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高云扎拉格钼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22-02-09 08:09林小磊
西部探矿工程 2022年12期
关键词:高云角砾岩拉格

林小磊

(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四地质大队,河北 承德 067000)

高云扎拉格钼矿点是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时发现的,本区位于区域重要成矿带内,构造发育,物化探特征明显,但受条件所限,自发现以来一直没有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_

1 区域地质背景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大陆边缘古生代陆缘增生带,位于二连—贺根山板块对接带的西北侧。中生代则处于滨太平洋构造域之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浆岩带的西部边缘。

区内地质体有中生代及新生代。其中燕山晚期构造最为强烈,喜山期新构造变动次之。

工作区内的褶皱和断裂,受不同时期、不同性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和改造,其表现形式虽然多种多样,燕山中期主构造线以北东向为主,燕山晚期主构造线以北北东向为主,表现了区域性地应力的特征。后期构造改动性较强,显示出局部地段与主构造线斜交的叠加构造。

1.1 地层

区内出露的主要为中生代晚侏罗纪地层,其次为新生代新近纪和第四纪地层。即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J3mk)、玛尼吐组(J3mn)、白音高老组(J3b)的中酸性火山岩、火

山碎屑岩等广泛出露,新近系上新统五叉沟组(Nwc)玄武岩、玄武安山岩不整合于其上。

1.2 岩浆岩

区内侵入岩不发育,仅见有玄武玢岩、辉绿(玢)岩、闪长玢岩、安山玢岩、花岗斑岩等脉岩出露。

1.3 构造

区域上构造较为复杂,在工作区的中西部,有查干敖包—阿荣旗深大断裂(阿荣旗—东乌旗—二连断裂)通过,该断裂为区域性大断裂,在区内呈北东向展布,为南部洋壳向北俯冲的古俯冲带,导致了区内强烈的火山活动,形成了一套以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熔岩为主的火山沉积岩组合。受该大断裂影响,工作区内构造活动强烈。

区内构造活动特别是燕山期构造活动与银、铅、锌等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的成矿关系十分密切,其所形成的断裂构造不仅是含矿热液活动的通道,而且是成矿物质沉淀的场所。目前,区内所发现的钼及银、铅锌多金属矿点,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高云扎拉格地区三条北北东平行断层与北东断层的交叉处为成矿有利部位,控制着高云扎拉格钼矿点。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该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满克头鄂博组第二岩段(J3mk2)和玛尼吐组(J3mn)。

满克头鄂博组第二岩段(J3mk2)分布于本区西部,岩性主要为流纹质晶屑岩屑凝灰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玛尼吐组(J3mn)主要出露于本区东部,岩性为安山岩。

2.2 构造

区内发育有NNE 向及NE 向两个方向断裂。NNE 断裂带由F1、F2、F3组成,该组断裂走向约10°,区内可见长度200~400m;NE向断裂F4,走向48°,区内可见长度200m左右。角砾岩带是断层的主要特征,在地表断断续续出露,可见宽约2~4.5m,角砾岩中角砾呈棱角状,大小不一,大多数粒径1~3cm,定向性不明显,显示正断层特征,角砾间主要被次生石英脉所充填。沿断裂带普遍可见较强烈的硅化,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褐铁矿化。

2.3 物探特征

1∶5万航磁资料显示,该区处于北东向低缓正磁场带中,磁场强度一般120~400nT,但区域上,该区西侧600m 处存在一面积约0.5km2的东西向近椭圆状负磁场区,磁场强度0~125nT,可能与隐伏岩体有关。在1∶1万激电中梯视极化率等值线平面图上,等值线形态多呈不规则的椭圆状,其长轴在远景区的中西部呈NNE向展布,在东部呈NE向展布,与区内断层走向大体一致(图1)。

图1 高云扎拉格矿产本区视极化率(ηs)等值线平面图

本区未见明显高值异常,经统计计算其视极化率背景值为0.86%,ηs异常下限为1.12%,以ηs>1.2%,在区内圈出了4处弱激电异常区(DJ1-DJ4)。其中,DJ1异常区为一低缓异常,幅值不高,属于高阻相对高极化异常,异常区基岩露头较差,但在残积层中可偶见有硅化、黄铁矿化碎石,推断异常可能与岩石蚀变有关。

