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策略研究

2022-02-15 14:19罗杉
旅游纵览 2022年1期
关键词:恩施州十三五

罗杉

摘 要:随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因此怎样把一个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而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因而旅游业对恩施州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恩施州“十三五”时期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依据相关文献提出一些有利于恩施州旅游业更好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恩施州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80年代初恩施州的旅游业开始兴起,尽管起步较晚,但多年来,全州人民共同努力,遵循“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联合、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在“十三五”时期全州经济总量实现了千亿元的历史性飞跃,5年平均增长4.4%,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时期初的18.3∶30.1∶51.6调整到“十三五”时期末的18.1∶22.6∶59.3,其中第一产业占比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7.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升7.7个百分点[1]。旅游业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游客接待数量从2016年的4 366万人次到2019年的7 117.71万人次,4年内增长了63%,2020年游客接待数量较前几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也有3 499.24万人次。在“吃、住”方面,截至2019年共有大中小型餐馆11 245家,涵盖全国各个地方的菜品,酒店和民宿1 8120家,其中四星级酒店4 540家、三星级酒店1 953家,为恩施州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续保障。在“行”方面,各个景区的配套设施逐步完备,直飞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地的国际航班陆续开通,黔张常铁路通车,恩施港获批成为重要内河港口,因此恩施州的客源不仅仅是周围地区的人,还有全国各地以及国外的游客。在“游、购、娱”方面,恩施州完成了核心景区要素的对标升级,截至2020年,整个恩施州共有A级景区32个,其中,5A景区3个、4A景区17个,全州文化和旅游系统有表演场所5个、艺术表演团体9个、公共图书馆 9个、文化馆9个、博物馆8个;2019年全州在建旅游项目有21个,投资金额达18.1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投资的95.68%,共有63个文旅项目入选全省“十四五”规划长江经济带重大项目库。近几年,恩施州旅游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包括旅游集散中心无缝中转,综合消费功能逐步完善,软件服务要素持续规范,借助行业培训有效推行旅游服务规范化、程序化工程,游客满意度连续3年蝉联全省第一,但是从长远来看,依旧存在诸多不足亟须改进。

(一)服务滞后,接待能力不强

恩施州的旅游从业人员分布十分不协调,其中分布在餐饮行业的最多,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的从业人员分布在其之后,导游从业者和计调从业者仅占整个行业的4.67%和1.58%,因而从事导游和计调等旅游服务人员的严重不足成为阻碍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州内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旅游从业人员更是寥寥无几,多以大专学历者为主,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从业者较少,缺乏复合型、应用型、专业型的旅游管理人才。由于旅游工作人员缺乏理论知识和相关经验,接待游客的能力偏弱,与游客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经常会因为双方的文化背景差异在处理问题时简单粗暴、态度冷漠……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来恩游客的满意程度。

(二)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完善

由于恩施州地处武陵山区,旅游业起步相对较晚,存在部分尚未完全开发的偏远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少停车场、星级酒店、公共厕所、安全中心、服务站、监控录像和明显的安全指示牌,更不必说旅游运营监测的大数据平台[2]。例如,近几年被称为“中国仙本那”的鹤峰县屏山躲避峡在网络上迅速走红,但该景点尚未被系统开发,部分景区位置比较偏遠、交通闭塞、基础设施不完备,游客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三)景区开发同质化、粗放化

淳朴的民族特色、绚烂的民族文化和宏伟的自然风光是恩施州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所在,使当地旅游业保留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原生态”,但是过度依赖自身的资源优势就会很容易陷入“资源诅咒”的困境[3],催生同质化和粗放化的旅游开发方式,极易破坏原始的生态环境,产生过度商业化和社会文化失真等一系列不利影响。例如,利川的玉龙洞、水帘洞、朝阳洞都是同一类型的旅游景区,这些溶洞内的景色差别不大,对它们同时进行商业化的开发,会使游客产生审美疲劳,也会在开发过程中投入过多的资金;恩施大峡谷与张家界大峡谷都是峡谷类型的旅游景区,两处自然风光、景点开发方式大致相同,再加上恩施大峡谷门票较贵,开发粗犷化,因此品牌效应较低,因此很难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4]。

(四)民族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且宣传力度不足

恩施州的土家文化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但以土家文化为特色的众多景区却未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都只是停留在对自然资源开发的基础之上,缺乏对知识性较强的民族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和创新型产品的研究。恩施州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旅游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加工环节的投资力度不足,导致旅游产品的研发仍处于初始阶段,多数产品的产业链条较短,缺乏销售和推广渠道,旅游商品和国内众多景区的商品雷同,且技术含量较低,实用性不强,缺少地域和民族特色,很难让游客产生购买的欲望[5]。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旅游业不同,即便一个地区有丰厚的资源也需要进行良好的宣传。恩施州政府虽然一直都在打造“仙居恩施”的宣传形象,但实际上却收效甚微,在宣传过程中,主要以投放广告为主,缺乏新颖的宣传渠道和宣传手段,以至于大多数外地游客不知道恩施有特色农产品、精品茶叶、多种醇香美酒、田园风光和民族村寨,因此其宣传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进一步拓展。

