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百年历程、经验及启示

2022-02-10 23:34王蒙
理论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

摘要:党内政治虚无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政党旗帜鲜明讲政治要求根本对立的一种异化政治现象。坚决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党长期执政的必要条件,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与党内政治虚无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百年经验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内在动力,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途径,把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作为根本保证。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虚无主义;自我革命

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22)01-0024-06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培育项目“中共中央西南局机关党的政治建设及其历史经验研究”(2020PY06);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一般(青年)项目“新时代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问题研究”(CQDX2018A—00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蒙(1991-),女,湖北仙桃人,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1]为了继承党的优良政治基因,充分发挥党的独特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与党内政治虚无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取得了重大成就。以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为指导,回顾并梳理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百年历程,总结并挖掘其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抵御各种政治风险、经受各类政治考验、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一以贯之坚持下去,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内涵、成因及纠治理据

虚无主义是18世纪末期起源于神学领域的一个西化概念,原意是指“异端思想”。在随后的传播中,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否定概念被广泛运用到哲学、文学、政治学等领域,并形成一股特定的思潮。党内政治虚无主义正是虚无主义与政治领域的其他思潮如自由主义、民粹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相互联结,入侵党内政治生活而产生的一种异化政治现象。

(一)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内涵

党内政治虚无主义是与旗帜鲜明讲政治根本对立的。在政治方向上,存在放弃社会主义与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區别。党内政治虚无主义往往含糊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否认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脉络,漠视中国坚持社会主义的现实依据,采取主观主义的态度对待党和国家发展的政治方向,企图改旗易帜。在政治领导上,存在否定党的领导与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区别。党内政治虚无主义往往否定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事实,或是偏执于用西方术语解释“领导”,以试图否定党执政的合法性,或是纠缠于“党大还是法大”“去行政化”“多元政治论”等“时髦”观点,企图推翻党的领导。在政治信仰上,存在虚无共产主义和信仰共产主义的根本区别。党内政治虚无主义往往否定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庸俗化,认为共产主义是“海市蜃楼”,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是一个口号、一句空话,甚至企图从封建迷信或西方的价值观念中找寻寄托。在政治立场上,存在否定群众主体地位和坚持群众史观的根本区别。党内政治虚无主义往往虚无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轻视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历史是英雄、精英或伟人的功绩或是某种精神、意志的产物,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等同于“人人创造历史”,企图颠覆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生态上,存在否定党内团结统一和维护党内团结统一的根本区别。党内政治虚无主义者往往践踏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把民主集中制看作是权力斗争的结果,大肆宣扬“自由”的观念,把团团伙伙、任人唯亲、尾大不掉等异化活动作为离析党组织的手段,企图从内部摧毁堡垒。总之,党内政治虚无主义是与党的本质和属性格格不入的,放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就意味着改弦更张,就会导致灾难性、颠覆性的状况发生。

(二)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成因

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形成、变化、发展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思想因素上看,党内政治虚无主义是在传统糟粕文化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双重侵蚀下产生的,是一些党员、干部把鬼神学说、“官本位”思想、“普世价值”“宪政民主”奉为真理并以此指导自身言行的结果,最终表现为抛弃马克思主义真理、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以至丧失崇高理想信念。从利益因素上看,党内政治虚无主义反映着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标准的根本冲突,是一些党员、干部把个人和小团体的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置于社会和集体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之上,把职位、权力、地位变成满足个人私欲的工具的结果,最终表现为政治初心、政治品性、政治本色的沦丧。从制度因素上看,党内政治虚无主义体现着政治犬儒主义与民主集中制背道而驰,是一些党员、干部放弃对党忠诚、信任人民、服从组织等政治原则,进而利用党在政治建设、民主集中制建设、党内法规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制度盲点和漏洞,把讲政治机械化、庸俗化的结果,最终表现为践踏“红线”、触犯“底线”。在思想、利益、制度三重因素影响下,党内政治虚无主义一般表现为以政治信仰坍塌为起点,以破坏政治生态、践踏政治立场为表象,以否定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领导为目标。也就是说,一旦党的组织或党员干部中产生了否定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就意味着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生成。

