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数字化旅游发展研究

2022-02-11 00:33刘云东张润然蔡巧儿陈宏欣
乡村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南平小镇村民

刘云东 张润然 蔡巧儿 陈宏欣 陈 铠

(广州南方学院,广东 广州 510970)

1 研究问题与背景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数字化作为信息化的延伸、智能化的基础,对于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2021年,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促进特色小镇健康发展。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是建设数字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内容,而且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特色小镇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特色小镇如何推进数字化旅游建设已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内容。李实等[1]认为尽管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实施多年,但仍然面临城乡要素市场壁垒、农村生产条件落后及民生保障短板等挑战。王洋等[2]在分析数字经济如何助推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针对利益主体合作不足、数字技术应用不力的问题,提出“利益相关者共生+数字技术支撑”二者融合的路径,以助推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殷浩栋等[3]在分析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时提出,当前我国农村数字化建设遇到了一些困难,网络设施与服务水平相对落后、产业数字化进程发展缓慢、数字技能培育体系相对滞后等,克服这些困难应合理布局和加快推进农村网络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全面扩张。彭艳梅等[4]剖析了数字经济下农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影响数字经济在农村旅游业中发展的因素,并从社会发展、政府主导、居民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我国正在全面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平台等的建设为特色小镇数字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评选出138个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为各地推进数字化旅游提供经验借鉴。但目前我国学者对特色小镇数字化旅游建设的研究尚不充分,对于特色小镇数字化旅游建设中存在的数字技术应用不广、利益主体合作不强、乡村“数字鸿沟”普遍等问题还有待深入探索。

自2016年以来,广东省广州市创建了30个特色小镇,为其提供用地扶持、资金扶持、产业扶持和人才支持。其中,广州市从化区南平静修小镇大力发展数字化旅游,依托线上信息服务平台、电商平台与农产品品牌,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打造了较为完整的绿色产业链,逐步形成了数字化旅游发展模式。笔者通过考察、访谈等多种方法,分析南平静修小镇数字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数字化旅游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和新机制。

2 南平静修小镇数字化旅游发展历程与路径

2.1 南平静修小镇建设与发展历程

南平静修小镇建设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2.1.1 第一阶段(2011—2015年)。2011年,广州市海珠区开始进行对口扶贫,南平村建设了第一条木栈道——凤溪栈道。2012年,南平村主干道、巷道铺设水泥路面,全面升级道路基础设施。在道路通畅的基础上,南平村经济快速发展,各种农产品大量输出。2014年,南平村正式脱贫。2015年,南平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2.1.2 第二阶段(2016—2019年)。2016年,广州市委市政府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南平村被纳入其中。2017年,珠江实业集团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与南平村按照8∶2的投资比例合作成立广州珠江南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南平静修小镇建设与运营;多方投入7 500万元资金,整治南平静修小镇人居环境、建筑立面,并加强村道升级改造。2018年,南平静修小镇综合环境整治与核心建筑设计方案完成。2019年,南平静修小镇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创意、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的景观产业带。

2.1.3 第三阶段(2020年至今)。自2020年以来,南平静修小镇因地制宜发展文旅特色产业,除了荔枝定制、无核红柿等特色产业,还签约了10多家战略合作单位,引入了会务培训、研学拓展、静修养生等项目,建设了南平健康产业基地,打造了睡眠中心、养生公馆、禅修等特色乡村康养项目。

南平静修小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推进”的原则,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国企”合作共建的形式,形成了“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利益一体化机制;同时,搭建了“仁里集”等线上线下平台,探索数字化乡村治理,打造数字化文旅品牌,形成了“网格化+闭环式”的服务反应机制。

2.2 南平静修小镇数字化旅游发展路径

2.2.1 整合生态资源,建设数字化旅游小镇。南平静修小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最大限度保护村庄原有形态的基础上,以“山、泉、林、溪、石”五大特色生态要素为依托,精心设计、打理村庄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升级改造了南平静修小镇主入口、南平双桥、生态公园、 南平公园、木棉双塘、凤凰溪流等多处景观,将具有岭南特色的田园山水风光融合成一体,将自身打造成了一个生态大公园。同时,南平静修小镇坚持设计引领,整治建筑外立面,优化人居环境,改善生活条件。经过整体设计、统一改造,南平静修小镇原来房屋破旧、布局杂乱的落后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村容村貌大为提升。此外,南平静修小镇以“静修”为主题进行旅游开发,建设了以农村基层治理为主线、以云平台大数据为支撑、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仁里集”平台,并通过平台向游客介绍南平静修小镇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南平静修小镇营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推动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的落细落实,带动了数字化旅游小镇的建设。

