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旅游与农业观光交互发展研究综述

2022-02-15 01:05钟永锋邓晖曾长青熊玮梁小军王晖
旅游纵览 2022年1期
关键词:观光农业乡村振兴

钟永锋 邓晖 曾长青 熊玮 梁小军 王晖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通过厘清近年来体育旅游与农业观光研究的主要内容,总结体育旅游与农业观光交互的现有研究成果,力求后续研究增强创新力、拓展内生力。研究发现:体育旅游和农业观光交互产业相对滞后、设施与服务有待加强,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不足。基于此,需要把握市场的核心需求、加强服务意识与能力、注重文化内生能力的创新性延展。后续研究可注重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加强对文化创新能力的建设。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体育旅游;观光农业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1YJC290049)。

体育旅游和农业观光大都在户外进行,两者不需在密闭空间聚集,并具有体验运动旅游乐趣、形成良好生活方式、促成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等的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运动爱好融入旅行,东京奥运会已闭幕,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脚步也日益临近,体育旅游和农业观光消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体育旅游产品,大致可以分为健身游、极限游、观赛游和参赛游等几个类别。通过刘庆余、严晗、刘英等学者的综述,可发现我国学者在对体育旅游和农业观光相关理论、体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多维研究[1-3]。其中,旅游资源整合、规划、开发、经营,区域性体育旅游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本文以中国知网和百度学术为基础文献来源,以“体育旅游”和“农业观光”为检索,发现1990—2021年这两个主题与之相关的学科体系,与体育旅游相关的6个学科体系是体育学、地理学、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地理学、法学,与农业观光相关的6个学科体系是社会学、建筑学、地理学、农林经济管理、教育学、应用经济学(见图1、图2)。对这些研究的主要方向进行整理,可以发现问题,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一)体育旅游概念及其要素界定

体育旅游作为体育与旅游的交互与融合,其交互理论与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归咎原因是体育旅游缺乏准确的学科定位;其市场与产品开发研究也只是聚集于单维度的思考,丰富的产品设计是推动体育旅游发展的新方略,适合于做体育旅游的竞技运动或休闲体育项目数量庞大,可结合中国特色与传统文化,包括赛事旅游、体育表演、运动体验等,对其进行整合。由于缺乏对市场中消费者的需求的准确把握,体育旅游发展有待于逐步推进。根据唐小英对国外体育旅游研究现状与分析,体育旅游理论体系已基本构建,并影响到政府决策,但也存在学科融合的问题[4]。随着学术界对体育旅游的持续研究,有必要对概念进行界定。由于体育旅游涉及两个独立学科,因此概念界定需要考虑众多纷繁复杂的因素。体育旅游并非在中国兴起,对其定义大都是从旅游构建:以参与、观看赛事为目的,且离开日常生活圈进行活动[5]。在国内,体育旅游界定大多是基于此进行阐释和解读。众多研究机构在体育旅游研究领域有了一定的研究积累,“体育旅游”高发文量的研究机构如表1所示。可见:对体育旅游研究较多的机构集中在体育院系,因此,体育旅游的概念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体育元素的探寻和挖掘。杨强、林勇虎和林正根从产业融合视角出发,分别从产业融合、经济学对体育旅游进行阐释和解读,认为体育旅游是旅游业的服务与体育资源通过技术、业务、市场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创新,相互协作形成的新型、具有全民健身元素的综合性旅游产业[6-7]。

张一民、何九洲、谭分权、邵凯和冯文昌等从个人本位进行解读,认为体育旅游能满足参与者健身、休闲、观光需求,这一视角注重游客的体验感和获得感[8-10]。王立冬、李友良关于体育旅游研究归属旅游还是体育的争议仍然存在[11-12]。体育旅游细分标准多种多样,但缺乏标准化,无法将已验证过的量表转换到其他研究背景中。不管国内还是国外,学术界还没有共识,原因在于学者们都从自己研究领域来解读和阐释体育旅游。学术领域不同,研究视角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使体育旅游定义各不相同。但整体来看,体育旅游相关的领域集中在标志性赛事活动、户外休闲、康体保健。笔者认为,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各种身体娱乐、机體锻炼、身体对抗、康体保健及人际交流活动等,它还包含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间形成的社会关系,最终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

(二)农业观光概念及其要素界定

如表2所示,对农业观光研究较多的机构集中在林业、园林院系,因此,国内关于农业观光的概念及其要素研究多集中在农业和园林要素的探寻和挖掘。国外关于农业观光旅游的研究起步很早。在19世纪,农业观光旅游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萌芽并迅速发展。农业观光的概念界定争议颇多,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Turner较早提出农业景观的主体要素,它是指农田、草地、耕地、林地等的综合元素,表现为农作生物物种生存与空间的可以带来审美价值的旅游形式[13]。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从文化遗产角度,认为农业观光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进行交互和相互融合环境下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土地资源整合与景观。Mikulec研究农业观光问题,经过实证性论证表明当今农业观光的持续发展忽视了农业景观自我的内生能力[14]。国内对农业观光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有学者曾提出农业观光是不同于传统农耕的新型农游交叉产业业态。

