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类学视域下赫哲族传统音乐文化变迁

2022-02-09 03:22□许
艺术家 2022年11期
关键词:赫哲族传统音乐

□许 静

艺术反映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也映射了不同发展时期的艺术碰撞和融合。笔者将以艺术人类学为视角来探究赫哲族传统音乐文化在不同时期的文化差异,从而寻找适合现今社会的传承和保护方式。

一、赫哲族的历史沿革

赫哲族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称谓,赫哲族的先民在黄帝和虞舜时期被称为肃慎。据《竹书纪年·卷一·五帝纪》记载,在上古时期,肃慎就和中原各王朝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唐朝时称为“靺鞨”,当时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广大边疆地区的管辖,第一次在黑龙江流域建立了地方行政机构。中央政府对当地首领加官晋爵并且派出官员与当地首领共同管理,这一时期,赫哲族先民与中原来往密切,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在元朝和明朝时,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黑龙江下游出海口这一地区的管辖,在沿江流域大量造船,并且还开通了连接各个地区的水上交通线路,促进了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当地各民族的交流和往来。到了清朝,在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在长期与历朝历代的往来和交流中,赫哲族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

1931 年“九一八事变”之前,赫哲族先民一直生活在动荡的社会中,经受兵、匪、烟、疫等的危害,人口逐渐减少,百姓民不聊生。“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侵占东北,使得赫哲族人口大量死亡和减少,再加上松花江流域特大洪水的暴发,导致疫病在赫哲族中蔓延,人民的生存环境遭到巨大的破坏,人口数量急剧减少。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赫哲族人口仅剩下几百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赫哲族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变成了渔业和农业并存的模式。20 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后,赫哲族地区紧跟政策,在党的带领下开始进行全面的现代化改革。当地政府开始探寻新的发展出路,根据赫哲族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国家通过出台各种文件来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使人口较少的赫哲族文化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二、赫哲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变迁研究

从20 世纪开始,中国一直处在一个动荡的社会时期,先后经历了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重大事件,经济上也由农业逐渐向工业以及现代化转变。赫哲族传统音乐作为一种具有艺术特性的人类文化,反映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同时也呈现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碰撞与融合的过程。基于此,笔者将以艺术人类学为视角,通过对赫哲族20 世纪不同社会阶段的传统音乐研究,简要探索赫哲族不同阶段的文化差异。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赫哲族传统音乐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赫哲族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前有外国侵略者的残酷压迫,后有国内形势的动荡不安,这一切导致了赫哲族人民的生产力低下,生活环境恶劣,人口锐减,赫哲族人民一直处在饥寒交迫的生存环境之中。但是,天性乐观的赫哲族人民并没有因此被打败,而是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激愤。例如,出现了反抗侵略者的入侵和压迫,对战争的到来表达愤怒情感的歌曲,如《战后》中唱道:“在江沿过活着,人去屋空了,遗下来的人,在这蒿草丛生的废墟上受罪,好像住在乌鸦住的屯子,白颈鸦住的屯子。”表现出了战争过后赫哲族人民面对遭受到侵略后的残垣断壁的家园所表现出的悲恸心情,也表达了赫哲族人民敢于反对侵略和压迫的愤慨情感。还有通过讲述赫哲族人民痛苦的历史,表达对入侵者憎恨的情感的歌曲,如《赫乡散记》表达了赫哲族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在三江流域对其进行残酷的迫害,对赫哲族人的家园进行烧杀掠夺的强盗行径表示严厉谴责。在对以上歌曲进行研究时笔者发现,这个阶段的歌曲音乐旋律比较自由简单,结构简短,重复较多。

在凌纯声所著的《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中记载,赫哲族最初的一些民间曲调的演唱是有性别限制的,这些曲调大概分为男生唱的和女生唱的两种。书中介绍,男人唱的歌就是伊玛堪曲调。在书中,凌纯声先生还将这些歌曲分了类,哪些男人唱,哪些女人唱,这个时期流传下来的赫哲族民歌大多数只有一位演唱者,很少有两人对唱的歌曲,基本上没有合唱歌曲。当下,在赫哲族传统音乐的演唱中这种男女分歌的现象已经没有了,这可能和本民族生产方式的变化有关。在赫哲族传统生产方式的分配上,男女分工非常明确,男人一般在外进行打鱼捕猎,而妇女则负责在家做一些简单的劳动生产。在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将土地分给农民,赫哲族人民渐渐适应了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男女分工不明确,经常是男女在一起配合耕地。这或许是因为这个时期的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所以音乐也出现了变化。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赫哲族传统音乐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赫哲族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这一身份地位的变化,丰富了赫哲族民间歌曲的情感表达,歌词内容也发生了变化。1962 年,郭颂等人在吸收赫哲族传统民调的基础上创作了《乌苏里船歌》。这首歌曲是依据嫁令阔的曲调改编创作的,主要表达了赫哲族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欢乐、喜悦的心情,作品一经发表便响彻全国。这首歌在每四年举办的“乌日贡”大会上成为大会的主题歌曲,这首作品不仅成为赫哲族民歌的代表作,也成为赫哲族音乐文化的象征和标志。