2.2.2 整合文化资源,发展特色休闲服务。南平静修小镇的文化资源既包括静修文化,又包括乡村传统文化。南平静修小镇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村企合作建设进士亭、村史馆、文化中心、新水方阁和影视文化中心等文化设施,传承黎氏“一门四进士”的学风和“勤、聪、忠、廉”的家风,为“南平文脉”重新注入了活力。同时,南平静修小镇立足“静修”主题,村企双方共同制定了《南平静修公约》,倡导健康养生、文明礼仪、勤俭节约、守望相助的理念,将静修文化元素转化为村民和游客的自觉行动,并打造南平山居、南平客栈、南平人家、水芳阁等旅游住宿、休闲服务产品,为游客全方位提供精品特色民宿、康养木屋、食修、功修、茶修等多种静修体验服务。此外,南平静修小镇组织游客参加特色文旅休闲活动,例如,美荔采摘,采摘品尝荔枝;古荔市集,购买特色农产品和绿色美食;凤溪亲水,亲近自然生态;南平古乐,畅玩投壶、射箭、蹴鞠等多个古代游戏;毕业荔行,与恩师沿凤溪徒步5 km;童心爱荔,小朋友与父母共同作画;房车营地设计大赛等。南平静修小镇动静皆宜,从修身、修心和修意三个层次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机结合,形成有品位、有记忆、有意境的旅游休闲新形态,打造了极富魅力的山水艺术社区、宜居宜游的生态型身心休养静地。

2.2.3 整合数字资源,打造数字化旅游品牌。南平静修小镇整合数字资源,借助“静修南平”“静修小镇农家乐”等微信公众号,“南平静修小镇预订服务”和“静修小镇餐饮服务”等小程序,“南平静修小镇”视频号,以及“南平静修小镇”“静修小镇——从化南平”微博号,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预定、导游导览等服务。同时,“南平静修小镇”数字平台以顾客为导向,全方位展示南平静修小镇的各项活动、服务和产品,不断增强与游客之间的互动,以丰富游客线上体验,逐步将南平静修小镇打造成拥有“美荔定制”和“静修旅游”品牌的网红小镇。此外,南平静修小镇持续与新华社、《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等传统主流宣传机构与媒体合作,举办“乡村振兴”媒体开放日等活动,通过拍摄小镇的优美环境、报道小镇的新闻故事,推广小镇的文旅服务,树立小镇的品牌形象。南平静修小镇还通过“仁里集”数字政务治理云平台,建立村民数字档案台账,加强网格化管理,推进政务公开,改善营商环境,提供高效服务,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的品牌建设和发展。

3 南平静修小镇数字化旅游发展成果

3.1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旅游承载能力得到提升

在推进数字化旅游发展建设中,珠江实业集团对口帮扶南平村,按照广州市委市政府“千企帮千村”工作部署,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各项建设,先后投入资金约1.18亿元,完成了南平静修小镇核心区100万m2的环境治理、100多栋住宅外立面改造、8个自然社的生活污水系统改造、村道升级改造,还新建了南平双桥、红枫公园、凤凰溪流等多处景观,同时建成了埋地式的一体化生态污水处理池、装配式公厕及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在该过程中,不仅有效提高了南平静修小镇的旅游承载能力,而且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通过一系列村企合作旅游产业项目建设,南平静修小镇获得了“国家森林乡村”“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称号,并在2020年被纳入广东省发改委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库。

3.2 集体经济成倍增长,实现农民就业增收

在推进数字化旅游发展中,南平静修小镇建立起了集宣传、购买、售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服务中心,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线上订房、缴费、取消等功能,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同时,南平静修小镇创新推出了荔枝定制经营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相继推出了“荔枝+大湾区建设”“荔枝+公益”“荔枝+企业”等荔枝定制模式,实现了荔枝销售从“自产自销”向“预定销售”的升级转变。2019年,南平静修小镇通过实施荔枝定制,实现了年定制销售荔枝25 t,销售额225万元。在此过程中,南平静修小镇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长,由2016年的31.2万元增长至2019年的150.0万元,增长了381%;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1.62万元增长至2019年的3.80万元,增长了135%。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2.64万元,同比增长了10.6%,实现了村民增收目标。

3.3 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营商环境得到改善

在推进数字化旅游发展中,南平静修小镇以“政府支持、村企共同主导”为总体原则,成立了南平村综合管理办公室,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通过“网格化”联系村民,形成“闭环式”快速反应处理机制,显著改善了地方营商环境,保证了当地企业、村民办事效率。同时,通过搭建数字化监控平台,南平小镇实现了“三无”:无重大恶性事件、无流氓黑恶势力、无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此外,南平静修小镇社会治安稳定,矛盾纠纷的调节率达100%,有效确保了当地村民及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增加了游客信任度与安全感,推进客流量稳步增长。

