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角催征
—— 码〈新华日报〉老报纸里的百年初心》

2022-02-09 16:59王晓映
中国记者 2022年11期

□王晓映

【采写体会】为建党精神觅实证 以新闻向新闻致敬

《号角催征——解码〈新华日报〉老报纸里的百年初心》系列报道有幸获得中国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一等奖。

从业务复盘视角重新打量,发现其中贯穿着三个关键词:法乎其上、新闻实证、致敬传承。

何谓“法乎其上”?我们对题材确定的标准是唯一性和辨识度。2021年,建党百年和党史学习教育重大主题策划是一场主流媒体的问题大考。这一次的年度大考考点在哪里?讲述百年党史,讲述伟大历程、伟大精神、宝贵经验,落实到新闻工作上来说,并不是对史书的照搬。历史讲述要与当下紧密关联,要以新闻报道的力量让党史迸发现实生命力,这是建党百年主题策划报道的基本考量。技术层面上看,在讲真、讲准、讲好百年党史的基础上,如何避免讲述的同质化,讲出特色,讲出辨识度和显示度?

破题出新,呼唤“唯一性”的故事和载体。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公开发行的大型机关报,《新华日报》报史映射着党史,可谓独家“物证”。独特的报史资源有着天然优势,《号角催征——解码〈新华日报〉老报纸里的百年初心》报道创意应运而生。我们认为,依托老报纸,向着初心溯源,解读历史、寻访当下,激活党报里的党史故事,是一次有意义的寻根、学习、传承、致敬之旅。

党史题材不可回避其时态上的过去式,因此整组报道从资料搜集到实地采访的全程,紧扣“新闻性”本质属性,跨越时空,对历史题材进行新闻实证。我们注重从报史与党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交汇点切入,最终确定了28个选题。整组报道,以9年1个月18天的国统区办报历程和3231期老报纸为主要依托。

历史资料只是线索,记者们远赴武汉、荆州、重庆、太原、阳泉、沁县、左权、延安、苏州等地,重访重大事件新闻现场、寻访历史人物后代以及关联人。通过实地探访,激活历史,还原新闻的5个“W”,实现了从“昨天的新闻”到“今天的新闻”的跨越。

《号角催征——解码〈新华日报〉老报纸里的百年初心》系列报道总计28篇,从2021年4月11日首推,到8月29日收官。在融媒体呈现上,每篇都有3分钟左右的短视频,还有旧报翻录、花絮“彩蛋”等辅线副产品。

这组报道的一个特色技法,是以老报纸、老版面、老报道为切入点和线索。资料搜集阶段,记者以“治史”的态度重读旧报,梳理老报道,与无数见证历史的特稿、通讯、消息、社论等相逢,我们时时感叹:感谢新闻,她有穿透时间的力量!实地重访中,记者亲手触碰、调查、解析教科书级的历史,以“90后”为主体的记者团队更是受到极大震撼。

我们在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初心溯源致敬时,同时受到了新闻职业的教育和洗礼,用新闻致敬新闻,这是怎样的传承!

评委评语

这件作品从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全国发行的政治机关报《新华日报》独有的报史资源切入,以国统区办报历程和3231 期老报纸为主要依托与线索,赴全国各地采访当事人、关联人和专家,在历史与现实的映照中讲述老报纸里的百年初心,实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为历史题材的新闻性转化做出创新探索。作品发挥《新华日报》历史悠久、红色基因浓厚这一独家资源优势,主题重大、角度精巧,取材跨越时空,政治性、思想性、新闻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