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法实践活动为载体,落实双减新政策

2022-02-14 09:16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9期
关键词:道德法治作业

赵 越

(青云实验中学 江苏苏州 215200)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初中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方式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背景下,作为教师,也更应该跟得上时代,努力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应同步新时代、新思想,结合现当代的最新时事,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与思想深入其中。因此,我们必须以道法实践活动为载体,落实好双减新政策[1]。

一、“双减”融入初中道法课程的必然性

1.减压提效

近些年,教育开始内卷化,教育竞争也日趋激烈。随着考试频繁,排名增压,孩子成绩不理想,这样的环境下催生了各类教培行业通过煽动家长孩子的焦虑,来获取高额的培训费用。这也导致了多数初中学生面临学业与培训负担过重压力过大的现象。为解决这些教育困局,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中学学校相应采取了“5+2”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2.释放学生课外时间

家庭作业是整个教学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每个初中生必须完成的学习要求。在过去,老师往往会给学生布置很多的作业,让他们不断地重复练习,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东西。大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较多的课余时间来做功课,无法保障个人休闲活动,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2]。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现状

1.课堂形式较为单一

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包含了大量的生活、法律等知识,有些内容较难掌握,要求学生将有关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每一节课都要花上四十分钟的时间,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所有的课程,老师们往往会花大量的时间来讲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由于缺乏日常生活经验,初中生只能仅仅通过文字来了解所学知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都不能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削弱了课堂的学习效果。

2.作业同质化现象严重

一些教师在道法教育中设置的作业形式单一、模式化,作业内容同质化,创意设计明显不足,仅仅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而不注重对主观性、综合性的作业的设计;同时,他们不愿在作业方式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时政类作业的引进也较少,实践作业的设计与推广也较差[3]。

3.拓展作业不足

部分老师对道法课程的教学设计不够注重,设计的教学任务与现实脱节,教学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很多老师对作业完成后的跟踪与评估并不注重。有的作业只是一种形式,没有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演示与共享,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作业的能力不到有效锻炼。

4.忽视引导式教学

新的教育方针实行后,学生已经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应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然而,有一些老师仍然对学生自学的教学质量感到担忧,不给他们上课的自由学习的机会,依然采取了“灌输”的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都不能得到充分的提高,从而削弱了课堂学习的效果。

三、双减下道法课堂的策略

1.科学制定初中道法课程教学目标

要实现“双减”,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科学、合理地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初中道法课作业的优化设计要以初中生的身心发展为指导,根据202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把学科作业的目标贯彻到具体的教学目标上,并在作业优化设计中注意实现和应用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学习的轻松适度性,避免给学生带来压力,落实对德育和法治的双减。

2.从教会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

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是需要浅浅认知、初步理解道法知识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方法与新课改是背道而驰的,更不是为了落实双减政策而进行的教学改革。在课堂上,学生对课文知识的解读仍然是老师的职责所在。老师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引导他们进行知识探究,并使他们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所以,“双减”时代,要建设有效的初中德育和法治课堂,教师必须勇于创新,转变授课主体,强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由老师指导学生讲解重点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比如,在《公民的义务》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把公民在享有权利的过程中所要履行的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等,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讨论。由于初中生参加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多,有些同学在课堂上会出现头脑混乱、口齿不清等问题,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沟通状况给他们一些启发,指出课堂教学的要点,进而增进课堂的互动效果。最后,老师可以要求每一组选出一名学生来做演讲。当学生对知识点进行错误阐释时,教师要按照思路导图的内容对其进行重新阐释,以防止学生理解错误。

3.基于学情的分层作业设计

对于道法课程的作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出班级的学习现状,善于了解同一班级的不同水平阶段同学的体验,摸清楚他们的学习基本规律,实事求是。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教学大纲,把功课进行层次分明的设计,不要“一刀切”,逐步提高教学作业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挖掘道法课程的减负策略,真正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在完成学生分层的基础上,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按照难易度,将作业分为三个梯度设计。第一梯队关于学生对知识基础掌握情况的把控,考察所涉及的知识点偏向基础化、简易化,其目的是为帮助大部分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设计和教学主题材料教育的基本要求。第二梯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逐步学会尊重道德与法治,这同样适用于大部分学生,达到查缺补漏,强化理解记忆的效果。第三梯队要求作业设计满足学生深挖道德与法治的应用价值,挖掘其内在联系,目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4.设计理念的创新