4 南平静修小镇数字化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

4.1 青年外流,人力资源短缺

南平静修小镇地处从化区,地理位置相对较为偏远。由于受到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影响,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南平村无论是旅游商务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是从事特色种植的人力资源都存在短缺的情况。而人力资源短缺会导致小镇无法有效组织管理团队对旅游平台进行运营,出现部分旅游平台信息更新不及时、功能不全等问题,消费者无法第一时间通过平台获取小镇信息,降低了游客旅游消费的意愿。此外,在当地特色产业——荔枝定制方面,劳动力严重缺乏。在荔枝收获季节,小镇无人可用,难以完成消费者荔枝定制目标,影响消费者观感,严重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特色产业发展。

4.2 生态瓶颈,接近环境承载极限

南平静修小镇总面积约5 km2,下辖8个自然村和12个经济社。目前,餐饮、景观小品、旅游设施及游乐项目等在规划范围内已经趋于饱和,在旅游旺季,游客人数超过3 000人/日。对于南平静修小镇而言,游客日接待量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当地接待和承载能力,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生态压力。

4.3 山寨文化,文化创新遭遇阻力

南平静修小镇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文化创新的支持。但目前南平静修小镇文化创新遭受着来自两个方面的强大阻力。一方面是因循守旧的传统文化。南平静修小镇早期先民以客家民系为主,逐渐形成以客家人为主的聚落,如今南平静修小镇的8个自然村中,有7个都是客家村,至今仍然保持数百年来客家的传统风俗习惯。村民受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对创新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是山寨文化的伪创新。南平静修小镇逐步开发的数字化旅游产品、文创周边产品等多属于低廉的山寨文化产品,打击了人们的文化创新热情。

4.4 存在“数字鸿沟”,村民参与分享不足

南平静修小镇脱贫时间较短,且当地多数村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因此有部分村民对于新媒体、新平台的接受能力和操作能力较差。部分村民即使配备了相关的电子信息设备,却依然抗拒或没有能力学习数字化产品的使用方法,餐饮店、小卖部的老板甚至不会操作微信、支付宝收款,无法参与到当地数字化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更加无法分享数字化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而对于这种“数字鸿沟”问题,当地很难找到专业人员对村民进行长期培训,该情况在短期内较难改善。

5 南平静修小镇数字化旅游发展对策

5.1 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吸引人力资源参与发展

第一,南平静修小镇应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吸引资金、企业进驻,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提升人力市场薪酬水平,吸引青年人才参与地方发展。第二,南平静修小镇应与移动、电信等企业进行建设合作,为村民、游客提供更快速、便捷的网络服务,为招纳数字化旅游宣传、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士提供条件。第三,南平静修小镇应逐步与从化区周边的企业和高校合作,通过与这些学校、企业签订学生实习、就业协议的方式招纳数字化旅游方面的人才。

5.2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旅游承载服务能力

第一,南平静修小镇应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山、泉、林、溪、石”等特色生态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一方面细化、优化现有的景观小品、游玩项目,另一方面拓展开发“山有六千亩,峰拥八九座,峡谷数十条”的自然资源,提高环境承载能力。第二,南平静修小镇应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推进“五个美丽”行动,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100%和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100%,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和无害化处理,全面改善生态环境。

5.3 深入推进文化创新,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在乡村信息网络不断完善、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的崭新图景下,南平静修小镇可借助数字化手段,打造静修特色文旅品牌,撬动南平静修小镇经济发展[5]。第一,南平静修小镇应扎根地方文化特色,持续开发乡风、家风传统资源的数字形式,使当地特色文化焕发新活力。第二,南平静修小镇应利用数字平台“南修子”,整合现有“南平怀旧音乐节”“非遗文化-广彩活动”“南平古乐”等文旅项目,并进一步打造新的文旅项目,形成有影响力的IP形象,吸引新生力量参与文化创新。第三,南平静修小镇应打造静修特色文旅品牌,充分利用独一无二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与场所,分别设置室内静修场所及室外静修空间,将当地的特色手工艺、非遗文化、土特产、历史符号与静修文化深度关联,并进行细分和挖掘,全面推进特色文旅品牌建设。

5.4 克服数字不平等,实现共同富裕

南平静修小镇要想跨越“数字鸿沟”,克服数字不平等,就需要建设“设施+技术+终端+服务”的新发展模式。第一,南平静修小镇应针对老年村民和游客的需求,普及数字基础设施,解决“脱网”“半脱网”状态。第二,南平静修小镇应优化网购、网约车、移动支付软件,将电子政务、商务和农务技术融入乡村数字平台,消解村民和游客在各种活动之间的隔阂[6]。第三,南平静修小镇应建立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做好“一老一小”、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第四,南平静修小镇应开发容易被村民和游客识别的数字文化内容,打造具有灵性的文创产品与IP形象,帮助村民和游客跨越“数字鸿沟”,共同分享小镇数字化旅游发展红利。

猜你喜欢
南平小镇村民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熊的小镇
徐南平一行到晋中国家农高区调研
南平:妇联干部当好“五员”助力妇女脱贫增收
小镇(外一篇)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原来它不是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