(三)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纠治理据

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为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首先,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要求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建立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政党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手段,而坚持党的领导则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重中之重。从根本上说,维护党的政治领导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的核心思想,也成为旗帜鲜明反对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理论基础。以这一原则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建党过程中高度警惕并坚决反对各种带有政治虚无主义倾向的思潮,还在发展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观点,为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指导。其次,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必须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维护党的政治纲领、实现党的长期执政是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根本意义所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斯大林在执政党建设理论和实践方面作出了重要探索,尤其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下要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属性,必须警惕资产阶级思想对党内的侵蚀,必须纠正和克服党内自行其是的倾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强化对“思想建党”这一党的政治优势的发展,始终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作坚决斗争,为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最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在践行初心使命历程中总结形成的重要原则,明确了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价值指向。党的先进性根源于中国共产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坚定性,党的纯洁性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构成了党最根本、最鲜明的政治属性。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正是从问题入手,着眼弱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痛点、难点、堵点而提出的,其纠治理念、纠治内容、纠治方式等构成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中国共产党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百年历程

根据不同历史阶段党内政治虚无主义表现形式的变化,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纠治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纠治

首先,批判和驳斥无政府主义思潮。无政府主义作为揭露和批判封建军阀专政统治的革命思潮,曾在20世纪初期广泛影响了一批青年知识分子,但其本质是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潮,是一种党内政治虚无主义。陈独秀、蔡和森等人对这种思潮进行了系统的批判。一是批判了无政府主义反对国家、反对权威的思想,指出要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必须抛弃厌恶首领和指导者的心理,必须充分发挥共产党的先锋队作用;二是批判了无政府主义反对政治、崇尚绝对自由的思想,揭露了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实质;三是批判了无政府主义反对集中的平均主义思想,驳斥了黄凌霜“‘按劳分配’会出现恃强欺弱现象”的观点,科学解释了以权威、集中维护公理、正义和人道的共产主义原则。建党初期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为肃清党内错误思潮、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奠基作用。

其次,克服党内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随着党的队伍不断壮大、党组织的不断发展,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性的弱点开始在党内暴露出来,成为滋生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新土壤。针对这些新问题,毛泽东作出了系统的批判并提出了三条宝贵意见。一是要制定正确的指导路线,坚决执行党的各项决议;二是要严明党的纪律,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三是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些要求对肃清党内错误思潮、防止党内政治虚无主义产生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张国焘屡次破坏党的政治路线,逐步走向极端个人主義,严重削弱了党的组织,损害了党内的团结统一。针对这一问题,1937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再次对全党提出了警惕和克服封建军阀意识、反对分裂主义、维护党的团结的要求,在防止党内政治虚无主义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最后,在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决纠正投降主义。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党内一些组织和干部受到王明右倾错误的影响,在制定和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过分强调联合,成为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新动向。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纠正。一是全会着重论述了乡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强调了党对军队和人民的领导,坚定了党的正确政治路线;二是全会驳斥了党内“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投降主义主张,拒绝了国民党取消共产党的无理要求;三是全会重申了严明党的组织纪律的重要性,批评了党内在干部政策上的自由主义和宗派主义倾向,揭露了党内存在的一些两面派行为和小组织活动。这些为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纠治

首先,坚决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新中国成立之初,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在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蔓延开来,致使党内出现了一些骄傲自满、争名夺利、邀功取宠的现象。遏制党内不正之风,纠治利用职权谋取私力、腐化堕落等虚无党的政治信仰、政治领导、政治立场的倾向,成为党中央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从根源上克服党内政治虚无主义,党中央从巩固党的领导、强化党的纪律入手,制定了成立纪律检查委员会、组织党委会、建立党组等重要制度,使监督党的政治路线执行、保证党的决议实施、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有了专门机构。此外,为了深入细致地纠治与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相关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于1950年至1952年间开展了整风整党运动,有力地纠治了政治上堕落颓废的现象,奠定了党成为合格执政党的良好政治基础。

