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农广育人天地 谱写房山兴农华章

2022-02-09 10:43孙新锋
农民科技培训 2022年1期
关键词:房山区农广校香椿

孙新锋

素有“人之源”“城之源”和“都之源”美誉的北京市房山区,地处北京西南,历来就是农业大区、农村人口大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活跃着一群深入农村、联系农民、宣传涉农政策、传递发展理念、普及农技知识的农广教育人,李胜利正是其中的一员。

李胜利,果树专业高级讲师,自2002年7月调入北京市房山区农广校后,他始终扎根农民教育培训的最前沿,把“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富裕”作为农广教育人的使命,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之路上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与实践。

摸清底数,把教育培训真正做到农民心坎上

回望农村改革四十余年的历程,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农广教育到底能给农民什么?这是我一直思考的。”李胜利如是说,“农民的需要就是我們的追求,社会的需要就是我们办学的方向。”为此,李胜利带领团队多次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活动,摸清了辖区农民对教育多样性、流动性和发展性的需求。房山区职业教育培训与劳动力素质状况调研报告,房山区失地农民生活状况及教育需求调研报告,房山区乡镇社区成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一项项沉甸甸的调研成果,最终转化成为农民“办实事”的工作思路:服务农技技能补偿,他深入霞云岭、大安山等山区乡镇讲授《核桃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桃栽培与管理》《观光果园的建设与管理》等课程;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他先后在王家磨、东坟村、三岔村、下庄村等村庄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专项科技普及工作;服务农民就业增收,他带领团队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开展农民技能+基础中专班教育;服务农民精神需求,他推动“文艺中专班”落地实施,让欢乐驻留龙乡……全区23个乡镇,都留下了李胜利的足迹和汗水,他说,要用“更好的教育”满足农民的需求。

健全机制,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形成教育合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根本支撑。在这一深刻认识的指引下,2018年7月就任房山区农广校校长的李胜利,结合房山区重点工作及学校实际提出了13345工作思路,即:以培养高素质农民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在培训方向上紧紧围绕新时代对“三农”发展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区域发展的重点工作,紧紧围绕农民的切实需求;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加强培训品牌建设,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团队建设;抓好规范的学历教育固定课堂、方便的空中课堂、实效的流动课堂和活跃的田间课堂等四个课堂;做好促进农民素质提升的大中专学历教育、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精准帮扶和农业科技在中小学的普及等五项工作。

在明确的工作思路指引下,李胜利带领农广校团队建立了以房山区成人教育网络体系为依托的三级农民教育办学体系;建立了以40名高等院校专家为主体的专家教师队伍、以22名本校及乡镇成人学校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管理团队和以24名农业行业技术能手为主体的农民教育教师队伍;建立了《学历教育管理手册》《培训管理手册》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了“提出调研—制定方案—整合教学资源—规范课堂实施—开展课后讨论—实践教学—档案收集整理—结业总结—重点学员追踪—定期邀请学员反馈”的农民教育培训标准化培训流程;遴选了17家不同类型的农业企业作为高素质农民学员的教学实训基地。

“房山农广校,就是要把课堂办成满足农民需求的资源库,让规范化、高质量的课堂汇集专家资源、政策资源、技术资源、行业人脉资源,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发展的力量。” 李胜利坚定地表示。李胜利就任校长三年来,房山区农广校共组织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376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571人,指导乡镇成人学校开展镇级各类实用人才培养621人,与北京市农业职业学院联合招收高素质农民大专班学员165人,招收农民中专班学生132人,为房山区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农民生力军。

培育典型,用新农人激发房山乡村振兴力量

“新时代需要新农人。”李胜利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实践证明,农民致富需要带头人,乡村振兴需要带头,房山区的农业农村发展同样需要培养带头人!”

周文霞就是李胜利团队帮扶的高素质农民代表。2017年,26岁的周文霞带着务工积攒的资金回到家乡圣水峪村,办起了民宿。2019年,在房山区农广校组织的香椿种植技术培训班上,她忽然意识到,家乡漫山遍野的香椿可能即将成为乡亲们致富的关键。于是她组织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与专业种植公司,准备带动村民发展香椿产业,然而却遭遇了销售不理想的“滑铁卢”。在困难之际,李胜利带领团队挺身而出。他主动出谋划策,帮助圣水峪村规划了以香椿产业为基础,结合乡村旅游开展农事体验、亲子互动、采摘观光、科普教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他积极协调系统师资,把农民香椿技术培训开进了村里,并组织专家们深入到田间地头为村民讲解香椿种植知识,指导村民研发出饺子、酱等一系列香椿深加工产品;他积极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资源,宣传推介周文霞的返乡创业故事;他还亲力亲为,在“椿游上方山·寻香圣水峪”——2021上方山香椿采摘周暨地理标志农产品市集活动中参与直播卖货,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产业发展。目前,圣水峪村的香椿种植产业已经取得了稳定的收益,周文霞的香椿合作社入社户300多户,入社香椿地3000余亩,圣水峪村的香椿被农业农村部专家组评定为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周文霞也因为发展香椿产业,带动村民致富,被评为2020年北京市农村创新创业大赛十强选手,成为名副其实的“香椿女王”。

在李胜利团队的帮扶下,不只是周文霞,“京郊农业好把式”田从和,“菊花大王”王雷,草根堂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平……一个个闪亮的名字,逐渐成长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引领者。“树立房山新农人典型,其实就是在给乡村振兴‘造血’。”李胜利这样描述,“我们扎实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把一批批土生土长的房山普通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他们将会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中坚力量,将会带动更多优秀的青年来到农村广阔的天地创业,我们的农业、农村才会真正实现发展。”

19年扎根基层,李胜利把农民教育事业根植于田间地头,用足迹书写着教学实践成果,用情感将心中的期待变成现实,在房山区现代农业建设的大地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他先后被上级主管部门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科普工程师、农民教育先进等荣誉称号。

(作者单位:北京市农广校)

猜你喜欢
房山区农广校香椿
房山区总工会结对支援张坊镇 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房山区总工会 凝心聚力抗疫情 全力以赴稳保障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春之味——香椿
香椿与臭椿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香椿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香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