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尔德莎评看王尔德的美学观念

2022-02-14 09:40庞晓霞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王尔德

庞晓霞

内容摘要:王尔德以一个反叛者的身份开拓了莎评的新领域,给人们带来了解读莎士比亚及其作品新的视角和观点。细读和分析王尔德的莎评作品,从中反观王尔德“艺术至上”的个性化美学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王尔德美学观念的矛盾性及其时代以及个人的原因。

关键词:王尔德 莎评 美学观念

关于王尔德的美学观念,有人从研究其童话作品的角度出发,也有人从研究他的小说出发,却几乎没有人从王尔德的莎评来看他的美学观念。王尔德的莎评从数量上来说并不多,包括他的《面具的真理》(1891)、《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类灵魂》(1891)、《谎言的衰朽》(1891)、《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1891)以及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1921)里面的一些段落。但他的文笔诙谐幽默,观点鲜明,因而本文对王尔德作品中的莎评论进行解读,并分析王尔德“艺术至上”等美学观念,进一步探究王尔德美学观念的矛盾性及其原因。

一.以反叛者的身份开拓莎评新领域

王尔德莎评在莎评界可谓是别具一格,他的莎評不仅在表达形式上也与传统莎评界人士有所区别,在视角和观点上也有所不同。王尔德莎评或许并不符合批评界的标准,但王尔德以一个反叛者的身份开拓了莎评的新领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解读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新的视角和观点。

在形式上,王尔德以虚构故事的形式对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重新阐释并加以评论,用小说、故事、人物对话的方式来表达思想。王尔德的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不仅是对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阐释,更涉及了对莎士比亚戏剧的解读。《谎言的衰朽》和《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中的莎评是以对话体来写的,而《面具的真理》则是全篇讨论莎士比亚戏剧服装和历史性问题的随笔,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类灵魂》则是一篇涉及评论莎士比亚的随笔。王尔德的观点是,批评可以渗透到任何样式的文学创作里,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的表达形式,任何一种文学创作都可以用于批评或归入批评。

王尔德不只是理论者,他也是这种观点的践行者。例如王尔德的《道连·葛雷的画像》用小说的形式对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进行了想像性的破译,大胆的虚构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是一种突破,也独具个性特色。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一直让早期的莎评家们感到困窘,他们无法给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一个合理并且等同于其戏剧地位的评价,所以它历来被跟莎士比亚在戏剧上所取得的成就割裂开来。直至王尔德在《道连·葛雷的画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完全主观的解读,才把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和他的剧本整合了起来。王尔德认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是莎翁本人的自我表达,即它们表达了莎士比亚在现实生活中对一个真实人物的真正爱情。道连·葛雷先生可能既是莎士比亚爱的对象,更是莎士比亚在艺术上的具有重要性的剧本的灵感的来源。王尔德还认为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是他本人天才的结果,更是道连·葛雷的表演艺术跟莎士比亚的剧作家的写作才能的结晶。王尔德在《道连·葛雷的画像》一书中并未直接进行分析论证,而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借助于三个虚构性人物将他的观点表达出来;他的莎评没有任何过硬的证据证明他的说法是事实;甚至连他自己也坦白承认这本书就是他的虚构,并且让读者把它作为一种虚构来接受。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由于王尔德的大胆的虚构创造了一种新的具有创造性的莎评,才提供了一种把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与其剧本整合起来的可能性。

其次,王尔德并不在乎批评的真实性,并将之视为批评的束缚,提出在批评中个性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它比公正和真实更应受到重视。虽然王尔德主张个性,导致他忽略了对传统的关注,但也使得他勇于站在传统和大流的对立面,看到众人所不见的东西,从而得以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对莎剧鲜少关注的方面。《面具的真理》这一篇随笔全在讨论莎士比亚戏剧的服装以及历史问题。王尔德的观点跟许多以前以及当时的批评家们的观点不同,他认为奢华的戏服并非浪费与无用的奢侈,而是希望通过华服让戏剧在观众身上达到一种特殊的梦幻效果。莎士比亚让其演员穿得漂亮豪华是为了更好地符合人物的形象以及突出当时人物所处的场景,让观众更好地进入戏剧情节当中;事实证明莎士比亚对服饰的要求,使其戏剧达到了某种戏剧效果,也更好地表现了人物,利用戏装实际上也的确达到了强化情节的戏剧。当时还有不少批评家诟病莎剧中关于对历史的忠诚度的问题,认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东西存在不少时代错误,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历史。王尔德就此进一步地提出了,莎士比亚已经尽可能地减少历史性错误,而且王尔德还认为莎士比亚在其作品中所犯的错误都是无关紧要的细节。王尔德指出纵观莎士比亚的全部戏剧,莎士比亚突出的是人物和剧情的准确性,而非重点突出戏剧中的年代、服装以及道具,所以他要求人们注意到莎士比亚作为一个创造性艺术家,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忠于历史的。例如他在《面具的真理》中指出:“剧本《查理三世》在剑桥上演时,演员穿着的衣服是理查三世时代的真实衣服,是从伦敦塔里收集来的、齐全的服装中找到的。”由此可见,在王尔德看来莎士比亚是重视戏服的历史准确性的。另外,王尔德还注意到莎士比亚戏剧中女扮男装的灵感实际上来源于伊丽莎白时代女性角色由男子扮演这一事实,在王尔德以前还没有批评家重视莎士比亚戏剧中普遍存在的男女易装的现象。

