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构建有深度的历史课堂

2022-02-11 06:02曾彩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定鸦片战争初高中

曾彩梅

【摘要】对课堂教学而言,所有关于“教”的问题都应以“学”的理解把握为出发点,只有立足“学”才可以弄清楚“教”,否则任何超越学生学习能力的拓展都是没有价值的。因此要以学定教,依据学情,以挖掘教材内容的厚度,培养思维品质的深度,感受历史学习的温度,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从而构建有深度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以学定教;有深度的历史课堂

所谓以学定教,指的是按照学生的发展水平、学习能力来确定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教学理念。这不仅需要教师更新教学内容,还需要结合高中生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基于学生立场和所学内容,在历史课堂之中带领学生通过时空定位、问题探究、史料实证、情境学习等途径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揭示历史表象背后深藏的因果关系,使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学习,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建构有深度的历史课堂。

一、以学定教,挖掘教材内容的厚度

教材是我们组织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核心材料,是实施历史教育教学的主要载体,课文是教材也是学材。随着初中高中新课标的实施,按照新课标编写的初中高中历史教科书也随之使用或试用,“双通史”体例再次出现,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明显重复的现象又凸显出来。所以如何让学生在已学当中获得新知,那么立足学情,衔接初高中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正如徐蓝教授指出:“高中历史在初中历史的基础上从简择要,更加注意分析性,使历史教育做到循序渐进。”以两次鸦片战争为例,初中历史分布在八年级下册第1课和第2课,学习要点包括鸦片战争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与签订《南京条约》;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与签订不平等条约;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具体呈现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实与不平等条约带给中国的灾难。而高中历史则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合为第16课,内容包括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三个字目。对比初高中教材可知,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是重复的,当然重复也是有必要,因为鸦片战争后是中国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但高中历史明显是侧重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既然这样,基于学生学情和初高中教材的衔接,我把本课设置以“冲击与初醒”主题,引导学生在全球史观的角度之下以时空定位分析19世纪中期中外历史的发展走向,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是难以避免,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其次,以表格形式让学生列举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事实,分析归纳鸦片战争使得中国主权在各方面的丧失,从而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后利用课文图片,辅助性栏目资料,补充材料,从史料实证的角度,使学生概括两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抗争的?分析先进知识分子如何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下初醒的,从而开启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做出来救亡图存的探索历程,深化两次鸦片战争的教学内容。所以面对高一历史教学课时少,内容多的困境,如何使学生在已学之中获得新知,由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由产生共鸣到厚植家国情怀,需要教师以学定教,衔接初高中的历史教学,挖掘教材内容的厚度,建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的整体教学框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有深度的历史课堂。

二、以学定教,培养思维品质的深度

历史教学要使学生扩大思维空间,问题教学无疑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锻炼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高中历史课堂中的问题设置,教师既要筛选经典史料,也要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和认知水平,不能为提问而设问。要基于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置有梯度的问题链,既能照顾各层次的学生,又可以激发学生深度思考。以选择性必修一15中国货币演变历程为例,我设置三个问题链,第一是梳理时空脉络,明晰历史事实,包括立足教材,制作时间轴,梳理中国各时期的货币史实;利用时间轴,概括中国货币发展的演变趋势。第二是史料实证,形成历史解释。包括为什么产生货币来探寻货币产生原因;通过实物、文字与考古发现使学生了解用什么来充当货币;展示宋、明清时期两则材料,让学生结合史料分析是什么推动货币的演变。第三是借鉴历史,完成意义学习。借助课文图片,材料等展示元朝,民国滥发纸币对阻碍社会发展,造成经济混乱,使学生汲取历史上货币发行经验教训,体会人民币的稳定发行是国家社会职能的体现,是稳定社会发展的保障。三个问题设置分别从史实、能力、思维层层递进,既引导学生从碎片化的历史现象入手,又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来看待中国货币发展演变和经验教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度,发挥了历史学科育人的价值。

三、以学定教,感受历史学习的温度

历史教学不是对旧知识的简单重现,应该是基于课程、社会、时代的需求发挥历史学科育人价值。这就需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找准提升学生品格和家国情怀的链接点,从而感受历史学习的温度。因此在历史课堂当中教师基于学生认知水平,通过史料构建丰富的学习情境,然后在老师带领下进行探究活动,学生主动体验活动,从而设身处地地感悟历史。其次,从学生身边的历史出发,适当补充乡土史料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从而更深刻地感悟历史。以部编版中外历史刚要上第24课为例,讲述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其中涉及敌后战场的史实可以补充在抗日战争期间增城敌后战场抗战历史,如“大埔围村抗战历史纪念馆”等家门口的抗战资源,重现了增城大埔围村民在这种伟大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抗战中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无畏,共赴国难的“大埔围精神”,以此为切口拉开全民族浴血奋战的壮丽场面,进一步认识抗日战争的历史,进一步感悟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进一步感悟共和国的红色政权来之不易,从而感悟历史学习的温度。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课标制定和教材编写,给教师在专业和自身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以学定教”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优化教学内容,从教师“怎么教”到体现学生“怎么学”,打造有深度的历史课堂。

【參考文献】

[1]冯一下,赖良玉.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再认识[J] .中学历史教学·教学研讨,2020(第5):30.

[2]徐蓝.历史核心素养统领下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J] .课程·教材·教法,2019,9(39),9(35).

[3]陈会明.基于最近发展区的初中历史问题驱动教学模式[J].中学历史教学·教师发展.2021( 10)10

[4]徐蓝.对教师使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一些建议[J] .中国教师·专题 ·统编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2020(10):23.

(责任编辑:张晓东)

猜你喜欢
学定鸦片战争初高中
新高考模式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探究
明确目标·培育素养·强化优效·引领提升——地理教学“以学定教”的探讨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明确目标·培育素养·强化优效·引领提升——地理教学“以学定教”的探讨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THE DRUG WAR
历史的真实与虚构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
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看鸦片战争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