在平时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中,道法课程的作业优化应该根据大单元的教学目的,将若干单位甚至一册书的内容综合起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制定出相应的章节和授课课时的最佳方案,在大视野和大格局下,大胆地进行创造性的创作,突破传统的思维教学,让学生更能接受道德与法治这一科目的教学设定[4]。

5.丰富课程互动环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的某些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逻辑,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思考才能了解到其中的意义。为了改变以往只靠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教师要结合“双减”的方针,积极地探索新的讲授方法,运用辩论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老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制定讨论题目,让学生以正反双方辩论的方式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的氛围,而且可以促进同学们在讨论时灵活地使用课本上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比如,在学习《法律护我成长》时,老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派别,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观点来选择观点。在进行辩论赛时,老师可以对各派别的成绩进行评分。如果学生的观点不正确,老师要及时改正,并引述实例进行论证,让学生能在讨论中完全把握课堂的要点。在“双减”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对原来的教学缺陷进行系统的剖析,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各种途径来优化课堂;建设有效率的教室,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6.联合各方教育,营造教学氛围

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不只是学校教师的责任,社会以及家庭都是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要场所,如果只重视学校教育而忽略了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那么道德与法治的教育难以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是一环扣着一环的,每一环都是关键,学校要将社会和家庭连接起来,发挥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后学习的第二场所,父母对学生的印象不亚于学校教育,所以在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家长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学生做榜样,做示范。家长和学校可以定期开展联合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来,了解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增强学校和家庭双方的理解,家长进一步配合学校的工作,对于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安排上,家长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共同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铺路搭桥。

社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可以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环境中,也可以了解到课本中不曾讲授的社会内容,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更多是服务于社会,家庭和学校要多让学生接触现实世界,了解现实世界,增强对事物的辨别力。其次社会也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环境,让学生了解到道德与法治在社会中的运行规律,如果没有道德与法治,那么现实社会将会变得一团糟。学生在对现实世界的接触和了解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运用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修养,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

教育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学校教育不能只重视教学而忽视了道德教育,新课改背景下要求突出教育的育人作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流于形式、方式简单,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不只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念,更应该厚植爱国情怀,加强道德修养,培养成为有大爱有大德有大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探究,分析目前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开展分层作业设计,丰富课程互动环节;强化课前导入效果,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完善教学评价,提高素养课堂;以及联合各方教育,营造教学氛围等方式。希望以此能够增强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质量,达到双减政策下,减负增质的效果。

四、提高初中道法课教师素质

教师是学生的向导,如果自己的修养不够,就会误导孩子。为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在课堂上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老师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1.把握教科书的总体取向,认识教科书的总体格局

一节有效的德育和法治课程,是以教师对整个教材的认知为基础的。要使学生能听懂,就要从整体出发,考虑到知识的衔接。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的理解,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2.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把握教学工作的推进方向

在这种新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作用正由传统的“主导”向“指导”转变。角色的转变对学生的知识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作业的批改和反馈

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老师对学生评价的方法多样,可以是分数论或是等级论,恰当的评价能够传递出对学生的关心,学生在获得的评价中也能逐步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成绩、学习中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从而不断地推动同学们学业成绩更上一层楼:

1.自我评价

在完成了家庭作业之后,学生再次温习功课,这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学生能够理智地对待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批判与自我批评是理性的、可取的。每位教师都应给予充分肯定与尊重,爱护他们脆弱的心灵,培养他们的求知欲。

2.同学之间的交流评价

这是一个提醒同学认真做作业与纠错的一环。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评估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估。学生客观、公正地做出评价,能够发掘他人的优点,了解他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

3.观察和评价

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身边的榜样作用,营造一个师生平等交流的交流平台,让同学们有机会参与评比、交流展示,争取各水平的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结语

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生价值观塑造课程,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双减”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对原来的教学缺陷进行系统的剖析,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各种途径来优化课堂,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减负政策不仅仅是学校和社会的工作,更是需要家长、学生同学校、老师互相配合。如何把“双降”降到“对”,提高到“有成效”,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猜你喜欢
道德法治作业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作业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