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探析

2022-02-10 00:37李惠瑜
广东教育·综合 2022年1期
关键词:导语要素习作

李惠瑜

统编版的语文教材是圍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单元内部中的各个板块内容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单元内容的整合,不能把单元中的内容进行单一的教学。本文以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就如何以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教学展开阐述。

一、以单元导语为切入

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是以不同“主题”组织单元教学的,在每个单元都设有一个单元导语,导语在各个单元的教学中都有着指导性的统领、目标定位和课堂导航的重要作用。它主要让学生明确知道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要掌握的语文要素是什么。

教师应该把语文教学的导语研究透彻,然后实施精准教学。学习每一个单元之始,我都会让学生从单元导语中充分了解主题和需要掌握的语文要素,有了导语的导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了方向。之后,我还会要求学生对整个单元进行预习,目的是引导学生先感知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发阅读期待,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以课文教学为载体

“精读”“略读”“阅读链接”“快乐读书吧”等,都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是学习方法,“略读”是运用方法,“阅读链接”“快乐读书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自相矛盾》是本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文言文),课文讲述了楚人一边夸耀自己的盾无比坚固,一边夸耀自己的矛无比锋利,旁观者询问他用自己的矛去攻击自己的盾,结果会怎样,他便回答不上来了。学生在三、四年级的学习中已掌握了如何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但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个语文要素,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提出的。在教学时,我把这个要素的落实与课后练习相结合,让学生去探讨“其人弗能应也”的根本原因。通过探讨,学生知道,课文中的那个旁观者发现了楚人在卖矛与盾时语言的矛盾之处,于是提出这样的说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楚人无言以对,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感受了古人思辨的智慧。

三、以园地教学为提升

语文园地里的“交流平台”是学生总结、反思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中,学生会聚焦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方法,进行讨论交流,从而总结出一些阅读的方法,对本单元要掌握的语文要素便有了更深的认识。

本单元的交流平台教学目标是有效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他们结合本单元学习课文来交流,可以《自相矛盾》为例子,也可以结合《田忌赛马》《跳水》的内容,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再尝试将课堂所学的内容结合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上来。

语文园地中的“字词段的运用”是学生把学习到的方法进行迁移,学以致用,对于单元中的语文要素,学生不能停留在认识这个层面,必须真正学会运用,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在这些练习中,学生自己学习到一些方法,就是能力提高的体现。本单元安排了三项内容。第一项安排了6组词语,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词和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言现象,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联系《自相矛盾》来学习,而不是孤立地学习这6组词语。第二项练习,其中一个例子是《跳水》中的一段话,教材的安排又一次体现了前后的连贯。第三项练习是叶圣陶先生用修改的符号为一位中学生修改作文,借此引导学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常见的修改符号,然后,我让学生在本单元的习作中运用。

四、以习作教学为检验

单元中的习作部分是重头戏,将阅读中的收获迁移运用于自我的表达,如果前面的教学内容都能落实到位,其实写作也是水到渠成的。

本单元习作的主题是“神奇的探险之旅”,要求学生展开合理、丰富、奇特的想象,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一个探险的故事。本次习作的重点和难点是把“遇险的经过”和“求生的方法”写具体,这关系到如何建立阅读和写作的关联。单元的精读课文是阅读写作的一个基础性素材,承担着引领学习、体会写作知识与表达方法的作用,给学生写法上的启示。《田忌赛马》《跳水》在面对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都为本单元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我以课文为范例,引导学生把习作内容写具体,就“具体遇到了哪些危险的事”“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开展合理的想象,设计合理的情节,给读者更真切的感受。

猜你喜欢
导语要素习作
导语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导语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