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感人生

2022-02-15 01:08
西部散文选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活人浮尘灯塔

把苍茫辽远的往事,拼凑成童年回忆中的画卷;把忧伤滚烫的岁月碾碎在时光的留声机里;把苍翠明静的心愿编织在未来海角天涯。

当写下这“人生”二字时,你又能说些什么?倾诉些什么呢?

自古做人难,活人更难,在历尽千帆之后,感觉活人越活越难。

人本来就是最复杂的动物。人心深似海,深的不可探测丈量,人要吃三升猫屎,喝过三碗猫尿,才算是真正在人世上走过一遭。

天地悠悠,皆因名利奔波劳累,能独上南山者,又有几人?最好与最坏的生活是什么?香车宝马还是流落街头;富可敌国还是一贫如洗?你并不能真正地懂得一个人他所寻求的快乐,是以什么样的标准衡量人生的幸福。富忧愁穷乐活,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生活,也不一定就是最终的幸福。人的味感不同,形成目标与标准不同。只能是“天地之悠悠,独苍然而泣下......”,这种无奈而又悲伤的感慨罢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真正有用的人能有几人立于社会不败之地?

读书时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因为文学而走到一起,转瞬即逝的年华,有人经商,成为亿万富豪,有人做了高官,成了一方霸主。大部分人在岁月的长河里按部就班,过着自得其乐浮尘生活。但你不能说,浮尘样的生活就不好。君言:“伴君如伴虎”,“槍打出头鸟”,是常有的事,普通平淡的生活,不会在雷霆万钧,飓风来临时连根倾倒。

人生一场不容易,但我们总得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或物质的,精神的,文字性的等等,总不能一片空白,悄无声息地离开。我想起了余华的《活着》,想起了路遥的《人生》与《平凡的世界》,还想起了勃拉姆斯和瓦格纳,人应该以咋样的方式存在于社会,以怎样的姿态才是最合理的表述。导演张艺谋常以一种宏大冷凝近乎残忍的手法表现场景的氛围烘托,以提升观众感官效果。而曹雪芹先生则用温柔的利刃剔除读者思想上的污垢,你不能说,一部经典影片与另外一本典藏书籍就适合所有人的眼睛与耳膜。每个人的视觉不同,角度不同,感受是有很大差别的,感受又和个人的爱好、学识、方向、视野等等有很大关联。

人,就是最复杂最难以置信,最难以想象的一种高等级动物。

我想到了真理,想到了海平面与飞机航站楼伫立的灯塔,他们的终极意义是一样的,都是指名方向,照亮前进道路,引领人们抵达某一目的地,但是又有本质上的区别——灯塔是现实化的直观表现,真理是虚拟思想上的精神指引。

在喧嚣嘈杂的世界,独善其身很难。能听进你意见的人很少,能静下心来,和自己心灵对话的更是少之又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皆济天下”。一句话道出人性的思维差距,也说出了人们的穷富差别。活人容易应世难,难就难在繁杂的人际交往。人情世故都是以人为本真,而后才是事情,利欲熏心者有之,慷慨解囊者有之,喧嚣的世界里,人们都渴望有一块安息自己灵魂的地方,但人们往往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发出自己内心忧伤的感叹!

人真正的改变是在走出社会。摸爬滚打几十年,趟一回社会混水就把你的棱角磨研成砾石,最后朽腐成一块棉花糖归入尘土,烟消云散。

人生一辈子,混混噩噩来到这个世上,又恋恋不舍的离开亲人朋友、同事、老师、同学......几多欢喜几多愁,谁人又能说得清。谁人面前不说人,谁人后面不会被人说。

人既为人,就要做人事说人话,以博得大家尊敬爱戴,才算自己不白来世上走一遭。

文章华丽万千,也只能读给懂你的人,在不懂得欣赏人面前,你什么都不是。花花绿绿的钞票才是心动加速的关键,在以欲望为追逐的意义上,在孩子们的眼里,称心如意的玩具就是他们的最大快乐,你不能不说,需求在人生活当中的重要性。

欲望之美要有度,灵魂之美在于洁。安藏一颗纯洁的心灵,笑看世事纷扰,不醉于情,不迷于乱,不苦于所求,这何尝不是一种有意义的人生呢!

猜你喜欢
活人浮尘灯塔
三言两语
近况自遣
LIGHT—HOUSE 灯塔
我是一粒浮尘
日本人借爱情拯救灯塔
灯塔
大变活人等
画像背后藏着活人
人物通讯要以情“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