以上是王尔德以叛逆者的身份对莎评作出的贡献,但是由于王尔德采用的是小说故事或对话的形式,他所提出来的批评性的观点是比较零散的,不够系统,整体性不强,是缺乏事实依据的虚构。他的艺术化莎评实质上以审美价值为首要价值。

二.王尔德个性化的美学观念

王尔德除了以反叛者的身份写出了别具一格的莎士比亚评论,更重要的是独特的莎评表现了王尔德独特的、个性化的美学观念。

首先,王尔德认为艺术来源于主观个性,美产生于主观个性,最高的批评和创作都是一个人自己的记录。王尔德指出,“当一位杰出的演员在表演莎士比亚的人物时,我们就有相同的体验。他自己的个性成为演出解说的重要部分。”他认为演员演的实际上是属于演员自己的哈姆雷特,而非莎士比亚心目中的哈姆雷特,因为演员的个性是他自己演出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王尔德在《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中明确地指出:“我认为,一部作品越显得客观,实际上就越是主观。”王尔德认为哈姆莱特实际上是产生于莎士比亚的心灵,罗密欧则产生于他的情感。莎士比亚笔下的角色其实是莎士比亚天性中主观存在的东西,只不过在他的剧作或是其他作品中被赋予了可见的形式而已。在王尔德看来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物并没有受到现实的束缚和限制,他们是美的,甚至在王尔德看来是完美的。他说:“如果行动(这里指莎士比亚笔下人物的行动——笔者注)受到限制,可能会使莎士比亚感到不满意,而且词不达意。”王尔德认为由于莎士比亚作品的人物出自于莎士比亚的主观个性,主观个性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启示性因素,因而那些人物并不会受到客观现实的影响,他们没有束缚和限制,是主观的,也是完美的。由于莎士比亚在创作中足够地主观,所以他的作品显得足够地客观。对于王尔德来说,艺术是世界上最强烈的个人主义形式,美和艺术则来源于主观个性。

其次,艺术至上、以美为中心、生活模仿艺术,是王尔德的主要的美学观念之一。王尔德在《谎言的衰朽》中提出生活模仿艺术的美学观点,认为艺术是现实生活是反映艺术的一面镜子。因为生活是不完美的,所以生活需要模仿艺术使其变得更好。王尔德在评论莎士比亚的作品时,往往无法脱离“美”这个词。王尔德曾写道:“只有美的无忧的殿堂,可以使人忘却,使人欢乐。我们不去往美的殿堂还能去往何方呢?”同时,王尔德还反对艺术创作成为获得功利的工具,他认为艺术本身就是创作和批评的目的,艺术家并不企求除了艺术本身其他的任何东西,即为了艺术而艺术。王尔德在《谎言的衰朽》中,通过维维安之口再次表明他的美学观,他认为艺术除了表现艺术自身以外从不表现任何东西。

另外,在王尔德看来,批评是一种艺术。王尔德艺术化批评的实质主要是以审美体验与想象来取代传统批评的逻辑推理与分析,认为审美价值是批评的首要价值。王尔德莎评就是他批评作为艺术这一观点的最好证明。王尔德认为,批评完全可以任意采用戏剧、史诗、对话、小说等多种体裁。《道连·葛雷的画像》就是王尔德写一个关于“道连·葛雷”的虚构故事,也是对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的阐释和评论。《说谎的衰落》《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是以对话体来写的关于莎士比亚作品的评论。在王尔德这里,文艺批评不再是枯燥乏味、甚至于死板的东西,文艺批评变成了具有个性化的文学创作,具有虚构性、可读性以及极大的主观性。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王尔德的两篇题为《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的对话体评论,可以说“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这一标题最直接地传达了王尔德的观点,他认为最高级的文艺批评其实是一个人的自己的记录。王尔德把批评当作一种艺术,所以他的文艺批评往往缺乏根据,甚至不能自圆其说,但他的个性化艺术化的批评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性,也看到了一个独具魅力的王尔德,更是看到了一种别具一格的独属王尔德的美观观念。

三.王尔德美学观念存在的矛盾性

如果细读王尔德莎评,我们会发现王尔德的美学观念存在矛盾的地方。王尔德的美学观念是零散的,缺乏系统性,在大部分作品中他表达和坚持的观点是推崇生活模仿艺术,但又在一些作品或是一些语句中透露出艺术模仿生活的观念。

