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污染成因及治理方法

2022-02-14 07:06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2年1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农药群体

徐 吉

(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安全环保局 江苏张家港 215634)

引言

乡镇人口的增加、农村工业化发展的推进,使地方环境被污染,加之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些农户不规范使用农药与化肥,残留的农药对地区土质环境造成污染,这些问题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了干预与影响。当一些残留在区域内的污染物没有及时被处理时,农药会随着土地迁移发生转移,此时,污染物经过自然循环,进入人们生活用水中,从而对人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1]。目前,此种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为了解决问题,地方环境单位组织了针对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但大部分工作仅流于表层,没有将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导致实施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一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为了进一步深化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本文将对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展开分析,结合地区环境被污染现状,讨论出现此种问题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污染治理方案[2]。在完成本文提出治理方案的应用后,将其应用到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以此改善地区生态环境,解决区域水体流失问题,从而带动地区经济的高效发展。

1 农村环境污染的不利影响

环境污染对农村发展造成的直接影响是威胁到了地方居住群体的健康,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影响。在深入对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调查中发现,有些地区的生活用水被污染,人们饮用的水源中,大肠杆菌严重超标[3]。在一些工业集中地区,人们在其中生存,长期吸入工业排放废气或有毒气体,呼吸道功能与肺部功能出现严重障碍,而出现此种问题的原因均为地方环境被污染。水污染如图1 所示。

图1 农村水污染

除上述提出的原因,环境污染现象还会影响地区的农业建设,当地区土质被污染后,土壤中的有机物成分被破坏,农民在土壤中种植的农作物存活率显著下降[4]。地区水环境被污染,农民缺少可以用于庄稼或农作物灌溉的水源,而一些农户为了避免水源缺乏对农作物生长造成的威胁,使用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庄稼灌溉,此种现象导致生长的农作物携带病菌,而此种农作物在流向市场后,会影响到更多的群体生活安全,土壤污染情况如图2 所示。

图2 农村土壤污染图

此外,农村环境污染也会对社会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程度上的问题,而我国又属于一个农业大国,一旦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或生活条件得不到有效保障,便极易滋生农村地区群体恶性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会干预媒体与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地区经济的有效建设[5]。因此,可以认为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有必要结合地区环境建设现状,提出可行的污染治理措施。

2 农村环境污染成因

2.1 内部原因

要实现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还需要深度剖析造成污染问题的原因。下述将总结三点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内部原因。

其一,农村居住群体环保意识差是造成地区环境被污染的主要内因,人类个体行为对于环境具有直接的干预作用。例如,居民乱堆垃圾、在种植农作物时,没有按照规范使用农药与化肥、为了促进果实的成熟,滥用违禁农药,最终导致地区水环境与土质均被污染[6]。

其二,个人道德理念存在缺失。例如,个体为了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当上游的水体流到下游后,下游的居民生活环境也被污染。

其三,农村地区人口数量较多,且人员流动较为频繁,即便村委会制定了完善的环境保护政策,但也无法有效地管理所有外部流入垃圾。同时,地方居住群体人数逐步上升时,人们生存便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与此同时,产出的生活垃圾量也增多,此种现象对于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了更高的难度。

2.2 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也是导致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对外因的描述内容如下。

其一,在近年来由农村环保委员会的反馈数据可知,城市垃圾正逐步向农村转移,而转移的垃圾不仅没有经过有效处理,也没有经过地方村委会的同意。垃圾直接被倾倒在地面,不仅臭气熏天,同时也吸引了较多的昆虫。导致庄稼被昆虫袭击,甚至一些难以被降解的固体垃圾也在农村生活区内随处可见,这些垃圾常年堆积,导致本就脆弱不堪的生态系统正面临崩溃。

其二,地方政府供应给农村地区的环境治理费用严重不足,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基础性设施建设都无法完善。并且,政府在组织大型环保公益活动时,仅将与此相关的工作实施在城市,尚没有普及到农村,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地解决。

其三,相关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仍不够健全,尽管已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文件,但由于监督与管理力度不足,导致开发的相关法律条文根本无法在农村落实。