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各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当家做主,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使赫哲族人民生活安定,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促进了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所以,这个时期赫哲族民间歌曲的表达也突出对党和毛主席的感恩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如《感谢领袖毛主席》《共产党救了咱赫哲人》《歌颂毛主席》《歌颂共产党》《党中央送来新春天》《白云胡萨》等表达了对党和毛主席为赫哲人民带来幸福生活的感激之情;《党中央送来新春天》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赫哲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生活的感激之情;《白云胡萨》是吴连贵在飞机上看到辽阔的蓝天白云,低头俯视祖国的大好河山,感恩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创造的美好生活,有感而发创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赫哲族社会由原来相对不稳定的原始渔猎民族进入了相对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个时期的歌曲节奏大都由紧密变成松散,曲式结构相对庞大。这可能跟赫哲族已经比较稳定的社会生活有关。从以上可以看出社会的稳定和社会制度的改变使赫哲族音乐的演唱内容和演唱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三)改革开放后赫哲族传统音乐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赫哲族人民通过举办一系列文艺演出促进了赫哲族民间歌曲的传播和发展。如今,赫哲族人民仍会在空余时间演唱这些民间歌曲,但是赫哲族民歌表演的主流已经不再是赫哲族人而是变成了活跃于舞台表演和旅游表演中的专业演出团队。随着文化的多元融合,一首民歌的演唱也不再局限于性别,现在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自由演唱。“萨满调”原先是赫哲族人民的“信仰”,并且萨满调在演唱时都有固定的场所,现在变成了在舞台上表演的萨满歌舞形式。民歌的伴奏也不仅限于口弦琴,还可以是钢琴、电子琴等。音乐文化发展也呈现出多样化。

改革开放以来,赫哲族音乐不仅受到汉族音乐的影响,也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在现代的赫哲族歌曲中高音较多,曲式结构庞大,多为二部曲式和三部曲式,音乐旋律中固定音型使用减少,会使用五声音阶和一些典型的节奏型等。这一时期赫哲族音乐的变化主要是受社会经济的影响,赫哲族音乐没有了原始的条条框框,而是更加自由、随性。如郭颂演唱的《山水醉了咱赫哲人》这部作品就运用了宫调式,是再现的三段曲式,增加了一些装饰音的美化,提高了音乐的表现力,旋律音程增加了大跳的音程。这些大跳的音程所演唱出来的高音可以很好地表现赫哲人热情、开朗的性格特征,演唱起来也更加自由随性。

三、关于赫哲族传统音乐保护的思考

首先,利用现代媒体传播技术进行保护和发展。赫哲族是有语言无文字的少数民族,其传统音乐主要是靠口口相传、口传心授的方式来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有利于思想的表达,但是如果没有乐谱的记录音乐容易失传。因此,我们应该将这些赫哲族原生态的音乐进行收集与整理。当下我们的媒体技术更加专业,因此,我们应该利用这些先进的设备对赫哲族传统音乐进行记录和保存。我们要建立专业的赫哲族音乐保护专家组,发动政府以及社会的力量整合所有的赫哲族传统音乐材料,建立音像数据库,将收集整理的材料资源共享,实现高效和便捷的传承和保护。另外,我们还要重视大众媒体的推动作用,利用新媒体平台分享赫哲族的鱼皮艺术、传统音乐、当地人文等,通过大众媒体对赫哲族音乐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加强对本民族音乐的了解,扩大本民族的影响力,促进赫哲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社会各界行动起来,共同促进赫哲族音乐的繁荣和发展。赫哲族音乐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政府应该加大传承人的培养规模,让这些传承人从小就开始向老艺人学习,并且要鼓励他们将老艺人传授的东西传承下去。政府还可以开设赫哲族音乐培训班,组织传承人去各个乡镇进行教学,推动其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各界社会人士也应该加入保护赫哲族音乐文化的队伍中,如各个演出队要积极向有经验的老艺人学习,组织编排相关的歌舞作品等。相关设有艺术专业的高校也要担负起传承和保护传统音乐的职能,通过申报赫哲族音乐相关的项目、组织传承人进高校讲座以及排演相关艺术作品等来进行保护和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新时代下,观众的审美水平提高,因此,传承人及演出团队应创造出更高质量的赫哲族音乐作品来服务社会。特别是在新媒体技术发展的今天,更要打破局限,摒弃旧模式,创作出符合大众口味的作品。这就要求创作者和演出团队一定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提高作品质量和表演水平,以更高质量的作品和精彩绝伦的演出来吸引新时代的观众。

最后,打造赫哲族音乐品牌。赫哲族是东北地区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培养的优秀艺术家也较少,因此,如果打造赫哲族音乐品牌就需要有经典作品的传唱。所以,我们要挖掘和整理赫哲族民歌、打造赫哲族音乐品牌,让它既能在本民族发光发亮,又能走向全国。这就需要我们既要积极与其他少数民族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借鉴他们在民歌方面宝贵的推广经验,又要鼓励和支持本民族的青年歌手走出去,参加各种民歌比赛,这既是对自己能力的锻炼,同时也是一个向外界宣传本民族音乐的好时机。政府可以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以及民族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外地游客来游玩,打造特色的民族体验项目,让外地游客可以通过赫哲族歌舞或者是赫哲族历史对赫哲族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以此来促进赫哲族音乐的传播和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变化,赫哲族传统音乐文化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特点。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我们既要重视赫哲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不能丢失其音乐本身的魅力,又要积极做好传承工作,将赫哲族音乐文化发扬光大。在历史的长河中,赫哲族音乐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也反映了在不同时期赫哲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差异。站在艺术人类学视角,通过对赫哲族不同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探究,以此来促进赫哲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对赫哲族音乐文化自身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赫哲族传统音乐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黑龙江省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保护项目现状解读
音乐
赫哲族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