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第一动力续写“创新安徽”华彩乐章

2022-02-13 00:45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宣传中心
安徽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二十大科技成果安徽

文/孙 刚(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宣传中心)

当今世界,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安徽,强调要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关键靠创新。十年谋一“创”。安徽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栽树工程”,坚持“四个面向”,加强原始创新、主攻技术创新、强化产业创新、落实制度创新,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十年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实现了科教大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跨越发展。

当前, 安徽已进入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关键阶段。 按照党的二十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谋划部署,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必须从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的高度推进科技强省建设, 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省份首要任务的高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把原始创新作为重要策源,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十年来,安徽围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形成了以国家实验室为龙头、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创新平台为骨干、省“一室一中心”为依托的多类型、多层次创新平台,累计建有国家级创新平台216 家, 省级创新平台近3000 家,“墨子号”“九章”“祖冲之”等量子科技重大成果“多点开花”,“人造太阳”、超薄电子玻璃屡创世界记录。 对标高质量发展需求,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安徽应围绕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组建省产业研究院和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等,重塑梯次布局、定位清晰、功能完善的安徽特色创新平台体系,形成支撑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安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体系化力量。

把技术创新作为主攻方向,重塑项目管理体系,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党的二十大强调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十年来, 安徽不断构建强链补链延链重大科技攻关体系,突破了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2021 年,全省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9 件、居全国第7 位,较2012 年增长14.4 倍;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93.1%,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贡献率达61.1%。 未来5 年,安徽要聚焦事关高质量发展“最紧急、最急迫”的问题,坚持目标导向,发挥企业出题者、答题人、阅卷人作用,滚动编制“倒逼”“引领”“替代”“转化”“卡脖子”“能力”清单,综合采用公开竞争、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支持方式,确保凝练出科技攻关“真问题”,形成科技攻关“真榜单”,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把产业创新作为战略重点,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十年来,安徽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作为科技经济融合的关键环节, 推动全省先进制造业增加值迈上万亿元台阶, 跻身全国十强省。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9%,占比规上工业增加值45.7%,较2012 年提升10.9 个百分点。 按照党的二十大“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要求,安徽应围绕重点产业自主可控、自立自强,大力推进科技与产业一体化,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产业化进行全链条设计和体系化布局, 建设企业为主导的转化平台, 推进应用场景创新和示范, 强化科技成果对接交易,依托“羚羊”工业互联网实现研发资源与企业需求精准高效对接。

把制度创新作为重要保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十年来,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先行先试, 到全国首个省级创新型省份建设促进条例,再到《安徽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安徽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创新创业生态明显改善。 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安徽应坚持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实施有组织的科研,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创新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打造科技创新基金丛林,实施企业科技人才工程,打造“科大硅谷”试验田等,构建全省“一盘棋”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大科技”新格局,在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为安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再创新辉煌!

猜你喜欢
二十大科技成果安徽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