其次,正确对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错误。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晚年错误影响了党内一批同志,致使他们产生了“斯大林完全错了”“社会主义建不成功”“中国党不是真正的共产党”等政治虚无主义思想。针对这些问题,毛泽东在1956年前后写了多篇文章,突出强调要正确对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错误。一是批判了党内全盘否定斯大林、否定社会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的现象,指出斯大林的错误只是“国际共产主义的一种现象”[2]20,不能以此否定其伟大功绩;二是从唯物论和辩证法出发分析了这些错误的原因,指出这是“人的思维的反映跟不上客观实际”[2]65-66的必然结果,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导致的“思想不对头”;三是阐述了正确对待这些错误的方法,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争取全世界的持久和平而奋斗”[2]21。毛泽东对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错误的本质、原因和纠治路径的认识,为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提供了正确的方法,为坚定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信仰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积极应对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新矛盾。随着国际波匈事件的发生和国内群体事件的增多,党内干部作风不良、处理问题方式不当等问题一度被推到风口浪尖,群众中出现的尖锐批评甚至错误政治言论,加剧了党内政治虚无主义产生的风险,解决新矛盾的同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成为党中央关心的重大课题。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作为分析、解决问题的武器,找到了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突破口。一是系统辨析了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等概念,阐释了承认矛盾、解决矛盾的必要性;二是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系列重大问题,指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搞好建设的基本方向;三是找到了化解矛盾、继续前行的金钥匙,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随着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系统阐释并贯彻执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党内外的政治虚无主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纠治

首先,全面扫除和纠正党内的歪风邪气。“文化大革命”期间,拉帮结派、污蔑造谣、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歪风邪气在党内横生,由此产生了以否定党的领导、否定民主集中制为代表的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在重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抵御党内政治虚无主义侵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在邓小平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党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有力铲除了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思想根源;二是在持续的拨乱反正中,邓小平所作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重要讲话以及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肃清了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毛泽东思想的思潮,从根本上遏制住了党内的歪风邪气。

其次,防范和抵御“全盘西化”的政治风险。20世纪80年代末,党内面临的政治虚无主义风险在美国的政治施压下开始加剧。90年代初,国内否定中国共产党、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潮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更进一步活跃,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在“全盘西化”的政治风险面前,邓小平以敏锐的政治眼光作出了清晰判断,其发表的系列讲话和我们党制定的系列措施有效抵御和纠治了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侵蚀。一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内外政治风波的实质是放弃社会主义,推翻党的领导;二是肯定了改革开放这一重大政治抉择,坚决维护了社会主义制度,强调要把改革开放坚持下去,指明了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三是提出了建立党的领导核心、加强党中央权威的问题,提出了用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社会主义来抵御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根本方法。在防范和化解“全面西化”政治风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纠治迈上了新的台阶。

最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消极因素一定程度上侵蚀着党的肌体,成为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重要诱因。针对这一隐患,党中央把“搞好内部”作为切入点,提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为新形势下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指明了根本方向。江泽民着眼防范在复杂斗争中迷失方向的风险,不仅提出了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上保持头脑清醒,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的要求,还强调要把党的领导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建设成为主心骨。胡锦涛从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等角度阐释了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系统提出包括举旗定向、开拓道路、丰富理论、完善制度在内的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举措。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开始朝着精准化、具体化方向發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纠治

新时代对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纠治既贯穿于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之中,又带有独特的、鲜明的特征。

首先,新时代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以重塑和维护党章权威为突破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章在党内重视不够的问题受到了高度关注和及时治理。一方面,学习党章、尊崇党章、维护党章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党遵守党章的政治意识得到重塑;另一方面,以颁布、修订准则、条例等党内重要法规为契机,党章中对于党员、党组织、领导干部等的要求得以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党章权威得到了维护和强化。

其次,新时代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以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着力点。在纠正和处理领导干部政治方向偏移、政治信仰丧失、政治立场失守等违纪违法问题的过程中,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的严重危害彻底暴露出来。以颁布和实施《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抓手,有力铲除了滋生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土壤。