(一)实施以人为本战略,增强服务人员接待能力

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旅游规划者的職业素养高低都影响着恩施州旅游业的发展。为解决恩施州专业旅游人才缺乏的问题,有必要实施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增强景区服务人员的接待能力。恩施州虽然现在已经引进了一些大型连锁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专业旅游人员不足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还是远远不够的。为解决上述问题,相关部门可以和湖北民族大学与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管理系达成深度合作,建立专门的人才培养体系。最重要的是,恩施州政府要加大对旅游教育行业的投入力度,在中职和高职院校积极开展与旅游业相关的专业,加强对旅游专业教师的培养,鼓励高校的老师到旅游公司、旅游景区对旅游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同时,也要大力挖掘恩施本地的民间文化艺人,邀请他们给旅游从业人员科普本地民族文化,增加他们的民族文化涵养[6]。对于一些酒店、饭店和旅行社,在旅游淡季的时候可分批次派遣高层管理者前往我国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城市,学习其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最新的工作流程,在增强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同时,健全恩施州中高层旅游人才体系。

(二)实施整体开发战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备与否,直接关系到游客的满意程度,因此,要提高恩施州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就要实施整体开发战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完善道路网,打造“内通外联”的交通骨架,实现“县县通高速”,以提高交通质量。另外,还要建设免费网络热点、环保公共厕所、直饮水供应点,从细节去完善服务质量,提升接待水平。现在是21世纪大数据时代,要提高恩施地区智能化服务水平,就要协调好“吃、住、行、游、购、娱”6个板块,进而提高游客的可进入程度。与此同时也要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对旅游业进行投资融资。地方政府要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外资和内资,并将其投入到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中,破除众多景区资金短缺的困境,为恩施州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实施科学管理战略,明确定位、强调差异性

恩施州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为低水平、无特色、高重复,因此必须实施科学的管理战略,明确景区定位,强调不同景区之间的差异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首先要做大做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恩施州有众多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如利川腾龙洞、恩施大峡谷、咸丰坪坝营原始森林公园、恩施土司城、宣恩彭家寨等,相关部门要充分挖掘这些景区的特点,让这些景区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选择并做大、做强、做精几个能代表整个恩施州的景区。其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态优势打造绿色生态旅游。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生态的旅游目的地将成为备受人们追捧和青睐的选择。恩施州位于武陵山区,拥有70%的森林覆盖率、良好的空气和水质、全球最大的富硒生物圈……相关部门完全可以本地优质的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生态旅游”这张王牌。最后要重视红色革命旅游这一板块。恩施自古以来就是通向巴蜀的必经之路,在近现代革命中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如咸丰忠堡大捷遗址、鼓罗山32烈士殉难处、五里坪革命旧址等[6],这些革命遗址分布在恩施州内的各县市,因此各县市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制定有别于其他县市的开发模式,以防同质化竞争。

(四)实施文旅融合战略,成立文化和宣传专项小组

得益于灿烂独特的民族文化,近几年恩施州旅游业实现了飞速发展。然而多数景区在规划和发展的过程中,向游客展示得较多的只有服饰、歌舞、饮食等凸显文化的要素,能够体现土家族苗族文化内涵的旅游模式几乎没有,因此十分有必要实施文旅融合的发展战略,成立文化和宣传专项小组。小组成员要潜心钻研本地特色的民族文化,在旅游体验中注入民族文化内涵,并通过合理的形式向游客

展示,改变过去较为单一的观光旅游模式,向复合型深度体验旅游转变,从而实现真正的文旅融合[7]。恩施州政府要树立独树一帜的品牌理念,保护并传承好一些具有土家族、苗族自己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如西兰卡普、楠木镶花、墨石雕刻等,最重要的是要提高产品的实用性,拒绝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在景区设置一些旅游产品现场制作的场地,让游客亲身参与体验旅游产品的制作过程,增加其购买的欲望,在给外地游客带来良好的旅行互动体验的同时,还能带动恩施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8]。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国内众多地区为了宣传本地旅游产业,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在此背景下,恩施州也要抓住机遇和挑战,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开设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公共账号,定期更新与恩施旅游相关的资讯,在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的情况之下,引入一些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同时也要设立资讯互动平台,以便游客咨询旅游信息。

[1] 李俊轶.恩施州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D].恩施:湖北民族大学,2019:6.

[2] 卢敏.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20(3):186-187.

[3] 李雪丽,陶婷芳.民族地区旅游业精准扶贫的两个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7(11):47-50.

[4] 石雯慧,李忠斌,李军.武陵山区旅游发展现状与转型升级研究:以湖北恩施州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6(8):8-10.

[5] 洪毅.民族地区旅游商品创新开发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44-47.

[6] 卢丽蓉.恩施州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初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3.

[7] 黄亮,陆林,丁雨莲.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J].旅游学刊,2006(5):53-56.

[8] 李明术.旅游业发展中的民族文化资本化运用:以湖北恩施自治州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73-76.

猜你喜欢
恩施州十三五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改变”让城市更“优雅” 恩施州老旧小区“变身”记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促进生产发展脱贫——以恩施州为例
恩施州村医进村级班子的调查与思考
恩施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效的对策
新加坡发展之路对恩施州的启示