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与智能服务专栏”主持人语

2022-02-14 05:13徐小刚
河北工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窄带波束网络通信

网络通信是最具成长性、关键性和基础性的产业,在新一轮的发展变革中,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通信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正在加速迈向大融合、大变革。为了梳理网络通信和人工智能的新理论、新研究和新应用,本期共推出4篇相关文章,主要涉及网络通信领域中人工智能、相控阵、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研究与探索的新成果。

第1篇属于网络通信领域。传统的模拟非合作方通信信号需要对信号进行复杂的参数测量和特征分析,对新体制通信信号适应性差。冯奇等撰写的《基于DRAGAN的通信信号波形生成技术》,采用深度学习的智能化模型和算法,具備对特定帧结构通信信号的学习和分析能力,生成的信号具有相关性高、重构流程简易和泛化能力强等特点,在电磁环境构建等场景中具有实用价值。

第2篇属于网络通信领域。窄带网络通信是应急通信保障中的主要构成部分,而网络时延的准确预测是窄带网络通信链路选择及网络协议智能化切换的重要参考。苏鹏飞等撰写的《基于WOA[FGN]-[FGS]LSTM的窄带通信网网络时延预测算法》,结合了WOA和LSTM算法的优点,并首次应用于窄带网络通信时延预测,预测精度相较于LSTM神经网络算法和BP神经网络算法分别提高了约15%和79%。该算法新颖可靠,为窄带网络通信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第3篇属于相控阵领域。数字相控阵天线具有波束扫描速度高、可赋形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测控、通信、雷达等设备中。随着天线阵元规模越来越大,信号带宽越来越宽,数字波束形成面临数据量和计算量双重压力。刘潇等撰写的《大规模面阵分级波束形成算法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子阵的分级波束形成算法,在保证波束性能指标的同时,降低了大规模面阵宽带数字波束形成系统的复杂度,提高了工程可行性。

第4篇属于区块链应用领域。复杂的卫星测控、应用网络,每天会产生海量的航天数据,目前这些数据主要依托信息网络提供传输支撑,存在数据存储中心化,安全性低的问题。卢天等撰写的《区块链辅助航天数据分发的可行性分析及方案设计》,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溯源和不可篡改等特性,从技术架构、节点部署、模块划分3个角度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航天数据分发,设计了安全高效、可信可控的航天数据分发服务体系,可有效提升航天数据综合应用效益。

由于专业认知深度有限,以上文章尚有进一步深化研究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主持人简介

徐小刚,男,1972年出生,山东黄县人,研究员。1994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现任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航天测控、航天运控、航天地面应用领域的技术研究和系统装备研制工作,作为总设计师主持过多项国家和军队重点项目,带领团队攻克多项关键技术,先后荣获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猜你喜欢
窄带波束网络通信
信息化时代网络通信安全的背景和对策
一种相控阵天线波束指向角计算方法
5G网络扫描波束规划方案探讨
60 GHz无线通信系统中临近波束搜索算法研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4G系统的新技术和特点
5G网络通信技术应用的前瞻性思考
一种基于窄带信道的加密数据传输处理方法
均匀线阵阵元缺损对波束方向图影响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