最后,新时代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根本保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仅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经验的总结,也是更深层次防范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指导原则。以这一要求为指导,《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强化党的政治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尊崇党的政治纲领、落实党的政治制度、弘扬党的政治文化、永葆党的政治本色的要求,为新时代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三、中国共产党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经验及启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3]。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以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根本目标,在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上取得了重要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总结这些经验,对于防范和化解党内政治虚无主义这一重大政治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内在动力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4]百年前,李大钊、陈独秀等先驱者和擎旗人之所以在众多社会思潮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让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看见了希望和光明,让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找到了推翻压迫、消灭剥削的武器。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在任何困难面前都捍卫社会主义、捍卫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党的最高政治纲领始终如一、党的初心使命不曾改变。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什么时候能够坚定崇高信仰、坚持党的领导、坚守人民立场,我们就能无往不胜、赢得胜利;什么时候动摇理想信念、否定党的领导、践踏人民利益,我们就会遭受巨大挫折甚至是毁灭性灾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是党的政治灵魂,在任何情况下都动摇不得、虚无不得。

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党和国家不仅要应对外部更加严峻的“和平演变”挑战,还面临着内部变质、变色、变味的重大政治风险。净化党的政治灵魂,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唤醒抵御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强大内在动力,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党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教育中领悟和把握抵制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精髓,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辨别党内外各种政治思潮和政治言论,始终站在党的立场、人民的立场上;要在抓好坚定理想信念这个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中筑牢抵制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思想根基,深化树立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要通过党内主题教育、党内政治生活等强化抵制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内在动力,激发全党践行宗旨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要在百年党史的学习、教育、研究中厚植抵制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历史底蕴,在回望来时路、认清脚下路、坚定前行路中牢筑政治自信。

(二)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根本途径

把无产阶级专政作为通往社会主义的路径,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手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方法论要求,也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一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根据各个历史时期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不同表现,采取了多种方式予以纠治。如旗帜鲜明批判党内错误思潮、及时确立并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等,说到底都是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党内有核心、党章有权威,歪风邪气就无法入侵党的肌体、无法腐蚀党的成员,党内就不会滋生政治虚无主义。如果虚化、否定党的领导,质疑方向、丧失信仰、践踏立场、损坏生态等污浊之气就会在党内滋生蔓延,并进一步动摇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必须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作为根本途径,这是百年形成的一条宝贵经验。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没有党的领导是做不到的。新时代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仍然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之策一以贯之。全党要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执政的理论和实践中进一步强化“政党自信”,把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最大的政治,铲除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根基;要在“四史”学习教育中进一步增强对“党领导国家”政治形态的认同,认清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主流和本质,把握贯穿其中的主线,以清醒的政治头脑压缩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生成空间;要在严明党的政治纪律、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治理和净化政治生态等实践中进一步强化“两个维护”,确保党的政治路线、政治原则、政治方略令行禁止,铲除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生长土壤;要加快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探索党的领导体制优势转变为治国理政效能的现实路径,扎紧遏制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制度“笼子”。

(三)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是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根本保证

确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并通过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守之、践行之,是百年来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根本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解救人民于水火、解救国家于危难,党在与非无产阶级思想作坚决斗争的过程中牢牢掌握政治上的主动权、领导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巩固人民民主、改变国家一盘散沙的落后局面,党在与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作坚决斗争的过程中建立并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了赶上时代、促进繁荣,党在与“全盘西化”错误思潮作坚决斗争的过程中拨开了政治迷雾、坚守了政治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了带领人民迈向新阶段、开启新征程,党抵御了国内外各种杂音、噪音的干扰,回击了一切别有用心者的言论,优化了政治属性、擦亮了政治底色。

在新时代继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抵御资产阶级各种错误思潮对党内政治生活的侵蚀,防范化解党内政治虚无主义这一重大政治风险,要把牢记初心使命、增强斗争本领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黨要把实事求是挺在前面,增强正视问题的自觉、涵养刀刃向内的勇气,对党内政治虚无主义既不夸大也不轻视,自觉同消解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方向、虚无人民主体地位、践踏党的优良传统等倾向作斗争,确保党在政治上的纯洁;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锻炼政治敏感度,提高政治鉴别力,增强与党内对讲政治不以为然、把讲政治看成是虚是“左”的现象作斗争的本领;要善于通过自我革命坚守信仰、顺应民意、解决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政治定力,提高政治能力,不断提高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坚守人民情怀 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N].人民日报,2020-12-26(01).

[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30.

[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09.

【责任编辑:闫生金】

猜你喜欢
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自我革命”是一种政治勇气
反腐败“成绩单”令种种质疑论调不攻自破
简政放权,“自我革命”从国务院开始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有德者的培养
运营商“自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