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体育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探讨

2022-02-13 14:32潘施玫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2年9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盘点会计制度

潘施玫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我国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政府会计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信息。传统会计过去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方法,与多种会计制度并存交叉,核算方式存在差别。由于存在多种会计制度,导致会计信息可比性不强,不利于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影响了政府信息的质量,难以满足政府利用信息进行决策和社会公众知情的需要。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构建了全新的政府会计体系,有利于事业单位的规范发展。

(二)研究意义

随着《“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的颁布,点明了2035 年体育强国建设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将使竞技体育实力再上新台阶、青少年体育发展进入新阶段、体育产业发展形成新成果,以及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体育强国的建设,离不开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和体育器材等投入。体育事业单位主要包括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类型,一般都有较多的固定资产,而且专业性较强,分类亦较多。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体育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为体育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提供重要保障。本文对新会计制度给固定资产核算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体育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对体育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体育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变化分析

(一)资产定义和确认

在新会计制度中,关于单位资产的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对于单位的专项资产,如公共基础设施、文物文化资产、储备物资、保障性房产等,要求新增加科目,并独立列示核算。如此,不仅可以真实反映单位履职情况,还能进一步明确单位资产的本质特征。由此,关于资产的确认,由以往的价值划分,逐渐向本质导向变化。

(二)资产计量

在新会计制度出台后,关于资产的计量也做出了明确要求,针对全部政府会计主体,要求均要进行资产计提折旧,对于无需计提折旧的资产也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在折旧年限方面,新增了预计实现服务或者利益期限、损耗程度、法律法规限制等因素的描述。在应用指南中,针对各类资产,也根据内容差异,明确界定了具体折旧年限。在折旧方法方面,提出了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等折旧方法,关于计提的时间点,要求如果是当月增加的,则应在当月计提,如果当月减少的,则当月无需计提。关于资产的计提折旧,不管是科目设置方面,还是会计核算方法方面,在政府会计制度中均做了调整,本来会计科目为累计折旧的,调整之后增加了固定资产四字,即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目的是将该会计科目同其他科目区别开来,如保障性住房累计折旧科目。在新制度中,折旧核算遵循权责发生制要求,因此在财务会计中进行计提折旧,而预算会计则无需处理。在对资产计提折旧时,结合折旧费用的特点和性质,借方记费用,贷方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1]。

(三)资产处置及披露

在新会计制度中,关于资产的处置核算,进行了完善和细化。对于事业单位盘盈亏、报废、损坏的资产,要求依据资产价值,纳入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在明确原因之后,经审核批准,才能进行转销。在资产披露方面,新制度颁布实施后,要求更为全面,如附注方面,要求不仅要对资产分类以及折旧方法、年限等进行披露,还要对相关科目期初/末,本期变化情况等内容进行披露,一共包含九方面的内容要进行披露,披露更加规范。

三、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体育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产生的影响

(一)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单位资产情况

在新会计制度出台后,关于固定资产,做出了新的定义,尤其是强调了资产同会计主体之间在业务层面的密切关联性。对于资产的核算,进一步细化了范围,需要通过核算资产价值情况、使用效果等内容,能够全面的反映体育事业单位资产状况。

(二)推动计提折旧规范化

在资产核算方面,对会计主体计提折旧做出了明确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在固定资产操作指南实施后,体育事业单位在资产的计提折旧过程中,既有了理论依据,也有了操作指导。此外,在折旧年限方面,也进行了统一,不管是折旧方法,还是计提时点,均进行了规范,目的在于防止针对同一资产,不同事业单位折旧年限不一样的问题,提升了会计数据的可比较性。在新会计制度实施后,就累计折旧科目而言,不再是闲置科目,其在资产负债表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切实反映单位资产的价值情况。

(三)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首先,在资产的价值确认方面,新会计制度出台后,不管是初始计量,还是之后的支出、处置等,均设计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流程说明,在对固定资产进行价值确认过程中,将资产评估纳入其中,能够使得成本核算更为科学,准确性大大提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资产名义价值更为规范,避免了在资产确认环节,出现滥用名义价值的情况。其次,关于计提折旧核算,对于资产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损耗,根据使用年限情况分配至各个会计期间费用中,通过资产累计折旧余额,来反映资产在生命周期内的产业消耗总量情况,可以更为准确全面的反映消耗和利用效率。如此,在计提折旧之后,资产的实际价值将会更加真实准确,更符合实际情况。对于折旧费用,纳入成本核算范畴,遵循会计配比原则,能够客观展现体育事业单位的运营状况,如此,在单位的收入考核、成本考核过程中,能够为其提供全面、有效的财务数据支持。最后,完善了处置核算,关于固定资产的归集,不管是盘盈/亏,还是损毁,会先将其纳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如此确保了无论是政府会计,还是企业会计,关于会计科目,即待处理财产损溢,都能保持一致。这些都能使得资产价值得到了更为准确的反映,同时实现了确认方式、核算方法、处置方式等方面的优化,因此会计信息质量大大提高。

(四)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按照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能够将固定资产的真实状态在固定资产价值中充分体现出来,直观显示出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为固定资产决策提供依据。将折旧费用纳入成本费用,能让体育事业单位更加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增强科学管理固定资产的意识,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此外,各管理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尤其是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合作机制,及时对账,确保信息一致,有利于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五)核算量增加,要求更严格

采取平行记账、双分录的方式对固定资产业务进行核算,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采取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法,反应固定资产支出的预算口径一致,会计信息能够体现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让会计核算功能更加完善。平行记账让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大为增加,会计核算需要承担更多的任务。按照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核算的要求,对固定资产的确认、折旧和披露等有了新的要求。体育事业单位要认真领会新准则的内涵,做好会计核算工作。

