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寒食帖

2022-02-13 18:03王海轩
共产党员·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寒食赤壁赋章法

王海轩

苏轼不仅是北宋最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也同样是中华历史上名垂千古的大艺术家。在书法上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各名书家之长,并将名家的技法、艺术风格融会贯通,最终自成一家。

作为苏轼的代表作品,《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17行,计129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帖是苏轼在黄州留下的一篇诗稿,大约写于1082年,这一年苏轼45岁,经过“乌台诗案”的诬陷,几经磨难,下放黄州。这一年是他生命低潮的谷底,却创作了大批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佳作, 不论是诗词还是书法, 都达到了其艺术的高峰。在文学史上传世不朽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都写于这个时期,正所谓低潮期的高峰、苦难中的风流。

《寒食帖》书两首诗。诗句平铺直叙,直抒胸臆,没有晦涩难懂的文字,却沉郁苍凉,表达了他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帖书法也正是契合着这种心境从笔下流出的,诗文书法完美结合。书法因诗文提升了审美价值, 诗文因书法增强了对内心的穿透力。通篇跌宕起伏、气势豪放,充分体现了宋代“尚意”的书风,也自然成为了宋人美学的典范,成为了书法史上的经典,后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寒食帖》的笔法、结构、章法是极其丰富的,其节奏也是极具变化的。

首先,字的大小之变,相邻字或字组大小反差明显;其次,正欹之变,字有的较正,有的倾斜,正欹变化莫测;再次,疏密、粗细之变,疏密与线条粗细的变化同步实现,疏密变化较大的地方线条粗细变化也较大;还有布白之变,在空间布局上,行距宽窄、行的邊线错落有致,同时借字的大小、长扁和笔画的伸缩分割空间,形成对视觉的冲击。

文人书法特别着重“字”与“心境”的契合。帖中有一处格外精彩,意味浓郁,是书意结合的典范,在书法的学习和鉴赏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第十一行到第十三行,“破灶烧湿苇”,达到了节奏的高潮,是全帖笔墨最重处,以“破灶”二字为全篇力度的凝聚点,也是情绪的爆发点,点明了作者的处境。接下来是“哪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这是寒食“诗”中最动人的句子,更是寒食“帖”中最惊人的高潮。

“衔纸”相对于“破灶”的厚重,笔锋变化得极端爽利。“破灶”用笔深至笔肚,字形朴拙厚重,有一种破败的荒凉之感;而“衔纸”二字,全用笔锋,“纸”字下面“巾”部的最后一笔拉长,如长剑破空,电闪漆夜,剑锋直指下面萎缩的“君门”二字。《寒食帖》的这一段,融合了凄苦和悲愤,交织着无奈、伤痛和与命运的抗争。

再从章法上看,“衔纸”二字若依然如前两行那样厚重,会使整个作品后半部显得气“闷”,“衔纸”二字的变化恰使章法为之一新,并与前面部分相呼应。这也是这一作品十分难得的。此作品是苏轼随兴创作,没有正式的落款和印章。

苏轼书法流传后世颇多,适于后人书法学习的有,著名的《天际乌云帖》《赤壁赋》《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醉翁亭记》和一些手札等。9700CBF0-3BE2-4B6A-8758-633783377BEF

猜你喜欢
寒食赤壁赋章法
节录苏东坡《前赤壁赋》
春潮带雨 寒食月明
千江有水千江月——《赤壁赋》任务学习
例证段的基本章法
读苏轼《寒食帖》,最是惆怅多情时
苏东坡《前赤壁赋》
《宋会要辑稿》“西人最重寒食”考
让章法更好看的九个方法
助建脚手架 写作显章法
行书章法浅析(三) 章法创造完善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