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圆满举行

2022-02-09 11:28绿文
国土绿化 2022年11期
关键词:红树林公约公园

绿文

沿海湿地

11月5日至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在中国湖北武汉和瑞士日内瓦同步举行。本次大会主题为“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中国首次承办这一国际湿地盛会。

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习主席的致辞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高度,深刻把握了全球生态保护治理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科学提出了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重要主张,并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彰显了中国致力于为人类和世界创造更大的生态贡献和绿色福祉的决心。

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各级林草部门认真履行湿地保护管理的职责,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重要保障,为中国山川大地增色添彩,中国湿地保护和履约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年成效

中国湿地面积5635万公顷、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以占全球4%的湿地,承载着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对湿地的主要需求。中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总数达到2200多个,同时还规划将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管理。

中国履约30年来,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科学利用,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湿地保护格局,湿地保护迈上新台阶。

30年来,中国建立了湿地保护修复制度体系、法律法规体系、调查监测体系,实施了3个五年期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指定了64处国际重要湿地,有13座城市获得了“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完成了41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建立了600余处湿地自然保护区、900余处国家湿地公园。中国还两次获得湿地公约秘书处颁发的“湿地公约奖”。下一步,中国将按照新制定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将近五分之一的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并将重点建设一批湿地类型的国家公园。

会议达成多项重要成果

大会达成《武汉宣言》《2025—2030年全球湿地保护战略框架》等多项重要成果。

《2025—2030年全球湿地保护战略框架》明确,将确保第五期战略计划与第四期目标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并聚焦湿地保护和修复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方面的作用,加快推进湿地保护和修复行动,遏制湿地退化。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包括能力建设、技术和科学合作与交流等。战略计划的制定将充分协同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气候变化目标、联合国生态修复十年、政府间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科学政策平台等最新进展。

据了解,会议期间共通过21项决议,其中中国提议的《设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将湿地保护和修复恢复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小微湿地保护和管理》等三项决议获得通过,有力促进全球湿地保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修复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构建保护制度体系,出台《湿地保护法》等一系列有力举措,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保护绿水青山的坚定决心。

中国将陆续设立一批国家公园,把约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实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和湿地保护重大工程;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这些举措彰显了中国致力于为人类创造更大生态贡献和绿色福祉的决心与担当。

2020年,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了《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营造红树林9050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9750公顷。行动计划实施一年来,红树林分布5省区又新造红树林2878公顷。

下一步,中国将坚持保护优先,严格执行《湿地保护法》规定的红树林保护专门条款,为严格保护红树林保驾护航;加快实施《红树林保护恢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不断扩大红树林面积,计划到2025年营造和修复红树林1.88万公顷;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将绝大部分现有红树林划入了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同时还将加强交流合作,广泛开展保护修复、技术交流、合作研究、宣教培训等示范项目。

猜你喜欢
红树林公约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图书借阅公约
海岸卫士——红树林
在公园里玩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寻找最大公约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走过红树林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