欧盟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观光农业定义为发生在乡村并具有一定市场价值的旅游活动。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乡村旅游对其他业态的辐射效应,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的良性提升模式。综合前人理论,笔者认为观光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条件,农业开发和旅游资源交融出现的新型交叉业态。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交互旅游农产品,把传统农业中的农耕文化和大城市工作人群对大自然向往的需求紧密结合,可以产生适合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产品,这些产品将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农耕生产场景、科技应用于农业活动与农事活动等,为游客提供观赏劳作、品尝农产品、习作农事、购买农产品、农事娱乐、农事休闲、农事度假等,满足游人对乡土气息、返璞归真的向往,形成领略田园优美景观和现代化农业的农业旅游产品。观光农业既是对传统农业的创新和延展,也是对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满足游客的多层次、多维度需要,并向第三产业延伸的产业,具有显著的产业交叉性与交互性。

(一)国内体育旅游与农业观光融合模式

1.“传统农业+休闲体育”模式

我国农村旅游发展模式多元,有农户个体模式、“农户+农户”联合经营模式、“企业运营+居民参与”模式[15]。其将投资较小的体育旅游活动加入传统旅游中,增加旅途的趣味性,如垂钓、游泳、攀岩等。例如,浙江温州大罗山健身步道将沿途景观和农家乐联合经营,促进运动旅游与观光旅游融合,发展健康经济。传统的农业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业态,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们从物质财富的追求开始转为对美好生活的探索,传统农业可以依据人们核心需求的转变来改变自己的生存路径。传统农业也可以挖掘其休闲元素和娱乐元素,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良性的发展模式。

2.“节庆农业+体育旅游”模式

节庆活动以其独特内涵和表演形式吸引游客[16]。例如,各地举办新春庙会、龙舟竞渡、傣族泼水节、那达慕大会等,有时会有大量观众观看。在传统节庆期间开展体育旅游是农村旅游的重要方式。例如,岳阳国际龙舟赛将竞渡、农业相结合,每年吸引上万游客前往观光。节庆农业的优势在于人流量,要抓住节庆的红利,就需要充分挖掘体育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节庆农业和体育旅游的核心元素的融合上做文章。

3.“景区农业+体育探索”模式

许多风景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的景区会专门为爱好者开辟农村基地[17]。爱好者对产品有见解,若得到认可,可形成口碑。例如,桂林马山县小镇以山地、洞穴为资源路径,挖掘“山水”自然条件,举办山地马拉松等,将三甲屯打造成运动、农业融合的小镇。景区农业的核心优势在于已经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旅游的人流量相对密集,体育旅游可以充分发挥其运动优势,农业观光可以充分发挥其返璞归真的优势。

4.“自然农业+体育赛事”模式

农村地区是体育旅游资源富集区,适合开展多种体育旅游赛事扩大影响,吸引游客[18]。例如,婺源立足生态文化,实施“全域旅游、最美农村”,构建了“农业+体育”发展路径,先后举办了三届“中国最美农村”气排球赛,徒步赛,门球、地掷球赛等吸引游客。体育赛事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良好的竞技运动观赏性,可以吸纳较多的体育爱好者参与旅游。随着中国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自然农业与体育赛事之间的融合,必将走向良性的发展轨道。

由此可见,由于农业观光与体育旅游具备交互的可能性,交互项目开发时会考虑与两者间的元素融合,但是国内研究注重交互产品融合但忽略了体育项目和农业观光的内在本质要素。笔者通过对国内文献的阅读和相关资料查阅发现,体育旅游的研究存在着“重开发、轻追踪,重融合、轻研究”的症结;其次,国内发展注重打造特色而忽略结合省情;部分研究集中在局部体育旅游、河湖水上项目、风景区体育旅游、民族传统特色游等,缺乏宏观视角对乡村体育旅游和农业观光的全面、系统、深入分析。因此,后续研究应该以局部区域出发,结合具体区域进行分析。

(二)国外体育旅游与农业观光融合模式

国外的交互模式的主流理念在于提升生活幸福指数,到远离尘嚣的郊区或农村放松心情、愉悦身心、体验农耕,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有下列5个。

1.西班牙

19世纪60年代初,作为知名旅游大国,西班牙政府建立了“帕莱多国营客栈”,政府把城堡和农场改造成饭店,针对过往游客,通过资源整合吸引旅游爱好者。在体育旅游和农业观光活动中,观光农业社区内设多种休闲项目,如垂钓、登山、漂流、划船等,通过各种方式吸引游客[19]。

2.意大利

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很快成为观光农业最发达的地区。20世纪中期,观光农业有了长足进步,观光农业加入了农事体验,如鱼塘抓鱼、吃农家菜、体验农事活动和农耕文化等。20世纪60年代以后,观光农业已在旅游业中占较大比重,收入占到旅游业收入的30%[20]。

