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里,有一个香气四溢、气象万千的中国

2022-02-11 08:29周重林
中学生天地(A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陆羽白茶茶道

文/周重林

在我的家乡云南,现在还有为数众多的古茶树,茶农每年从古茶树上采摘茶叶,制成普洱茶饼,卖到世界各地。什么是古茶树呢?就是树龄超过了100 年的茶树。

我很喜欢喝古树茶,因为它汤感饱满丰富,滋味悠长,那种山野气韵更是为其他茶所不及。

中国的茶过去都是以地方来命名的,比如西湖龙井,指的是西湖龙井这个地方产的茶,其他著名的茶还有黄山毛峰、祁门红茶、云南普洱、君山银针、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等。一口气读下来,是不是有种把地理与特产结合的感觉?其实人也一样,古装剧中的人自我介绍时,会说“燕人张飞”“常山赵子龙”,好山好水、人杰地灵便是如此。

后来,近代科学兴起,茶叶专家从工艺的角度重新为茶叶分类,根据发酵度的不同,把茶叶分成了六大类。什么是发酵呢,就是茶叶发生了化学变化。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发酵食品,比如酸菜、酸奶、酱油等。发酵工艺不同,茶叶的类别也不同。

绿茶是不发酵的茶,中国各个产茶地都以绿茶为大宗,是中国人比较偏爱的一种茶。按照中医的观点,绿茶性凉,偏寒,饮用要有度。安吉白茶经常被当作白茶,但它其实是绿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也是世界上流布最广泛的茶。红茶适合加牛奶、加糖一起补充热量,适合在下午喝。

黄茶是微发酵的茶,非常小众,目前只有湖南君山、四川蒙顶等极少数地方还有人做。

白茶是轻发酵茶,口感清淡,这些年颇受追捧,生产范围已经从福建的福鼎、政和扩大到全国各地。我个人喜欢白茶的口感,刺激性弱,适口性强。

青茶是半发酵茶,也叫乌龙茶,制作工艺极其复杂,主要产于福建、台湾、广东和云南等地。大红袍不属于红茶,属于青茶。

黑茶是后发酵茶,制作以粗老叶为主,过去主要满足边销、侨销的需要,近些年受到一些老茶客的追捧。黑茶主要有安化黑茶、梧州六堡茶、雅安藏茶、云南普洱茶等。

理解中国的茶文化,有两句很重要的话,一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二是“琴棋书画诗酒茶”,前者是俗文化,后者是雅文化。这充分说明,茶文化是雅俗共赏的。中国人从西汉年间就开始普遍饮茶,魏晋时就有大量饮茶的记载,到了唐代,陆羽写《茶经》,让茶文化堪与酒文化比肩,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思想。饮茶,不仅可以带来健康,还可以洁以修身,俭以养德。在酒气冲天的唐代,陆羽带来的茶香宛如空谷幽兰。

陆羽倡导的茶道艺术,在宋代获得空前繁荣,大书法家蔡襄、苏轼、黄庭坚、赵佶等人都把点茶艺术的地位提高到与书法一样的位置,两宋从皇室到士大夫,都以饮茶为乐。宋代的茶诗词数量相当惊人。据我研究,深受当代人喜爱的苏轼,一生创作了100 多首茶诗。

在宋人看来,探寻生命的过程,本身就令人神往,而不是非要得出一个结果。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体悟到了生命的意趣,体悟到了美,不是非要得出一个结论。过程被赋予了某种意义,饮茶也就不再只是一种消遣行为,而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途径。

饮茶行为也同时被赋予了高度的仪式感,择时、选景、挑人,时间不对不喝茶,景色不好不喝茶,人不对不喝茶,来喝茶的人也要将自己的才华悉数献上:焚香、挂画、弹琴、下棋、写字、作诗、分茶。

明代延续了宋代的茶雅文化,有所不同的是,明代随着心学与禅学的深入人心,更强调融入世界的乐趣。之前的茶雅文化,是一种贵族式的生活方式。明代士大夫则不然,他们强调以日常所用为道,重视在劈柴担水中悟道,向万物看齐,清净而不清高,雅玩成为日常,把唐宋以来茶文化的俗与雅再次统一起来。

茶为道,在其日常,随处可见。水让茶有了温度,茶让器皿有了生命。儒家说,温润如玉,如是;温文尔雅,如是;不温不火,如是;即之也温,如是。释家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茶道艺术,就在其中。

所以说,茶叶可大可小,小的是爱好、性情、习惯,它出现在不同的位置,呈现出不一样的意思。在厨房,它是柴米油盐的组件;在书房,它搭配琴棋书画;在客厅,它体现出有朋而来的喜悦;在旷野与坟头,茶与祖先魂灵同在;在茶馆,茶会滋生出令统治者恐惧的话语,“莫谈国事”是一个时代的主题;在佛堂,茶与智慧并存,“禅茶一味”悬挂至今。

在茶里,有一个香气四溢、气象万千的中国。

猜你喜欢
陆羽白茶茶道
体验茶道魅力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茶圣”陆羽:煮茶走天涯
绘本
茶道人生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ANIMATING ‘IP’COMICS AND EMOJIS BECOME ENTERTAINMENT BRANDS
《茶道六百年》
陆羽弃佛从文
陆羽弃佛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