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切忌任性

2022-02-14 06:11张国田李立平
考试与招生 2022年11期
关键词:录取分数考试院躺平

□张国田 李立平

从2021年开始,我省高考志愿填报采取“专业(类)+学校”的模式,本、专科普通批次每个考生最多能填报96个志愿。为了让考生的志愿选择和填报更加科学、准确,省教育考试院不仅推出了志愿填报辅助系统,还公布了近几年全国在河北省招生的院校和专业的录取分数供考生参考,此举提高了考生选择志愿时获取信息的方便程度,也有助于提高录取率和对所录取志愿的满意度。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信息的方便掌握,导致很多人认为填报志愿不是难事,再加上填报数量较多,考生填报时出现恣意任性的情况,岂不知风险也正在慢慢靠近。下面我结合具体案例给大家分析一下恣意任性会给志愿填报带来的风险。

一、以低博高的任性

考生A今年的高考成绩超出了物理类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学生们习惯称之为强基线)近40分。这个成绩放在全省几十万考生中来看应该算不错了,如果他能按部就班进行志愿填报,录取到一个河北省内重点大学的一般专业还是很有希望的,这一点从省教育考试院最终发布的院校调档线看也能得到印证。但是该考生认为自己可以录取到一个分数较低的211大学的一般专业,想在志愿填报时拼一把,在基本不考虑专业的前提下全力冲击一下好一点的大学(他的目标是去年同位次分数至少10分以上的“专业(类)+学校”的组合,而且院校必须至少是省级重点大学),否则宁肯复读也不填报他认为不好的院校,即使是那些院校里实力较强的特色专业。

前文笔者提到,省教育考试院把近几年各院校各专业的录取分数都公布到了官网上,如此详实而又公开的数据使每个考生能够分析自己成绩所能填报的院校、专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拿出一定比例的志愿去冲击更高目标,但是不能把这种冲击当做志愿填报的全部,任何人一味地“以低博高”,企图通过志愿填报实现“咸鱼翻身”的做法都存在较大风险,成功的概率很低。最终这个考生未能冲击成功,选择了复读。

二、热衷攀比的任性

攀比指的是那些不顾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盲目与高标准相比的思想和行为。每年向笔者咨询志愿填报的考生中都存在这种情况,他们去哪个城市,选择什么专业、什么学校不是出自于自己的意愿,而是“心有所属”,他们瞄准的或者是自己昔日的竞争对手,或者是街坊邻居,再或者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别人报的是“985”我就不能报“211”,别人报的热门专业我就不能选冷门专业,别人去“北上广”我就不能选择“老少边穷”,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向别人看齐,不能被别人比下去。

2021年物理类考生B向我咨询志愿填报,他的高考成绩高出物理类本科分数线十几分。通过分析新高考河北省高考分数线划线比例,我认为他这个分数被录取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但可选择的院校就集中在一些特定的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的偏冷门的专业。在征得他同意后,我给他拟定了一个方案,同时方案中也给他选择了二十几个往年录取分数相对较高一点的“专业(类)+学校”的组合。省教育考试院公布本科院校调档线后我替他感到高兴,因为我们最初商定的志愿填报方案中那二十几个分数相对较高一点的“专业(类)+学校”的组合中,有十多个他是可以被录取的。可后来询问该考生的录取结果却让我大跌眼镜,他竟然是被方案中用于保底的几个志愿中的一个录取了。问及原因,他说是看到同学们报的学校和专业都比他好,他感觉按照原有方案填报太丢人,于是就给方案动了“大手术”,仅保留了原方案最后十多个志愿作为保底。

爱面子没错,但脱离实际“为了比而比”的爱面子就是攀比,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这样做不仅没有价值而且风险极大。

三、盲目跟风的任性

2022年高考生C分数不高,但最终很幸运地压线被录取到了一所老二本的公办大学,专业也是她最想上的经济学。与填报志愿时的信誓旦旦不同,拿到入学通知书后她给我打电话说想转专业。她说其实自己并不太喜欢经济学专业,而且这个专业对数学要求比较高,她的数学偏偏很不好。当问她当初选专业时为什么笃定经济学呢?她说是因为大家都说这个专业好。

志愿填报时与被录取后判若两人,这样盲目跟风的案例其实并不少见,这些人看似没有个性,但实际上也是一种任性,是对自己的选择不加理性约束的一种放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更加危险的任性,因为它的存在往往不被大家重视。

随着新高考“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模式的推行,考生及家长们对专业的关注度非常高,这使得所谓“王牌专业”“红牌专业”“绿牌专业”等说法迅速受到人们关注,以至于我在指导志愿填报时不推荐几个“热门专业”“绿牌专业”就显得我不够专业,不负责任。这种状况直接造成志愿填报扎推,明显拉升那些“热门专业”的录取分数,也使得一些本来立场就不坚定的考生和家长随波逐流。我们不能否认有些人对有些专业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专业没有好坏只有适合不适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判断自己究竟适合哪个专业,盲目跟风肯定不行,因为适合别人的未必就适合自己。

四、懒惰躺平的任性

志愿填报关系到考生未来的职业道路,躺平是一种放弃梦想、不思进取、绝对顺从的状态。虽说任何一个考生和家长不可能真正躺平,但许多考生和家长在各种原因的驱使下放弃了自身努力,选择把志愿填报完全托付于别人。这种听之任之的做法实际上也是躺平,是让自己躺平在所谓“专业人士”身上,是一种出于懒惰的躺平。这种做法也是一种对志愿填报结果的放任,对考生来说也有着非常大的风险。

今年本科录取结束后我遇到一位家长,说起他家孩子时顿时满脸愁容。他家孩子今年高考成绩不错,他们感觉自己对志愿填报一窍不通,于是便找到了一家专门做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的机构,最终该考生被广东一所重点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录取。本来这是一件大喜事,但是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家人在了解这所大学的具体情况时才发现,虽然广东冬天气温明显高于河北,但阴冷潮湿的天气较多,而且室内没有暖气。而这位考生属于比较严重的过敏体质,高中时每年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过敏都会耽误不少课。随着进一步了解,他们又发现语言、饮食习惯也是问题,还发现计算机专业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数学和物理水平……这些问题在许多人看来可能有点矫情,但对家长和这位考生来说,却是不小的困难。

以上事例说明,填报志愿时,一定要结合院校和专业的要求,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身体状况、自身资源以及自己对未来工作和发展的规划等因素来确定。因为上述因素只有你自己心里最清楚,任何人都代替不了你,所以无论是以低博高、攀比、跟风还是躺平,其结果都是被带入了别人的节奏而忽略甚至完全忘记自己的某些诉求或禁忌,进而给自己带来诸多不便及各种风险。

前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教练米卢蒂诺维奇曾经说过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新高考制度对填报志愿最大的考验不再是报上报不上,报得好不好,而是报得准不准,报得精不精。这里的“准”和“精”有两方面内涵,一个是分数上的精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所谓“不浪费分数”;再一个就是“专业(类)+学校”组合与考生契合度的精准,也就是要让专业和学校都很适合考生。要做好上面这两点其实不难,只要考生和家长认真学习、查阅相关政策和资料,保持冷静、理智的心态,力戒各种任性,就能使志愿填报收获一个圆满的结果。

猜你喜欢
录取分数考试院躺平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躺平 花香自来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K-Means聚类分析在高职高专院校招生中的应用
学在财校,终得成材
示范校建设对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影响
戴季陶的考选思想
甘肃省外院校艺考成绩5月见分晓
江西考试院与清华大学各定录取线且互不认可,区状元即将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