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地域文化视域下的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2022-02-15 14:19茹峰海张英华
旅游纵览 2022年1期
关键词:河西走廊研学旅行

茹峰海 张英华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河西走廊研学旅行资源基础和该地域中小学研学旅行现状,基于研学课程开发和设计的教育性、适切性、梯度性等原则,重点从特色课程载体、目标体系设立、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实施过程、课程活动评价等方面对研学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设计;河西走廊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课题“河西走廊地域文化视域下的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GS[2020]GHB2195)。

开展研学旅行,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便在全国各地犹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2020年,旅游市场环境的变化虽然为研学旅行市场发展按下“暂停键”,但是也给研学旅行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冷静期[1]。产品和服务质量必将是研学旅行市场未来发展的根本,因此研学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和研学导师队伍的专业性都将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河西走廊又叫甘肃走廊,自西汉张骞“凿空”西域,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开通丝绸之路至今,河西走廊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全线拓展,河西走廊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呈现一派光明而美好的发展前景。

(一)城下有泉,其水若酒——酒泉

酒泉古称肃州,是古代飞天的故乡、现代航天的摇篮、新中国石油和核工业的发祥地、“铁人”王进喜的故乡和“铁人精神”的诞生地、千万千瓦级国家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新能源装备制造生产基地,是甘肃省域副中心城市,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全省绿色发展新的“增长极”,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段、丝绸之路咽喉,是古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是研学旅行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2]。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古道驼铃,石窟佛陀,长城烽燧,绿洲牧场,构成一幅雄浑辽阔、神奇瑰丽的中国西部风情画卷。同时,酒泉也是世界遗产莫高窟、锁阳城、悬泉置、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敦煌莫高窟考察,强调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2016年1月25日,文化圣殿敦煌入选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

(二)天下雄关,魅力钢城——嘉峪关

嘉峪关市位于河西走廊中段,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中国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鎖钥”之称。嘉峪关历史文化悠久,研学旅行资源门类齐全,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嘉峪关关城、地下画廊魏晋墓群、西部八达岭之称的悬壁长城、万里长城第一墩、讨赖河大峡谷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嘉峪关市被列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试点城市,是中国铁人三项运动训练基地和专业赛场,是国际铁人三项赛和全国汽车场地越野赛举办地,有西北一流的体育场馆,是举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理想的“体育之城”。嘉峪关市是一座融古今文明于一身的现代化城市,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茫茫戈壁。2009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吴邦国同志,为嘉峪关题词“湖光山色,戈壁明珠”。

(三)乌鞘朔风,凉州秋霜——武威

武威古称凉州,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是六朝古都、古代中国西部地区的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驿站,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融汇传播之地,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地貌奇观。宗教与僧侣、石窟与艺术、语言与文字、民族与融合、葡萄与美酒、征人与商旅及隋唐时期凉州七里十万家的盛景验证了武威曾经作为河西都会的繁华。武威雷台因出土稀世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而举世闻名;文庙因规模宏大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罗什寺为纪念我国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的鸠摩罗什在武威弘扬佛法的功绩而修建;西夏博物馆揭开了西夏历史的神秘面纱;白塔寺是西藏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和门源代表阔端举行凉州会谈的地方;天梯山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的优秀代表;威武有河西梵宫之冠美誉的海藏寺,是河西地区最完整的古刹圣地;大云寺曾经是玄奘法师弘法驻息之地。北走民勤,红崖山水库、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仿佛在诉说着人与沙漠的抗争故事。东望古浪——古浪战役纪念馆,一幕幕为民族自由而战斗的壮烈画面永远在这里定格。触摸历史,感悟武威,武威是一首交织的音乐和文化行走的天堂,更是生态变迁的缩影。

(四)中国镍都,紫金花城——金昌

金昌市地处河西走廊东段,四周山原丘漠合围,扼河西走廊“峰腰”,是一座新型的现代化工业城市。金昌市“缘矿建企,因企建市”,盛产镍,被誉为“祖国的镍都”。早在距今约4 500年前就有先民在金昌地区金川河领域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金川河史前文明。金川河发源于祁连山永昌段的古金山之阳,是金昌市的生命河、母亲河。金昌是丝绸古道上的旅游新城,有反映人类早期活动的二坝、三角城、鸳鸯池遗址;有揭示古罗马军团千古之谜的骊靬古城遗址及镍都“工业游”旅游资源。

(五)弱水三千,取一瓢饮——张掖

张掖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在西汉时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之美称。张掖有汉、回、藏、蒙、裕固等38个民族,其中裕固族为全国唯一、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张掖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贯穿全境,是甘肃省商品粮基地,素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的美誉,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史文物古迹遍布全区,古代文化瑰宝散落各地。张掖境内有离城市最近的湿地公园——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世界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稀世珍宝张掖金经;洞窟艺术之珍品肃南马蹄寺、金塔寺、文殊寺石窟群;中国最美的七彩丹霞;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北凉古都——骆驼城古遗址;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世界最大的皇家马场——山丹马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构成了独具西部特色的绚丽画卷。古人有诗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张掖是中国西部地区高品位综合旅游富集区,是丝绸之路黄金研学旅游线重要的目的地。

