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研究

2022-02-12 01:04林赛傅瑶高妍
关键词:弘扬红色大学生

林赛,傅瑶,高妍

(1 沈阳建筑大学 环境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2 沈阳工程学院 基础教学部/美育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文化历经五千年风雨洗礼,红色文化是其中绚烂的组成部分,注重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关系到青年学子的未来发展,关乎到中华民族的国运兴衰。在新时代尤其是文化自信视域下如何理解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价值内涵,如何对红色文化进行优质有效的传承和弘扬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要研究的议题。

一、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价值

1.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顺利实现人生价值。在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不断面临新挑战。对高校学生而言,大学阶段是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文化在碰撞中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面对错综复杂的多元文化冲击,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坚实的精神力量发挥着导向作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保证大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能够使其更为明确广大青年的发展进步同国家的强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而更好地摆正和处理好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国家民族利益的关系。大学生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能够让红色精神成为自身不断追求进步、刻苦努力的动力源泉。

2.有助于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高校德育实践。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在高校德育实践的具体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各方面的德育元素,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红色文化是高校德育实践的重要抓手,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能够使大学生更加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所走过的艰辛历程,更加清晰英雄人物的历史故事,进一步实现高校德育文化和红色文化有机结合,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德育工作过程中能够立足所在地域和高校的红色历史,注重红色文化的运用,通过参观各类纪念馆、讲党史故事、采访先进模范等形式,用红色精神感染学生、感动学生、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增进思想认同和情感共鸣,从而使高校德育实践取得更好的效果。

3.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红色文化和民族精神相辅相成,红色文化是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时代表现,民族精神是红色文化的概括升华。二者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体现的都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优秀内在与传统美德。因此,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激发学生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感,有助于激励青年学生永远在努力奋进与攻坚克难的旋律中前行。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这其中凝聚着青年学生的价值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表现。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全面了解、充分热爱、完整传承和广泛弘扬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要前提。

二、大学生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1.学生对红色文化知识储备有限,学习主观能动意识不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需要大学生储备一定的红色文化知识及增强自身的学习主动性。高校学生的红色文化知识学习大多数没有了高中时学科教学的系统性,尤其一些理工类院校,除了思政课教学外,少有系统的红色文化教育课程。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与形式越来越丰富,相对流行文化而言,很多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

2.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偏重知识灌输,忽略情感培养。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红色文化知识底蕴,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价值的认可。目前,在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中呈现给学生的教育内容不够系统,教育方法较单一,更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对红色文化资源不能进行深入挖掘,大多是对网络或书本中的红色文化内容的简单复制,单调的信息输入影响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情感认同及思想认知。

3.大学生红色文化自信培育实践活动实效不高,活动流于形式。部分高校对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实践活动重视程度不够,活动时间投入和工作力量配备不足,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无法满足学生文化需要。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实践活动手段、载体、途径不多,活动形式创新不够,一些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完成上级任务上,活动形式大于活动效果,这也导致了大学生红色文化活动达不到应有效果。

三、大学生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有效途径

1.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内在动力。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强化大学生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主体意识,引导其主动承担起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责任。一要提高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内驱力。学习好红色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红色文化与自身综合素养提高之间的内在统一性。高校可以通过建设和发展理论性社团营造大学生红色文化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在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支持理论性社团开展读书会、研习会等各类学习活动和宣讲、论坛等红色文化传播活动,有效引导大学生重视学习红色文化,主动研究和传播红色文化,使其自觉成长为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主力军。二要为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创造条件。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兴趣不足,原因在于红色文化知识的供给与学生已有红色文化认知水平不相对应。因此,有必要分阶段地通过调查问卷、个案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现有红色文化掌握情况,找到其知识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这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红色文化内容,衔接他们知识的小漏洞但并不是他们的盲区。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出潜在的能力,达到更深程度的认知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红色文化教育活动。

2.注重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培育红色文化情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2]。因此,要注重培育学生红色文化情感,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亲和力。一要精选红色文化资源。在信息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红色文化各类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极为丰富,要结合高校大学生的专业特点、认知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红色文化资源和教育教学方式。要有选择、有对比,引用一些示范性强、引领力大、可辐射、可推广的优秀网络资源充实到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内容中去。特别要注重当地红色文化的传承和校园红色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学生红色知识学习从“我要学”变为“我爱学”,使红色文化真正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二要注重创新发展。文化发展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每一种红色文化精神都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但是每一种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扬都不能受制于这些背景和历史条件。要在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将红色文化与现实相结合,将书面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比如在讲授大学生红色文化知识的同时,利用新方法新手段开发网络空间,利用新媒体超越时空、互动便利、视觉冲击力大的优势,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平台的创新发展。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易班平台宣传红色文化,通过开设红色文化网络微课、创建红色文化知识共享中心、网络红色文化交流论坛等方式,传播红色文化内容,培养大学生红色文化情感,鼓励大学生成为红色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

3.精准供给红色文化活动,增强实践效果。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学生特点的变化,高校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应不断推陈出新、形式丰富。例如,红色文化宣讲团、革命遗址参观、红色歌曲传唱、红色网络推送等等,这些实践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红色文化自信的培育。但更要注重提高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使红色文化实践活动“适时、有效、适度”,使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全面增强。这就需要全面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精准供给红色文化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真有收获。一要抓好重要时间节点。精心谋划,充分准备,为红色文化的传承留出空间、留好时间,形成有利于弘扬红色文化的有利条件和校园氛围,使红色文化活动适时走进人心。尤其是国庆、七一这种重要节日或者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纪念日,是开展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活动的良好时机。在活动中适时引导,在现场热烈的气氛中升华学生感情,在活动后讨论总结,让红色文化精神入脑入心。二要注重文化活动实效。红色文化活动实效性的体现最终在于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拓展、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道德得到提升、行为得到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从教育对象上来讲,根据理工类院校和人文社科类院校学生的不同特点,精准提供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红色文化内容。例如,理工类院校的学生红色文化水平相比于人文社科类院校来讲相对较弱,可以多选择参观、讲座这类活动形式,多听多看,先了解再感受。而人文社科类学生可以利用自身学科背景的优势参与红色文化研究,探讨红色文化发展规律,从活动客体转化为活动主体,并且在大学生群体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从教育形式上来看,要让红色文化实践扎根生活,让生活推动红色文化实践。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如此,当红色文化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文化自信的培育效果会大大提升。例如,某高校传承雷锋精神并不只是在每年的3 月5 日去学习雷锋,而是将这种精神传承日常化,设置校园雷锋班并且把这个团体和分团委、学生会一样当成一个日常学生组织去管理、去运行。每一名在校的大学生四年中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雷锋精神的影响,这就是红色文化活动的实效。三要注意把握好红色文化活动的度。量变是质量的基础和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达不到质变就停止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太过浅显,文化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组织一次就收获一次。红色文化体验不仅要入学生的眼,更要入学生的心。从活动质量上看,我们追求精益求精,要适合学生红色文化需要又不过度占用学习生活的时间。从活动范围上看,要追求深而广之,对一种实践活动背后的红色文化深入挖掘其内涵,分析其特殊性,将其精髓广泛应用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使之内化为学生内心的一股力量,使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从实践中来,又运用到实践中去。

猜你喜欢
弘扬红色大学生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追忆红色浪漫
大学生之歌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