四、体育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分类不科学,影响折旧和管理

体育事业单位一般除了办公建筑、体育场馆设施、专业训练器材外,还有大量办公设备以及辅助设备等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类别不同,折旧年限相应不同。有些体育事业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对固定资产分类以及《政府会计准则第3 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规定。体育事业单位通常存在空调类资产分类混乱,如:空调类制冷4 000 kcal/h 及以下的属“空气调节电器”,以上者属“制冷空调设备”,这两类资产对应的折旧年限分别是不低于5 年的电气设备和不低于10 年的机械设备;此外,辅助设备没有按照资产的功能进行分类而是笼统地分到“专用设备——体育设备”等情况,这些资产分类和折旧年限不恰当,不能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和净值,使得财务报表信息失真,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不便对资产的管理。

(二)部分体育场馆设施等长期没有办理竣工财务决算

体育场馆设施等建设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是反映该场馆设施建设成果和财务状况并最终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重要依据。体育事业单位部分存在场馆设施完工并投入使用后长期未办理竣工财务决算,仅按“在建工程”账面价值暂估转入“固定资产”,无法如实反映该场馆设施的实际造价,影响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三)未能定期全面盘点

体育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数量、种类多、专业性强,资产管理人员配备及专业能力有限,难以做到定期全面盘点。由于全面盘点需要较长时间,资产管理部门往往通过使用部门自行盘点兼抽盘的方式来完成盘点,难以掌握单位资产的全面状况,如:资产标签残旧脱落没有及时更新,导致资产调拨和处置时“张冠李戴”;闲置资产无法掌握不便调配使用;外出训练、比赛带用的固定资产是否及时归还失去监控;盘盈、盘亏资产没有及时清查处理;已无法使用资产没能及时申报处置报废,难以保证账实相符,不利于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或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

体育事业单位一些人员往往重训练比赛业务,轻管理,资产管理的意识不高,缺乏完善的从固定资产购置——验收——领用——盘点与管理——处置报废的资产完整生命周期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有些制度形同虚设,在实际工作中并未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如:验收制度、盘点制度执行不到位,流于形式。制度建设不完善,难以做到明确分工与责任,没有约束力,亦使得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就难以准确与规范[2]。

五、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体育事业单位优化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规范会计核算,注重防范会计制度改革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规范的会计核算,才能确保会计信息不失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不仅能够提升决策效率,还能确保决策科学,因此,在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过程中,体育事业单位应严格遵循新会计制度要求,切实开展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作为单位的核算人员,应通过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行业沟通,明确固定资产的分类与折旧年限。此外,应勇于面对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带来的挑战,不管是财务核算,还是报表编制披露,均应以新会计制度为导向和依据,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3]。

(二)加强部门沟通,提升竣工财务决算意识

体育事业单位财务、基建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要重视竣工财务决算,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学习,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避免项目的建设、使用、管理单位相分离,不能使工程建设与资产管理出现“脱节”,才能保证场馆施设等基建项目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准确性,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加快推动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做好固定资产全面盘点

体育事业单位应按制度要求,定期全面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一方面,要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配备,细化岗位职责,并提升其专业能力,以保证盘点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可加快推动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一是从资产验收入库信息化、资产领用登记信息化、资产使用者登记变更信息化等内容入手,通过基于信息化系统重塑管理流程,以实现单位内部多系统或者平台相互融通,从而提升单位资产管理效率和质量。二是可以通过考评委托外部机构,由其结合本单位实际需要,针对性设计以及研发能够满足功能要求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以推动资产入库管理、使用管理、盘点管理、处置管理等关键流转环节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减少资产管理中的失误,减轻全面清查盘点的难度与工作量,做到能及时、全面掌握单位资产状况,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和效率,优化固定资产资源配置[4]。

(四)优化制度体系,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在会计制度改革后,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其中有会计核算方面的,也有其他方面的。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有利于约束、规范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作为体育事业单位,应注重以新会计制度为导向和依据,不断优化核算规程,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提高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过程控制意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以全面提升资产核算与管理专业能力,优化固定资产资源配置。首先,应制定科学的工作流程图,结合单位实际,对流程图进行重新设计,以规范的流程强化对财务与资产管理工作的约束,如应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预算编制流程,完善采购流程,完善验收管理流程,细化资产领用标准和要求,合理确定资产维护周期和流程,明确资产处置流程等,将固定资产的立项、配置、采购、验收、登记、使用、维护、调拨、处置及财务核算等规定在制度中载明,通过流程优化,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规范。其次,应健全监督体系,对资产管理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责任到岗,包括管理责任和使用责任,同时,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与促进整改作用。对于财务核算岗,要求做到同资产管理岗相互分离;对于资产采购部门,要求及时进行固定资产验收与登记,避免长期不报销不登记;要严格落实定期盘点制度,避免出现账实不一致的现象。最后,体育事业单位为强化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保障资产安全,发挥资产最佳使用效益,还应加大内控制度宣传力度,增强全员责任观念,制度意识,以制度为刚性标尺,严格落实管理制度,以保障固定资产科学化、规范化管理[5]。

六、结语

综上所述,对政府会计制度进行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收付实现制度转为权责发生制度,符合会计改革的国际趋势,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方向,更能体现体育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让会计信息更加透明。新会计制度优化了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使体育事业单位的成本费用更加真实,有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盘点会计制度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睁眼瞎盘点
睁眼瞎盘点
盘点各国网红猫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