于开展社会服务的工作平台。其次,尽管部分高职院校构建了专业建设方案。但目前,仅有少数院校建立相关的激励考核机制,对教师、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

2.人才培养和输送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入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人才市场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此更加凸显了结构性失业问题。人才市场明确划分了人才规格和技能,新的职业岗位对于人才的核心技能具有非常高的要求。但纵观高职院校总体现状,还未能与企业、行业进行深度合作,在升级和研发新产品、培养技术性人才方面能力不强。

3.服务效率低,未能切实落实校企合作

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校企合作被广泛推行,但是成效并不显著。派遣学生到企业基层实习,是目前一种比较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希望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一线生产的技能和知识,学习企业管理。但是一些企业却将学生视为是廉价的劳动力,仅仅是在生产流水线上简单实习一两个月,对于深层技术无法过多接触和了解,因此具有较低的社会服务效率。而企业更愿意与名牌高校和设计研究院开展合作,使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很难深入开展下去。

三、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必要性

1.更好地发展区域经济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的主要任务,在全方位发展社会经济和区域经济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随着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围绕教学内容、方法和专业建设,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满足市场需要。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快速转换科技成果。

2.深入发展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落实社会服务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开展横向技术服务,该指标直接体现了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开展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通过科研项目的共同开发和研究,提供技术服务,共建研发平台,并在企业实践中运用研发结果,以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并进一步深化了产教融合。目前,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高职院校将产教融合工作切实落实好,以进一步转化科研成果。

3.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

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一项最基本的能力,目前,社会服务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成为重要的指标之一,用以对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实力进行衡量。为此,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提高办学质量,通过加强品牌建设,使自身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首先,高职院校通过市场信息的深入调查和了解,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次,密切对接岗位和职业,对办学设施进行完善,努力争取更多的设备、技术和资金支持,使学院的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最后,通过输送人才,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反哺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使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四、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环境,加强制度建设

首先,加强制度建设,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充分赋予其自主权,能够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办学;遵循制度保障的理念,通过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构建产教互融的模式,促进产业和教育的全面推进。其次,地方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统筹规划,要与产业特点和发展状况相结合,紧密对接职业教育的价值。通过相关规章制度的及时调整和制定,构建考核管理体系和试错容错机制,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和企业的融合发展;最后,借鉴发达地区制度保障经验,构建完善的产教、产学研合作链接体系。在职业教育中融入企业资本和产业资源,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管理体系,建立“教育—产业—经济”一体化发展机制。通过对教育、产业制度优势充分利用,在现有的产教合作和校企合作基础上构建产学研极化中心,开展高端技术研究,促进产业转化,加快职业教育转型升级,为“教育—技术—产业”结构创造条件。

2.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群,提高人才输送质量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需要构建与学科专业交叉的体系,更好地适应和协调新兴产业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在国家战略目标下,高职专业建设更具品牌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期与新一轮信息科技产业革命相适应。首先,通过完善学科专业群建设,推动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高职教育要开展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紧密结合专业群建设和学科建设,提高办学规模,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构建“1+X”证书制度、现代学徒制,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其次,密切产业技术经验交流,加强与东部地区、发达城市同质性产业互动,共同构建学生导流机制,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使职业教育能够为生产经营提供服务。通过构建职业教育与产业相结合的综合平台,通过紧密结合文化产业,构建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最后,创新职业教育与产业、产品的关联机制。加快产品博览平台建设,对更多技术技能高级人才进行吸收。建设有关技术技能型特色学科,努力补足职业教育在产业、产品创新服务中的短板,积极探索“产品—产业—职业教育”研究模式。

3.完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制度,畅通社会服务渠道

首先,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社会服务职能,高职院校需要对涵盖导向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内的各项服务机制进行强化,将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首先,高职院校要建立相关制度,将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能对社会服务的职能勇于承担。通过完善相关的场地和设备,提供资金保障。其次,完善评价机制,在社会服务考核指标中纳入社会化和成果产业化。通过多部门紧密配合,有机结合服务社会、专业产业融合和立德树人。最后,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密切与企业、行业和地方政府的联系,畅通社会服务渠道,开展常态化的工作。

4.深化校企合作,运用多元化的社会服务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不断增加了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由此也促进了产业融合和教育改革。构建区域产业发展平台,是职业教育最大的发展动力。

首先,通过与企业密切合作,深化社会服务,使企业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通过构建专业的教师研发团队,在持续创新、提升区域企业技术方面,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其次,对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经验积极借鉴,对金融专门人才进行培养和引进,加快推进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通过金融机构服务产业考核机制的构建,促进金融服务产业质量的不断提高。

其次,高职院校应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多方面的社会服务,传承文化、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功能。加强技术公关、成果转化和咨询指导,有效运用新技术,对企业技术难题进行破解,与企业共同协同创新各种共性问题与核心技术。对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经验积极借鉴,对金融专门人才进行培养和引进,加快推进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通过金融机构服务产业考核机制的构建,促进金融服务产业质量的不断提高。

最后,还要走进社区,遵循以需求为导向,以人为本的原则,丰富社会服务模式。开办社区学院,通过与社区的无缝对接,对社区居民进行课程培训,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化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真正实现以专业促发展,以服务传知识的目标,有机的融合见识、胆识和知识,更好地推动社区建设工作。遵循差异化理念,建设特色产品平台,打造高端产品。通过搭建教育、文化知识产权和技术平台,发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对于区域产业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5.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社会服务意识

首先,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和保障,是调整产业结构,协调经济发展方式。而多元化立体的全方位发展配套体系、职业教育内部有机衔接体系和人才适应需求体系,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职业教育既要发挥经济增长作用,又要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为此,需要完善相关的教育配套设施,科学分析和预测所需人才,为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的依据。

其次,高职院校要科学布局,统筹规划,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科学分析专业发展前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有机的衔接社会经济系统、职业教育系统,促进职业教育统筹协调能力的不断提高。

最后,高职院校应彻底摒弃行动疲软等消极思想,增强主动意识,找准自身定位。丰富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夯实社会服务的基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引导广大教师将社会服务落实在科研、教学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意识。

结语

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和落实社会服务职能,不断提高综合办学能力,通过丰富社会服务模式和手段,更好地服务于行业、企业,以及地方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办学校企院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