王尔德认为莎士比亚的作品是美的,符合他艺术无关生活的美学标准,但同时他也认为莎翁的作品是历史的,符合现实生活。《道连·葛雷的画像》这本小说基本上围绕莎士比亚相关的人物进行创作,例如道连·葛雷的原型基本上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赠予的W.H.先生,西碧儿是演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主角的演员,是道连·葛雷爱的对象。西碧儿与现实生活联系之后,就失去了美的意义,变得庸俗不堪,最后只能走向死亡。我认为这隐含了王尔德对莎士比亚的评价,他认为莎翁的作品在大多数的时候讲述的是美而不现实的故事。王尔德认为一旦莎士比亚在创作时过多关注于现实生活的意义,他的作品就会失去美感。但是王尔德在评论莎剧的历史性以及服装的考古性时,却强调了莎士比亚对历史的重视和服装有助于贴合戏剧所表现人物的现实生活场景。

王尔德一边高喊着艺术远离生活的口号,一边又认为艺术将生活看作其部分素材。在他的莎评中几乎时常出现莎士比亚的艺术作品就是来源于生活的观点,王尔德似乎也在竭力于证明这一观点的准确性。在王尔德看来,莎士比亚在刻画民族特征时也十分贴近真实情况,例如哈姆莱特就拥有着北方民族爱幻想以及犹豫踌躇的特点,而亨利五世在莎士比亚是个正统的英国人,奥赛罗则是一位真正的地摩尔人。“至于情节,莎士比亚总是取材于可靠的历史,或者古老的民谣和传说。那些民谣和传说被伊丽莎白时代的公众奉为历史,即使现在严谨的历史学家也不会斥之为不真实。他不仅摒弃了幻想,选择了事实作为他许多想象丰富的作品的基础,而且总是赋予每部剧本以相关年代的一般人物和社会环境。”可见莎士比亚非常重视历史和现实生活,王尔德实际上也深知这一点,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想要理解莎士比亚的话,就必须去了解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熟知莎士比亚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伊莉莎白时代以及詹姆斯时代的关系。王尔德对现实的强调时常显露在他对莎士比亚的评论当中,但他为了表达自己生活模仿艺术的美学观点,为了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一个纷争不断的时代,一个可怕绝望的时代找到出路,才借着阐释莎士比亚的名号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更有趣的是,以不在乎道德称著的王尔德,实际上道德观念非常强。无论是在他的作品中,还是在他的莎评中都有所体现。王尔德在写给柯南·道尔的信中写道:“我觉得报上的那些文章好像出自那些荒淫无耻的市侩之手。我实在无法理解,他们怎么可以将《道连·葛雷的画像》当作不道德的作品呢。”可我们都知道王尔德最不在乎的应当就是道德评判,他认为写作无所谓道德与否,道德和现实、以及公正等都不是衡量标准,衡量一步作品好与不好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美与不美。那为何王尔德还要如此在乎公众对其作品的道德与否的评判呢?我认为这一矛盾性的根源在于王尔德实际上是在通过宣扬美,逃往美的殿堂以规避世俗的纷扰和恐怖。正如他自己所言,在美中可以暂时逃避世俗的选择。由于王尔德处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科学、宗教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荡与变迁。尤其在维多利亚晚期,虚伪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成为了空有其名的摆设,为了反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寻找一条出路,王尔德才选择了不再像前人那样强调社会道德的重要性,转而站在社会的对立面,强调美与艺术。王尔德以对莎士比亚的批评为手段,宣扬自己的美学观念,希望人们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抛开,去追求至高无上的美和艺术,并希望通过美和艺术去减轻人们精神上的痛苦。

实际上,要探究王尔德美学观念存在矛盾性的原因,不可忽略王尔德思想的来源。王尔德在牛津求学期间受到黑格尔辩证法以及希腊哲学家的对立统一的思想的影响,因此王尔德看到了莎士比亚艺术的艺术美与历史真的两面。但也正如前面已经多次提及的那样,为了更好地表现和突出自己艺术至上的美学观念,王尔德将自己讲述的侧重点放在了美的形式上,从而减弱生活和道德的影响。

王尔德以一个反叛者的身份開拓了莎评的新领域,我们通过分析王尔德的莎评作品,从而从艺术和历史等不同的角度去重新解读莎士比亚及其作品,也从中反观了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得知王尔德美学观念呈现矛盾性的原因与其所处的时代有着莫大的联系。

参考文献

[1]王尔德.王尔德全集(评论随笔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27,416, 422,440,474.

[2]王尔德.王尔德全集(书信卷(上))[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495.

[3]王尔德.道连·葛雷的画像[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4]刘茂生.王尔德创作的伦理思想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陈瑞红.奥斯卡·王尔德:现代性语境中的审美追求[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6]谈瀛洲.莎评简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7]范馨悦.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的唯美主义思想解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5(4).100-103.

[8]王静姝.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唯美主义体现[J].文学教育,2018(10).67.

[9]孟祥瑞.解读王尔德童话中道德说教与唯美主义的矛盾性[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75-76.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王尔德
史蒂文森的唯美主义:从王尔德的三种美学谈起
为自己
为自己
为自己
为自己
王尔德的色彩
要学会忍住心中的痒
王尔德童话——儿童文学外衣下的成人世界
超越与反叛——论王尔德唯美主义中“恶”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