3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方法

3.1 加大农村环保意识的宣传

为了解决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应当持续加大对农村居住群体环保意识的宣传力度,为地方居住群体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念,进一步促进与推进我国的农村地区的民生建设。在宣传过程中,可采用在农村地区张贴条幅的方式,对环保意识进行定向宣传,例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将此方面工作作为一个长期项目,对其居民进行有效的教育宣传,并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为农村居住群体摆出事实,阐明道理,使其价值观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在此基础上,定期组织农村居住群体参与由村委会组织的会议,在会议中为其传达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彻底根除农村群体的恶习与陋习,实现环境保护意识的深入人心。

3.2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

为了解决由于农业种植中,过度使用农药导致的农村环境污染,应调整现如今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模式,健全以生态循环作为基础的产业链。在此过程中,要求所有居民群体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理念,将建设“绿色农业”作为地区农业发展的核心,使农业种植产业链形成一个类似“人类群体—CO2—森林或植被—O2—人类群体”的循环链。在上述提出的循环体系内,人类群体生命活动释放二氧化碳,此时森林或植被经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并释放O2,O2再被人类群体吸收。通过这样的循环,不仅可以避免农业种植对社会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在地区内形成一个绿色的循环流动系统。

在上述提出内容的基础上,应当控制农业种植过程中,对农药使用量的控制。或者直接从农药销售方入手,限制供货商的售卖量,在治理土质污染时,应从传统的农药治理技术向生物生态治理技术转型,尝试利用自然界现有的资源进行源头污染控制。同时,地方科技研究院,也应当投入资金进行农药与化肥的科学化研制,尽量降低农药中有害物质的成分,降低农户在农耕或田间作业时,使用农药对土质造成污染或侵害的概率。

此外,对于地区内的乡镇企业,或绿色企业,地方政府与村委会应当给予其一定的扶持,对于生产效益较差、对社会生态环境存在严重威胁的企业单位,政府可直接对其进行收购。并在农村的每个工业生产厂内安装定向传感器,及时监测工厂生产排出废水、废气、废渣中,重金属物质的含量,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单位,地方政府可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勒令其停工或停业。总之,要实现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除了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还应当根据地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从源头对此种现象进行控制。

3.3 完善污染治理的立法与政府干预方案

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个涉及千秋子民的事业,农村居住群体与对应的地方管理单位,应当意识到相关此方面工作的现实意义。而要在真正意义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需要从地方政府管制层面入手,通过立法或制定政府干预方案的方式,对环境现状进行针对性治理。

其一,要求地方政府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财政支出,完善与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相关的基础性设施。同时,应健全污染治理的立法,明确法律中的惩罚政策,对于已知条例规定却没有按照标准落实的个人或组织,地方政府有权对其进行资金制裁。在此基础上,应当疏通相关环保通道,提高供应资源的利用率,将有限的投资利用到有价值的地方。

其二,加大对现有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政策与制度的创新,引导农村环保工作的发展朝着正向方向进步,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资源分配方案,将污染治理工作与地区企业生产利益进行对接,使环境保护工作成为一项自觉的行为。并全力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督职责,定期或不定期采用抽检的方式,对农户与工厂进行质量检查,落实对个体或组织单位的有效监管,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其三,可建设一个由政府公职人员组成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队伍,对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将经过培训的个体分配到农村各个辖区内,由此部分个体负责农户的农业种植技术培训,以此种方式,提高农耕作业的效率,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威胁。

结语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证地区经济稳定发展、促进小康社会到来的基础保障,尽管相关环境污染治理的工作,已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但在持续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考察与研究中发现,不少农村地区存在生态环境被污染的问题,其中有的农村地区已由于环境污染出现了严重的健康事件。针对提出的问题,本文从加大环保意识宣传、发展生态产业链与环保立法三个方面,对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进行了干预,并希望通过此次的研究,使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提高地区生态环境的可修复能力。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农药群体
农村水环境污染及协同治理研究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黄明表示:对环境污染犯罪,绝不能以罚代刑
台州-电镀厂老板涉嫌环境污染罪被捕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不容忽视的校园“小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