文化旅游产业是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19年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7%,在十大生态产业中是首位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呈现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近年来,甘肃各地产业结构调整效果初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增长迅速,将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2]。

2015年,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武威河西五市旅游联盟成立,运用“走廊同城”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整合文旅资源,通过设计既能以河西走廊文化为特色,融时代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研学产品,打造“千里丝绸之路,壮美河西走廊”的研学旅行品牌。2021年4月2日,嘉峪关举办“好学不倦·悠游河西2021年甘肃省河西五市旅游联盟联席会暨研学旅行资源链接会”,会上围绕研学产品的开发和研学产品文化内涵的提炼等核心内容,签署了关于《加快推动河西走廊研学旅游联动发展框架协议》《研学旅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河西五市旅游联盟嘉峪关宣言》。河西五市将蓄势待发,迎来共享资源、互送客源、互补优势、互训人才的大好局面,推动河西走廊文旅产业新业态的健康持续发展。

但同时,以下突出问题将严重制约研学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规范落实不到位,研学旅行市场行业准入门槛低,标准不一,组织方专业程度不一,良莠不齐[1]。二是缺乏课程设计,用旅游线路代替研学课程,研学旅行变成了集体旅游。三是对研学旅行的内涵认识不到位,研学旅行的教育性内涵缺失。四是开展研学旅行的专业人才缺乏,用导游代替懂得课程内涵和教育规律的导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保证研学旅行高質量实施,研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研学课程开发和设计。

一是课程设计的教育性。研学课程开发与设计要充分体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新时代教育理念,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真实感受、亲身体验、广泛接触乡土乡情,提升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知,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3]。二是活动主题的适切性。活动的主题要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能力和品格养成规律,形成统一的认知分析,设计开发适切的主题,突出活动实施的规范化和指导性[3]。三是课程内容的梯度性。每一个研学主题都要设计“导师手记”留白,导师要对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工作准备、工作反馈等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体现出导师工作的个性化和创新性特点;设计“学员手记”留白,学生在研学前的准备和研学后的思考都要记录下来,从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体悟研学活动带来的收获。四是课程实施的专业性。研学组织方要对研学导师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养培训,使研学导师能系统及时捕捉活动中学生动态生成的问题,从而使课程开发、实施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系统化[4]。五是课程开发的融合性。研学课程开发与设计要打破学科界限,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探索自然环境、社会活动领域等更为广泛的空间领域,形成跨学科的综合实践育人体系,通过体验、体悟、体认、践行的实践育人过程,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5]。六是评价考核的即时性。研学组织方必须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旅行全过程中的主题、步骤、方法、实施、效果等方面,分析研判各种问题,快速修正和改进课程方案[5]。

本文以《绘出金秋“童画”——金塔胡杨林》研学课程为例,分析出研学课程开发要做好以下5个重点环节的设计。

第一,特色课程载体。以金塔胡杨林景区为课程载体,提供“小资料”,使学生在研学前充分了解项目活动所依托的资源文化、历史等相关知识,为活动的实施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第二,目标体系设立。研学课程要实现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传承自强不息的民族奋斗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感悟胡杨树所传达的精神等情感目标;实现认识胡杨的生长过程,了解沙漠胡杨所蕴含的人生价值和艺术价值等知识目标;实现掌握治沙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技能目标。

第三,课程内容设置。研学课程要使学生了解胡杨的艺术价值和所蕴含的历史背景,了解胡杨所处的地理环境;通过绘画和摄影,深刻感受胡杨美景;通过治沙体验,认识环境保护的意义,感悟胡杨精神。每一个活动内容设计都要“可听、可看、可做、可研”,覆盖参观游览、实践体验、科普讲座等形式。

第四,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实施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具有体验性、教育性、趣味性和探究性的活动。

第五,课程活动评价。要设计“自己评”“组长评”“导师评”3个评价环节,对研学准备、目标实施、参与实践、合作互助等方面作出及时评价[4]。

未来,研学旅行定会迎来井喷式增长,研学旅行将大有可为,但同时也必然遭遇瓶颈。研学课程的开发设计是突破瓶颈,实现发展的关键,在研学课程的开发设计过程中要融入更多的先进理念,预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研学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提高综合育人功效,全面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

[1] 王恬.研学旅行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柳州市市场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9):86-88.

[2] 张英华.酒泉—嘉峪关地区文化旅游新业态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J].长江丛刊,2016(8):90-91.

[3] 王益熙.解码新时代研学活动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1(1):64-66.

[4] 王嵩涛.研学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J].教育艺术,2021(6):5-8.

[5] 张春杰.依托区域特色的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设计与实践:以桂林市“岩溶地貌的演变”为例[J].地理教学,2021(15):57-60.

猜你喜欢
河西走廊研学旅行
河西走廊的风
在河西走廊聆听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国中学生研学旅行学习满意度及学习成效探讨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河西走廊戈壁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