DJ2、DJ3、DJ4 异常均为低缓异常,幅值不高,属于低阻相对高极化异常,这三个异常均位于断裂带附近,沿其断裂带见有强裂的硅化、褐铁矿(黄铁矿)化、钼矿化等蚀变现象,由此不难看出,其异常主要是由岩石蚀变形成的多金属硫化物引起的。

2.4 化探特征

据1∶5 万化探资料,区内具AP41 综合异常,该异常组合以Mo、Sb、As、Hg元素为主,并叠加有Zn、W等元素异常。Mo、As、Sb元素异常规模大,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具3级浓度分带。

据1∶1 万土壤化探扫面资料,区内Mo、Ag 异常较为明显,同时伴有弱的Pb、Zn 等元素异常。其中,Mo异常规模相对较大,与Ag、As、Sb、Hg元素异常套合关系较好,在空间上的展布明显受NNE向断裂的探制。

经检查,工作区中部的钼异常为矿致异常,由F1及F2断层带中的硅化、褐铁矿化蚀变岩引起,在该处施工的两条探槽中TC501、TC502探槽见较明显的钼矿化。

3 矿(化)体地质特征

3.1 矿化体特征

区内矿化特征以钼矿化为主,伴生弱银矿化。Mo矿(化)体主要受NNE向断裂控制,与断层角砾岩带中的硅化、褐铁矿化蚀变岩有关,其中,蚀变程度较强的F1、F2的断层角砾岩带矿化程度较高。地表可见矿化蚀变带长大于280m,宽度3~5m。

根据露头追索结合物化探成果,沿F1、F2断裂带圈定了2条钼矿体,两者相距80m左右,地表出露长200m左右。1 号矿体厚1.62~2.99m,Mo 平均品位为0.071%。2 号矿体Mo 平均品味为0.031%,厚1.09m,地表延伸长约180m。垂直于F1、F2施工了两条探槽TC501、TC502,两条探槽中钼矿化明显,钼品位0.059%~0.118%,厚度3m。

3.2 矿石特征

矿石类型以矿化角砾岩型矿石为主。地表所见矿石氧化程度较高,矿化常在褐铁矿化硅化流纹质含角砾晶屑凝灰岩中,以钼矿化为主,伴有弱的银矿化。

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脉状及角砾状构造。辉钼矿多以浸染状赋存于硅化地质体中的网脉状石英脉或石英团块中。

3.3 围岩蚀变

受热液活动的影响,矿产本区范围内断层的破碎带中热液蚀变现象较为发育。与矿化密切相关的围岩蚀变是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此外,蚀变带中高岭土化普遍发育。

4 矿床成因类型及找矿标志

4.1 矿床成因类型

根据区内目前矿产检查工作的结果,高云扎拉格钼矿在地表具有火山热液型矿床的特点。

目前认为该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与燕山中期火山活动及次火山岩侵入密切相关。该时期火山活动及次火山岩侵入活动剧烈,与此相关的含矿热液在同时期形成的北东东向断层破碎带中充填交带,形成了钼矿化的硅质角砾岩,后期经过淋滤和萃取,加上断层硅化带中的褐铁矿对钼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因此后期风化使钼进一步富集,从而形成矿床。

4.2 找矿标志

(1)地层:矿床赋存于玛尼吐组安山岩中。

(2)构造:地表的矿化体严格受北北东向断裂控制,矿化常发育在北北东向断层破碎带中。

(3)蚀变:褐铁矿化和硅化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

(4)地形:由于矿石常有硅化,抗风化能力较强,风化后往往形成正地形,并呈线性分布。

(5)地化标志:土壤(岩屑)测量结果显示,Mo含量高于20μg/g并伴随有Ag、Pb、As的异常是寻找钼矿的有利标志。

5 结论及建议

因此建议应加强深部工作,寻找下部矿体,扩大矿区远景。区内晚侏罗世火山岩发育,火山活动强烈,构造活动频繁,该区地表已发现热液型钼矿化体沿断层分布,物化探特征明显,成矿条件很有利,因此,在该区寻找火山热液型钼矿床具有很大前景。

猜你喜欢
高云角砾岩拉格
走进新疆
山东五莲七宝山长老庄隐爆角砾岩特征及其找矿指示
卡尔·拉格斐:落幕的时尚教父
卡尔·拉格斐:落幕的时尚教父
卡尔·拉格斐并没有标志性设计——但他创造了一类新的设计师
人生之秋也当天高云阔
金矿床隐爆角砾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研究
梦中的额吉
Our Lovely School
富水角砾岩岩溶隧道综合加固效应及基底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