3.法国

法国人民在紧张工作后有种蔬菜的传统。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五天工作制的实行,工人开始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用于旅游,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后,城市工作人群最需要的就是找到具有优美自然风光的旅游目的地,游客可在葡萄酒作坊参观和在工人指导下体验农耕活动带给自己的调剂和喜悦[21]。

4.美国

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体育旅游和观光农业的融合发展,仅东北部地区有观光农场1 500多家,每年有约1 000万以上的游客参与农耕文化的体验。各农场为游客设置采摘蔬菜体验活动,音乐会、破冰垂钓、绿道攀登等符合大众审美趣味和兴趣的农业体验项目,既解决了农民的增产增收问题,又为社会提供了比较独特的旅游创新产品。

5.印度尼西亚

从印度尼西亚的彭廷萨里村、昂格朗格兰村和蓬里普兰村这三处农村旅游点来看,昂格朗格兰村主要运用阿皮山景区作为体育旅游和农业观光的承载,三处景点倡导的是贴近农业生活,健身健心强体、突出土著特色。其土著的特色为其旅游产品的创新点提供了支撑,更多的人愿意到此体验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特质。

国外研究重视开发而忽略市场分析。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资源分类合理性、产业开发现实性、体育项目适用性、效益增长全面性等内容,为乡村体育旅游和农业观光发展形成了基础的理论依据,但缺少深度市场分析、创新产品开发等研究,融合产品往往经过长时间的打磨,但是并不受消费者欢迎。从旅游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将农业与体育休闲相结合,对“乡村旅游”与“体育休闲”中的元素组合,可以形成新产品。该产品是以田园、运动为基本构成元素,以休闲为依托,通过活动来规划产品,引起城市人的消费欲望,进而参与感受运动与大自然情趣。我国《“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要深化体育改革,促进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发展,预示着我国体育产业进入快车道,运动休闲成為未来消费点。

目前,越來越多旅游的发烧友和喜欢运动的人群加入了自驾游和探险者的行列。“微信运动”掀起了运动“攀比风”,开启了互联网、体育、休闲三者融合局面,也体现了大众对健康的不懈追求。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进入大众化时代,农业观光向休闲转变。城市游客不只局限于走马观花,更愿意参与具备体育锻炼元素和自然元素的综合旅游项目,如山地运动、农事体验。目前,我国县级以上有景区达2万多个,但休闲度假景区不足5%。而我国全年的法定节假日达110余天,城乡居民休闲消费的需求量大幅增长。城市的“钢筋混凝土综合症”和城市“孤独感”与“乏味感”越来越浓郁,这些景区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运动和返璞归真的需求。以运动和娱乐为特征的休闲旅游产品将成为休闲农业发展新方向,交互产品必将迎来新的生发点。

[1] 刘庆余.国内外体育旅游研究比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4):39-43.

[2] 严晗.国内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综述[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51-52.

[3] 刘英.国内体育旅游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基于CNKI相关论文的统计分析[J].经济地理,2012(5):165-170.

[4] 唐小英.国外体育旅游研究现状与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1):36-38.

[5] 金银日.体育旅游研究范畴的西方文献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06):27-29.

[6] 杨强.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与路径机制[J].体育学刊,2016(4):55-62.

[7] 林勇虎,林正根.基于产业融合的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创新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1):25-28.

[8] 张一民,何九洲.论个体化社会与体育旅游发展的社会学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11):39-42.

[9] 谭分全.国内外体育旅游研究评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3.

[10] 邵凯,冯文昌.社会行为下的体育旅游冲突研究:结构、功能、程度[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1):97-102.

[11] 王立冬,李旺,周子琳,等.体育旅游市场细分研究进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8):14-19.

[12] 李友良,熊玉珺,陈宝.智慧体育与体育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15):13-14.

[13] TURNER M G . Spatial and temporal analysis of landscape patterns[J]. Landscape Ecology,1990(1):21-30.

[14] MIKULEC J , M ANTOU KOVá. Landscape and tourism potential in the protected landscape areas[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GRICECON), 2011(6):272-278.

[15] 蒯兴望.农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2016(3):75-76.

[16] 冯文昌,邵凯.情境与根源:社会互动中的体育旅游冲突行为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116-122.

[17] 曹庆荣,齐立斌.农村休闲体育资源开发的产业链与生态链耦合模式:基于体育资源嵌入休闲农业视角[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4):39-45.

[18] 黄鹂,马学智,张成明.新时代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0(3):19-23.

[19] SEGITUR. Tourism and Sports in Contact with Nature. Tourism in Spain[J].2006(5):18-23.

[20] PERI M VITEZI V, MEKINC J. Comparing Business Models for Event Sport Tourism: Case Studies in Italy and Slovenia[J]. Event Management,2019(3):379-397.

[21] Matthew Lamont,Jim McKay. Intimations of postmodernity in sports tourism at the Tour de France[J].Journal of Sport & Tourism,2012(4):313-331.

猜你喜欢
观光农业乡村振兴
新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探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包头市九原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冀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研究
高职院校《观光农业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